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記游雲水謠(莊細鳳)

記游雲水謠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記游雲水謠》中國當代作家莊細鳳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記游雲水謠

數不過來這是第幾次來雲水謠了,這個令我心向神往的地方。她是福建省南靖土樓景區的主要景點之一,是世界文化遺產地,國家5A級景區。關於她的旅遊資訊鋪天蓋地,精美圖片滿屏皆是,但都不及自已到雲水謠走上一走,陽光、溪水、古道和老榕會是這個春天裡你最浪漫的遇見。

假如雲水謠是一位溫婉賢柔的曠世美女,那貫穿整個景區的古道定是美女身上最優雅的裝飾。那是一條蜿蜒曲折的鵝卵石道,猶如鑲嵌在古鎮脖頸上的項鍊,富貴而古樸。被千萬遊人的腳底琢磨得光滑圓潤的鵝卵石,就是那串起項鍊的珠寶,閃耀着千百年沉澱的歲月之光。我想,如果石頭會說話,不管你在月光下還是陽光里,只要你靜靜聆聽,它們會告訴你,從它們光溜溜的肚皮上摩擦而過的幾百年前的書生秀才、綠林匪盜、打鐵小匠或是婦人小孩,他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在這片廣闊的土地上,為雲水謠的歷史種下了什麼伏筆。

古道從雲水謠景區入口起,蜿蜒着串起了和貴樓、影視基地和懷遠樓三個主要景點,全長約3公里。不用乘車就沿着古道邊走邊游,才能真正感受到雲水謠的浪漫唯美和文化氣息。

陽光灑在棧道上,顆顆晶瑩的石子連成片,金光閃閃,映得棧道邊上的荷花塘里綻放出一池異彩。

荷花是和貴樓里的鄉親種的。這個菊暗荷枯的季節,滿池稀疏倒也與一旁氣勢恢宏的和貴樓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一位老鄉告訴我,樓里的鄉親們都姓簡。這座高約20米的大傢伙,建於280年前,是簡氏家族的一位書生簡次屏召集上百名工匠建成的。取名和貴樓,是簡氏祖先寄望子孫後代世世代代和和睦睦,富貴賢達。因為和貴樓的另一神奇現象,她又被人們稱為沼澤浮樓。什麼神奇現象呢?我們幾乎無法想象,這樣一座占地3574平方米的龐大建築竟然是建在沼澤地上的。一開始我也不相信,老鄉讓我跟着他走進樓內。樓內也是別有洞天,大樓內包着個方形的小祠堂,祠堂的中央是鵝卵石地面,看上去有點兒潮濕。俯身仔細看,石頭縫隙間滲着水呢!老鄉神氣地朝我嘖嘖嘴,說:「看到了吧,為啥有水呢?因為這地底下啊,是沼澤濕地,你再看這裡。」話音剛落,老鄉突然跳了起來又重重地落到了地上,站在他身邊的我瞬間感受到了地面的輕微下陷。老鄉又跳了一下,這回我看清楚了,地面真的下陷了,但立刻又恢復了原狀。石頭縫隙間的水隨着老鄉雙腳一起一落的擠壓,咕咕地冒着小泡,這簡直太神奇了!沼澤地上怎麼建房子呢?還是這麼大的房子?

這是個規規矩矩的封閉性方樓,只有一正一側兩個門可進出,樓高5層,每層28個房間。最厚牆體達1.4米,是古代夯土記錄中的極限了。據考證,這是福建境內最大的方形土樓。如此龐大的建築,在近300年前沒有工程器械的時代,是如何完成的呢?相傳,1732年,飽讀詩書的簡氏弟子簡次屏覺得當地地形奇特,便去請教風水先生。風水先生告訴他,這可是塊風水寶地,若在此開基,可保子孫後嗣富貴繁榮。於是這個文弱書生開始四處奔走,籌資籌人建樓。可是人們都以為他瘋了,怎可在沼澤地上建房?那還不被沼澤地吞了去!但是簡次屏一心要建樓。他想盡辦法,初建第一層時,果真因沼澤地負荷過重而下沉倒塌。簡次屏沒有放棄,他請來上百個幫工上山砍松木,在沼澤地上先打樁、鋪墊,第一層用卵石砌起1米多高的牆腳,夯起1.4米厚的樓體外牆,再逐層往上收縮0.1米。樓夯築到4層後停工一年。一年以後,簡次屏看樓基穩固,又往上建了第5層。歷時三年,這座「沼澤浮樓」——「和貴樓」終於建成了!「和親既康祿,貴子共賢孫」是「和貴樓」門扇上的對聯,這是住在樓里的人們對和、貴的寄望,也是這座樓賦予人們世世代代富貴賢達的真實寫照。

