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许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许光[1]

许光,男,1929年4月7日(农历)出生于湖北麻城县乘马岗乡许家洼(今河南新县田铺乡河铺大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曾历任海军北海舰队战士、航海长、舰长,河南省新县人武部参谋、军事科长、副部长,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2013年1月6日2时44分,突发心梗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4岁。

2015年10月13日,荣获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

许光[2]

人物生平

1929年出生,原河南新县人武部副部长,县人大副主任。

许光是许世友长子,和结发妻子朱锡明所生,乳名都叫"黑伢",自出生即在家务农,全国解放以后找到许将军才进入部队,后回新县任武装部副部长,侍奉老奶奶,在县人大副主任任上退休。

许光的四个子女分别叫:许道昆许道论许道江许道海。许光之女许道江1968年出生,是二炮后勤部卫生部中校助理。

2013年1月6日2时44分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84岁 。

作为开国上将许世友长子,他1965年回河南新县投身家乡建设,始终与人民群众血脉相连,淡泊名利、两袖清风,继承和传扬了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

许光不到3岁,许世友将军便随红四方面军离开大别山,他是《闪闪的红星》主人公潘冬子的主要原型。青年时期在北海舰队服役,是我军首批具有本科学历的舰艇长。1965年投身家乡建设,曾任县武装部副部长、县人大副主任,奉献48个春秋。他身为将门之后,甘为布衣,为改变家乡面貌殚精竭虑,与人民群众血脉相连。任县人武部副部长20年间,他走村串户,密切联系群众,立下了下乡不喝酒、不抽烟、不吃肉的"三不"规定。转业后担任县领导职务,依然保持本色。在一次特大洪水抢险救灾中,身负重伤,昏迷三天三夜,苏醒后又立即赶到抗洪一线。

许光继承了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多次放弃回部队提拔或调到城市工作的机会,坚决扎根新县。他为人光明磊落,从不以将军后代自居,从不为子女亲属托人情。许光的两个儿子、许世友将军在世时仅有的两个孙子当兵均复员回到县城,如今都是普通职员。许光一生艰苦朴素,直到去世还用着上世纪70年代的大立柜、80年代的沙发、90年代的老式电视。一生清贫的他,却资助了老红军10多万元,临终前还将20万元积蓄全部捐赠给家乡的慈善事业。

1977年与父亲许世友将军广州合影[3]

主要事迹

1929年出生于湖北麻城县乘马岗乡许家洼,不到3岁,父亲许世友便随红四方面军从大别山转战川陕,许光由母亲带着到处流浪、乞讨,生活艰苦。在敌人一次扫荡鄂豫皖根据地时,姑母为了保护许光,一起躲在山洞里三天三夜。

1948年,祖母找到了当时在麻城的王树声大将,许光在王树声大将、杨炬奶奶家中住了大半年后,被送到时任山东军区司令员的父亲许世友手中,父子才得以相逢。看到年轻稚气,却一字不识的儿子,许世友把许光先后送进了第五航空兵学校和大连海军舰艇学院。

从1951年一直学习到1958年,成为共和国第一批本科学历的海军军官、优秀的舰艇长。但父亲让其回到家乡,照顾祖母,替他行孝。许光虽然不同意,但看到父亲痛苦纠结的表情,做出了人生中最艰难的决定--回家乡新县。回家那天,许世友那天含着泪说:"大安,你是我的好儿子!"(许光原名许大安,后许世友将其改为许光)。

回到新县40多年,许光先是在武装部一干就是二十年,历任参谋、科长、副部长。直到转业,还是一个老副团,而那时,许世友身居高位,在国人、军中无人不晓。而为了新县的建设发展,许光多次给许世友写信,帮助县里沟通协调一些建设项目和价拨军用物资。许光永远把自己看成一名县里的普通干部,淡泊名利,还经常教育子女不要给自己戴上高干后代的帽子。

获得荣誉

2015年10月13日,荣获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