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观赏耳带蝴蝶鱼

耳带蝴蝶鱼,为蝴蝶鱼科,蝴蝶鱼属鱼类。属观赏鱼类。容易饲养,但常见度低。属于不被重视的观赏鱼类。喜欢较低的温度,属亚热带常见品种。但在菲律宾马来西亚的热带珊瑚礁海域也能发现它们的踪迹。

目录

简介

耳带蝴蝶鱼Chaetodon auripes主要栖息在珊瑚和藻类生长丰富的浅海岩礁区域,主要集中在30米以内的浅海,但也有150米深处的观察报告,幼鱼单独活动,成鱼多成对或小群活动。鱼体宽阔侧扁,嘴略微伸长,背鳍臀鳍尾鳍末端圆滑,整体呈椭圆形,黄色至褐色带有深棕色的条纹,面部白色,有黑色条纹覆盖眼部,背鳍和臀鳍外部有黑色边缘。幼鱼背鳍后部有假眼斑,成年后消失。背鳍硬棘12枚,软条23-24枚;胸鳍透明,鳍条14-15枚;臀鳍硬棘3枚,软条18-19枚。侧线鳞片37-45枚。[1]

形态特征

体高而呈卵圆形头部上方轮廓平直或稍凸吻尖,但不延长为管状。前鼻孔具鼻瓣前鳃盖缘具细锯齿;鳃盖膜与峡部相连。两颌齿细尖密列,上下颌齿各7-9列。体被中型鳞片,体上半部呈斜上排列,体下半部呈水平排列;侧线向上陡升至背鳍第IX-X棘下方而下降至背鳍基底末缘下方。背鳍单一,硬棘XII-XIII,软条23-25;臀鳍硬棘III,软条18-21。体黄褐色,体侧具水平暗色纵带,在侧在线方前部则呈间断的暗色斑点带;眼带窄于眼径,眼带后另有一白色横带;背鳍和臀鳍具黑缘;尾鳍后端具窄于眼径之黑色横带,其后另具白缘;幼鱼背鳍软条部具眼斑。最大体长为20厘米。

栖所生态

栖息深度1-15米。栖息于港口防波堤、碎石区、藻丛、岩礁或珊瑚礁区等,生活栖地多样。耐寒力强,可忍受到10℃,单独、成对或小群游动。主要以多毛类、底栖甲壳类、腹足类及藻类等为食。

栖息环境

礁区、近海沿岸、泻湖。

分布地区

分布于西太平洋区,西起中国南部,东至小笠原群岛。北至日本和[[[韩国]],南至马来西亚

分布范围国家及地区如下:

亚洲:中国、香港、台湾、日本、小笠原群岛(日)、韩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

经济利用

一般以潜水方式捕捉,偶被流刺网捕获。为观赏鱼类,无食用经济价值。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