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覺海文集:智慧功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覺海文集:智慧功德
圖片來自一點資訊

覺海文集:智慧功德,入道場時,問法修行、通達教理;看經典時,就像面對諸佛,能夠時時自我觀照;聽法會時,能夠常常策勵自己,蒙受佛恩。如此一來,就可在善根福德之外,又添增智慧功德了

原文

世人喜種福田,但常不解佛性,古今皆然。

在《傳燈錄》卷三這樣記載:當初,達摩祖師從天竺國到廣州,梁武帝遣使迎請至金陵。帝問曰:「朕即位已來,造寺、寫經、度僧不可勝紀,有何功德?」師曰:「並無功德。」帝曰:「何以無功德?」師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雖有非實。」帝曰:「如何是真功德?」答曰:「淨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另外,在《壇經》〈行由品〉也有這樣記載:弘忍五祖曾慎重地說:「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這句話是說,了生脫死是一件人生最急切的大事,如果整天只知道貪求有限的福田,只曉得追求世間的快樂,或是寄望下輩子的榮華富貴,卻不知道勤修智慧,以脫離生死苦海,等到人天的福報一旦享盡,仍會墮落在惡道中,再大的福田也救不了,又何能了生脫死呢?

在《壇經》〈懺悔品〉中,惠能六祖教示大眾謂:「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養福無邊,心中三惡元來造,擬將修福欲滅罪,後世得福罪還在。」這個意思是說,愚痴的人愛修紅塵福報,不喜歡修心性之道,只以為修修福報就算是在修道了,所以就一方面布施供養來積存福報,但是另方面又隨着自己貪、瞋、痴的煩惱在造罪業,打算用福報消除累世以來的罪惡,但是那裡料想得到,即使未來世可以享有福報,但是罪業依然還在。

永嘉禪師《證道歌》亦云:「住相布施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虛空。勢力盡,箭還墜,招得來生不如意。」這是說,在短暫的生命過程中,想要以著相布施來得到生天的福報,畢竟是徒勞無益。就好像用箭去射虛空,最後箭的勢力盡了,箭還會從天上掉落下來,所以住相布施,雖然有福報,但福祿享盡,還得墜在六道生死中,使得來生仍然是不如意。

梁武帝正信三寶,精進佛理,能登座講經,但尚未體證空性見究竟真理,我執猶存,故布施行善儘管多得不可勝數,但因不與般若空慧相應,不過是人天福報,乃生死輪迴的有漏之因。福報盡時,還是墮落,這僅屬於世間的福德,還談不上真實功德。功德有兩種:一者是有相之德,一者是無相之德。有相之德是無常性的,無相之德是無為的。因為梁武帝建寺供僧、布施設齋所作一切功德,皆為求益而生心,故落入有相之德,其有相的無常德,會有消盡完的一天,最後也是無德所存,時間長短,終歸無常,所以祖師說:「並無功德」。

修證心地法門,發掘既有的性德,使本來清淨的佛性顯現,念念無滯,這個真實存在的佛性發生妙用,以此作用利益六道有情,這就叫功德。從現實生活中,做人內心謙卑,待人行為守禮,心性不被妄念所覆蓋,去除貢高自大的惡習,心不輕慢,普行恭敬,這就是修功德。所以,學佛之人切勿以為修福便是修道,布施供養,得福無量,但如不斷絕貪、瞋、痴三毒惡源,福德是救不了的,故說「招得來生不如意」。

雖然,撥無因果、否定人生行為價值名邪見,正信善惡業報與凡聖差別是正見,但站在出世佛法而言,世間正見還不夠,必須進而具足出世正見,乃至邪正皆不立,所謂「圓滿菩提,歸無所得」,才是究竟。

現代有許多人前往道場只是為了禮拜佛菩薩,多看經典只是為了背些名相詞句,參加法會只是為了愛聽佛教故事。凡此種種,雖尚值得稱許,但若能再進一步:入道場時,問法修行、通達教理;看經典時,就像面對諸佛,能夠時時自我觀照;聽法會時,能夠常常策勵自己,蒙受佛恩。如此一來,就可在善根福德之外,又添增智慧功德了。[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