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许胤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许胤宗
许胤宗
出生

中国

常州义兴(今江苏宜兴)
国籍 中国
职业 古代医家名

许胤宗 (536年 (南朝梁大同二年) - 626年 (唐武德九年)) 享年九十余岁。一作引宗,氏乃常州义兴(今江苏宜兴)人,曾事南朝陈,初为新蔡王外兵参军、义兴太守;陈亡后入仕,历尚药奉御,唐武德元年(618)授散骑侍郎。

许氏以医术著名,精通脉诊,用药灵活变通,不拘一法。公元六世纪中,他曾用药物薰蒸法为陈国柳太后治病,时太后病风不能言,口噤不能服药,他以黄芪防风汤置于床下,薰蒸令药气如烟雾,入病人腠理而奏效,当晚太后能言,胤宗因此授义兴太守。

许氏诊病问疾,重视切脉,以探求病原,主张病药相当,不宜杂药乱投,唯须单用一味,直攻病所。一生诊脉用药,独具特色。

人物简介

许氏以医术著名,精通脉诊,用药灵活变通,不拘一法。公元6世纪中,他曾用药物熏蒸法为陈国柳太后治病。时太后患风病不能言语,口噤不能服药,他以黄芪防风汤置于太后床下,熏蒸使药气如烟雾,入病人腠理而奏效。当晚太后能言。许胤宗因此被任命为义兴太守。许氏还善于治疗骨蒸病(类似肺结核病)。唐武德年间(公元 618—626年)关中(今陕西中部)一带骨蒸病流行,患者大批死亡,诸医束手无策,然经许氏诊治者多获痊愈。

主要经历

许胤宗[1]早年在南朝陈国为官,由于治好当时陈国柳太后的中风病而出了名。隋朝时担任了尚药局奉御。许胤宗诊治疾病时特别讲究用药,而且在用药方法上也有所创新。柳太后得的是中风,中风之后面部神经麻痹,嘴也失去了正常功能,不能吃东西,更别说给她吃药了,这可难坏了给她治疗的御医。许胤宗给柳太后看过之后,就命人做了十多剂治疗中风的黄芪防风汤,其他御医看了说,明明知道太后不能喝药,还做这么多汤药有什么用啊!许胤宗笑答说,虽然太后现在不能用嘴喝,但是我可以用其他办法让太后服药。他叫人把滚烫的汤药放在太后的床下,汤气蒸腾起来,药气在熏蒸时便慢慢进入了太后的肌肤,并从肌肤进入身体,药效逐渐发挥,达到了调理气血的作用,柳太后的气血得到调理,在被汤药熏蒸了数小时后,病情终于有了好转,其他御医们都惊叹于许胤宗竟然能想到如此绝妙的办法。熏蒸施药法应该是我们现代雾化吸入疗法的前身,今天先进的气雾剂乃至超声雾化器都不是什么稀罕之物,不过对于一千多年以前的医家来说,能够想到这样的方法治病,真是令人叫绝的一件事。

许胤宗还擅长治疗骨蒸疾,也叫痨病,就是我们今天的结核病。唐代关中地区流行骨蒸,这种病有传染性,很多医生都治不好,但是许胤宗却是“每疗无不愈”。治一个好一个,令同行望尘莫及。于是有人建议许胤宗:“您医术如此高,应该写书流传给后人啊!”而许胤宗却说:“医术的道理是很深奥的。就拿脉象来讲,脉象的变化很微妙,但就在微妙的变化中也还含有不同的脉理,区别起来十分困难,就算医者心中能够体会、感受得到,但用语言恐怕还是说不清楚。再有,诊脉是治病最关键的一环,诊好脉,可以在用药时完全对症,只要单用一味药,就可能直攻病灶,使病痊愈。很多医家不能够准确地辨别脉象,仅凭一些主观猜测,因此开出很多药,这些药可能有对症的,但是主药和辅药混在一起,互相产生作用,使主药的药效也失去力度,所以很难治愈病证。医者行医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如果胡乱写一些经验,后人分辨不清,反而会产生不良效果。”许胤宗的这番论点确实有他的道理,我们也能从这位医家身上看到他务实严谨的科学态度。许胤宗也是一名高寿的御医,享年90岁。

学术内容

许氏诊病问疾,重视切脉,以探求病原,主张病药相当,不宜杂药乱投,唯须单用一味,直攻病所。曾批评“不能识脉,莫识病原,以情臆意,多安药味”的医生,主张病药相当,不宜杂药乱投,唯须单用一味,药力即纯,直攻病所,病立全愈。他一生诊病用药,独具特色。但他认为“医者意也,在人思虑,又脉候幽微,苦其难别,意之所解,口莫能宣”,故其一生不曾著述。

临床应用

许氏以医术著名,精通脉诊,用药灵活变通,不拘一法。公元六世纪中,他曾用药物薰蒸法为陈国柳太后治病,时太后病风不能言,口噤不能服药,他以黄芪防风汤置于床下,薰蒸令药气如烟雾,入病人腠理而奏效,当晚太后能言,胤宗因此授义兴太守。

重要观点条文摘录

许胤宗医术高明,有人说:“公医术若神,何不著书以贻将来?”胤宗答道:“医者,意也,在人思虑。又脉候幽微,苦其难别,意之所解,口莫能宣。且古之名手,唯是别脉,脉既精别,然后识病。……脉之深趣,即不可言,虚设经方,岂加于旧。吾思之久矣,故不能著述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