走出和貴樓,沿着鵝卵石道往前,就是雲水謠古鎮了。它是個圍溪坐落的古老村落,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的土樓沿溪而建,是個水鄉。還有13株千年老榕樹,如冠如傘般散落在這靈山碧水間。其中一棵老榕樹樹冠覆蓋面積達1933平方米,樹枝長達30多米,樹幹底端要10多個大人才能合抱。這樣一幅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老榕青茶的山水畫,怎能不給人以超然的感覺?聽說古鎮原名長教,因拍攝了電影《雲水謠》而改的名。在我看來,這名字改的真好。這麼個浪漫唯美的地方,就該有個相得益彰的好地名!電影《雲水謠》取景雲水謠古鎮中心景區一處有古榕、有水車、有木橋的溪水邊。電影講述了男女主人公徐秋水和王碧雲矢志不渝的愛情故事。當我漫步在雲水謠的幽長古道上,電影裡的一幕幕故事仿佛就發生在我所經過的千年古榕蔭下,倒映在清澈的溪水裡。雲水謠古鎮現已經成為海峽影視基地,保留着原始的古鎮味道。走着走着,我仿佛與無數對秋水和碧雲擦肩而過。

走過雲水謠古鎮,接下來鵝卵石道通向的是懷遠樓。她是一座圓形土樓,屋檐下齊齊掛着的紅燈籠與青青的瓦沿形成兩個圈平行在天空里。當你抬頭仰望這清澈藍天裡的青與紅,定會想起遠在家鄉與你同頂一片天的親人。

懷遠樓是雲水謠古道末端托起的城堡。它有着最堅固的外牆,最精美的內部構造,最濃郁的文化氣息。走近樓體便可以看到鑲嵌在土牆壁上的巨大石塊。我撫摸着光滑的石塊,用手一丈量,最小的也有半米長,感嘆古人是如何將這大石塊壘上去造起這14米高的大圓樓的?不得而知。偷偷聽了一會兒身邊團隊導遊的介紹,一個膚色有點兒黝黑的小阿姨,驕傲地向她的團隊遊客介紹:「懷遠樓是最精美的土樓,我們的祖先是很厲害的啦!1905年建的,那時候可是啥高科技都沒有,建築這座圓形城堡採用的是傾壁造的古代建築技術,第一層用巨大的河卵石壘築而成,光滑又堅固。再逐層往上建築夯土牆,樓高四層約13.5米,整座樓的建築面積達1384.7平方米。這可是當時的豪宅啦!」想必這小阿姨該是本地人,生長在這裡,現在也得到祖先的庇佑,快樂地接受着祖先留給後代的營生——旅遊收入。

步入懷遠樓,可以看到它的內部是雙環結構,也就是樓中樓啦。就像一個圓形的「回」字,大環套小環。大環就是樓民居住、生活的樓,而內環則是一個精緻典雅的詩禮庭,百年前它是樓里孩子們的私塾,名曰斯是室。斯是室的中堂有副對聯寫着「斯堂拒為游觀祗計敦書開耳目,是室何嫌隘陋惟思尚德課兒孫」,啟發後人時刻秉持高尚的思想品德。細觀懷遠樓內部,至今還保留着晚清風格的雕刻,瓦沿下、柱子上都雕刻着飛禽走獸、琴書花木、雙魚戲水等等。雕工精細,惟妙惟肖,透着濃厚的藝術氣息。讓人一走進懷遠樓,就猶如走進了一家活靈活現的博物館。

懷遠樓外是廣闊的農家稻田,風起時,站在雲水謠的鵝卵石道上,看到的是這樣一幅景象:翻騰着的黃金稻浪上,一座圓形的城堡在風中屹立,就像傳承千百年的土樓建築文化,堅不可摧,亘古流長

[1]

作者簡介

莊細鳳,天津人。當過工人、教師、編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