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萼卷瓣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角萼卷瓣兰 |
中文名称 角萼卷瓣兰 拉丁学名 Bulbophyllum helenae (Kuntze) J. J. Smith 门 被子植物门 种 角萼卷瓣兰 界 植物界 族 树兰族 目 微子目 科 兰科 纲 单子叶植物纲 亚 科 兰亚科 命名者及年代 J. Smith, 1912 属 石豆兰属 |
角萼卷瓣兰,根状茎粗壮,被鞘腐烂后的网格纤维,假鳞茎在根状茎上疏生,长卵形,基部被带网格状的纤维,顶生1枚叶。叶革质,长圆形,花葶出自假鳞茎基部,直立,伞形花序具6—10朵花,花黄绿色带红色斑点,花瓣卵状三角形,长3毫米,基部宽3毫米,先端细尖呈芒状,基部约l/3贴生在蕊柱足上,边缘具流苏,具3条脉,仅中肋到达先端,花期8月,产云南南部(勐腊、勐海、景洪)。生于海拔620—1800米的山地林中树干上。分布于西喜马拉雅、尼泊尔、锡金、印度东北部、缅甸。
形态特征
根状茎粗壮,粗6—7毫米,被鞘腐烂后的网格纤维。假鳞茎在根状茎上疏生,彼 此相距3—6厘米,长卵形,长3—6厘米,下部粗11—15毫米,基部被带网格状的纤 维,顶生1枚叶。叶革质,长圆形,长27—30厘米,宽2.8—4厘米,先端钝,基部收 狭;叶柄长5—6厘米,两侧对折。花葶出自假鳞茎基部,1--2个,直立,长14—18 厘米,伞形花序具6—10朵花;花序柄被3—4枚鞘;鞘长12—15毫米,先端锐尖;花 苞片披针形,长约6毫米,先端渐尖,花梗和子房长11毫米;花黄绿色带红色斑点; 中萼片卵形,凹的,长约6毫米,中部宽3.2毫米,先端钝,具5条脉,边缘具细齿; 侧萼片披针形,长3.2厘米,宽3毫米,具5条脉,基部在背面具细乳突,基部上方扭 转而两侧萼片的上下侧边缘分别彼此粘合而形成角状;花瓣卵状三角形,长3毫米,基 部宽3毫米,先端细尖呈芒状,基部约l/3贴生在蕊柱足上,边缘具流苏,具3条脉, 仅中肋到达先端;唇瓣肉质,·近卵状披针形,长3毫米,中部宽约0.7毫米,向先端渐 尖,基部具凹槽;蕊柱粗短,长约2毫米,蕊柱翅稍向前扩展;蕊柱齿钻状,长0.5毫 米;蕊柱足长约3毫米,其分离部分长2毫米;药帽前端边缘全缘,上面多少具细乳 突。 花期8月。[1]
产地分布
产云南南部(勐腊、勐海、景洪)。生于海拔620—1800米的山地林中树干上。分 布于西喜马拉雅、尼泊尔、锡金、印度东北部、缅甸。模式标本采自印度东北部。
石豆兰属介绍
描 述:Bulbophyllum Thouars 石豆兰属,兰科,近1000种,分布于热带,我国有36种,产南部。附生兰;假鳞茎生于细长的根状茎上,顶端具1叶,极罕2叶;花葶从假鳞茎底部或两假鳞茎之间的根状茎上抽出,通常具头状花序、总状花序或伞形花序,罕有减退为单花;3枚萼片相似,侧萼片基部宽阔并与蕊柱足合生,但其内缘不粘合;唇瓣小,肉质,铰链般地着生于蕊柱足,活动,不裂;蕊往短,常有明显的翅,翅向顶端延伸成一对芒状或齿状附属物,高出于花药之上;蕊柱足明显,花粉块4,多少成2对,蜡质,一般无附属物,罕有具粘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