论语《楚狂接舆章》
论语
《论语》以一个人物,即孔子为中心描绘各种人物形象,这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是个首创。这些人物来自十分广泛的社会阶层,包括执政者、贵族、各种等级的官吏、军队首领、学者、隐士等。书中写得最多的是同孔子关系最密切的弟子。
目录
原文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解读
身处乱世,人各有志。有的拯世救民,有的乘火打劫,有的灭迹山林。即便是同一类人,又有许多不同,既与境遇有关,又与才性有关,实难言尽。
整个《微子》篇以记录当时一些贤达的出处为主,而此章及其后三章主要讲归隐者。归隐与其说忘情于世事,毋宁说对人间别具情怀。归隐是中国文化中的别样风景。
凤,极具象征,祥和中出现,昏暗时隐没。接舆以此隐喻孔子的救世不足取,只是颇有意趣的是,他愿唱歌提醒孔子,却又不愿与孔子交流。[1]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今河南),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