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视土地为文学创作的生命(李成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视土地为文学创作的生命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视土地为文学创作的生命》中国当代作家李成恩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视土地为文学创作的生命

一一读作家许卫国的《小高庄》

每年麦收之后,雨水就如期跟着到来,从早到晚不住点,沟河顿时就活跃丰富起来,洪泽湖的鱼虾就逆水而上,鱼虾都有这个习惯,大雨袭来,都不约而同往上水头游去,而且争先恐后。消除了午收的疲倦的人们,也活跃如鱼,在东沟里杂乱排成几排,双手作网,手眼紧随,水里岸上,大呼小叫。就见那一条条大小不等、名字各异的活鱼,从手中甩出,在空中做出优美的急剧屈体空翻。这时候全庄八分之七的人都在这里,岸上的人是啦啦队,水里的人就是运动员。对于平淡寂寞的庄人来说,这里无疑是一个狂欢节。八十岁的老太太也会拄着拐棍在泥泞的小路上颤颤巍巍而来。——摘自《小高庄》

我读许卫国《小高庄》(江苏人民出版社),最突出的印象就是这是一部真实的文学。真实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文学技巧,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文学秘籍,但真实却难能可贵。许卫国说“做农民的文书是我一生的奢望”,这样的心态决定了他是一个视土地为文学生命的人,他是一个视故乡为文学宿命的人。从他的文字中我读到了真实的故乡,读到了故乡的历史与当下,读到了一个作家真实灵魂独白。

《小高庄》的封面色彩斑斓,但本质是原生态,如瓜蔬,清淡自然,仿佛还带着故乡的露水,挂在他文字的瓜架上甚是诱人,有清香散来,让人想猛地多吸几口这样新鲜的气息。许卫国的语言简约、朴素、风趣,不见文字的杂质,是那种干净而饱满的文字,而他作品所传达出的文学情怀,正如作家许辉所说:“许卫国的机智和宽广,像淮北大平原那样,越往里走,越觉得它的深厚。”

以许卫国的长篇小说《小高庄》为蓝本,我看到的是一幅中国乡村画卷,他复活了众多小人物,记录了众多小事件,但这些小人物却告诉了我历史,这些小事件却勾画出了乡村历史的原样。他笔下的老队长、赤脚医生等等,让人看到故乡历史风云变幻里小人物个体的命运,且看不出有任何粉饰与加工。

人物是许卫国的第一要义,在《小高庄》的始终,他都把人物的复活当作文学的全部,这是一个作家的选择,也似乎是他惟一的选择,人物的成败决定了文学的成败,没有人物就没有文学的气场。所以,我要说许卫国的文学是有气场的文学,他复活了中国乡村的记忆,他复活了小人物的文学气息。走近他的文学,就走近了淮北大地,就走近了乡村历史的心跳。

读许卫国的作品,我有强烈的认同感,我认同他对故乡的复活,因为他面对故乡大地时,是以一个“故乡文书”的角色在写作,而不是外来的观察者或闯入者,更不是高高在上的文化批评者,或故乡的淘金者来卖弄乡土情怀。他的姿态是弯腰向下的,是扑向土地的,所以,我能感受到他对故乡的真实情感,他是故乡土墙下的一只蟋蟀,他是枯河边的一架水车,他是河堤上的一头沉默的牛。他眼里的故乡是真实的,他的情感隐藏在文字里面,他不做外在的描绘,他深入到故乡情感的肌里之中,用贴心暖胃的文学抚慰故乡的沧桑。

乡村记忆看似平常,但在不同作家手里会浮现出不同的文学景观。许卫国笔下呼呼生风,风是古风,但有新意,如未被打扰的乡村,安静如处子,他以一个“故乡文书”的角色回来了,是的,他的文学如故乡的春风,吹得人微醉。

面对《小高庄》这样的文学作品,我想故乡是会欢喜的。[1]

作者简介

李成恩,当代诗人、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为北京某影视公司编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