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观经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观经疏

 

 

 

观经善导疏

观经善导疏,善导大师作品。 善导大师(613年-681年),俗姓朱,安徽泗州人(一说山东临淄人),唐朝高僧,为道绰之徒,被尊为净土宗二祖。

图书信息

书 名:观经善导疏 作 者:善导大师 出 版 社:弘化社 版 次:1 装 帧:平装 开 本:32开 正文语种:简体中文 排版方式:横排 所属分类:图书>净土系列 >净土著述

大师著作

大师著作在宋明以后失传, 直至清光绪年间, 杨仁山居士从日本请回观经疏刻印流通, 又称观经四帖疏。 这一净宗重要法典中国失传后, 在日本流传过程中错讹甚多, 印光大师为此息心详校并予重刻。 今熟读文钞之莲友, 由印祖文钞中知此大事因缘后, 皆渴望能恭读印光大师亲校的《观经疏》, 但因众生福薄,唯见日本大正藏本和杨仁山先生刻本, 不见流通印祖校正之善本,众皆甚以为憾。 自弘化社恢复之后,即嘱编辑部居士在日常事务中注意查找。 直至2006年3月,在灵岩藏经楼查找资料时,幸运地发现1924年印光大师亲为作序之重刻本,南京佛经流通处刻印。 经与一般流通本仔细比较,确定为印祖校正本,民国十三年宝典重光,庆喜不已。 蒙明学大和尚首肯,特从藏经楼请出刻本重新制版流通。愿阅此善本者,个个深信切愿,笃修一向专称之行,乘佛愿力,往生净土,则不负二大师著疏及校正流通之悲心。

导大师

大师幼年出家,受具足戒后,与妙开律师共阅《观无量寿经》,喜净业是易行道,乃专心念佛,修十六妙观。 641年玄中寺向道绰参礼请益,得《观无量寿经》奥义,决心专修净业。 后转赴长安,盛弘净土法门。 大师自修则“每入室长跪念佛,非力竭不休”; 度人则“每逢人即演说净土法门”,三十年如一日; 言传与身教并举。681年大师往生,世传师是弥陀化身。 唐高宗以师念佛 “口出光明,神异无比”,故赐额为“光明寺”,后人亦称师为“光明和尚”。

刻序

人生世间,祸福吉凶,相为倚伏。 其所得损益,唯在人之善用心与否耳。 诸佛愍自己与一切众生,为三苦八苦无量诸苦之所逼恼。 因思所受苦报,由于过去恶业所感。 而所造恶业,由于当六尘境,不了如幻如化,妄起贪瞋痴心之所致也。 是知贪瞋痴之烦惑,乃一切众生之大怨家。 从兹以戒定慧,断贪瞋痴。 复还本具之天真,以成无上之觉道。 然则三苦八苦等,实三世诸佛之导师,而一切众生永离众苦,常享诸乐之无上良缘也。 观无量寿佛经者,普令一切若凡若圣,同于现生,往生极乐,或顿或渐,证无生忍,以至圆成佛道之大法也。 以圣则自力具足,兼仗佛力,故所证入,最为直捷,以故华藏海众,同愿往生也。 凡则仗佛慈力,带业往生,即已超凡入圣,证不退位。 从兹渐修,必至圆满菩提而后已。 此经中品戒善世福,下品作众恶业,及五逆十恶,将堕地狱,由称佛名,遂得往生也。 如是力用,最为洪深。 盖由阿阇世王,乘大愿轮,示为恶逆,囚父禁母,而为发起。 其母厌离娑婆,愿生极乐。 并为未来众生,求往生法。 世尊乃为说此观想西方依报国土,种种庄严。 正报佛及观音势至,相好威德。 以及九品往生,若因若果之十六观。 于第八像观之首,发明宗要云,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 是故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 须知法身入想,理实甚深。 心作心是,事本平常,平常非常,甚深非深。 能圆悟者,方名达人。 于第十三观,特为劣机众生,开方便门,令观丈六八尺之相。 第十六观,又令恶业重者,直称名号。 由称名故,即得往生。 是知相有大小,佛本是一。 观不能作,称即获益。 于此谛思,知持名一法,最为第一。 末世行人,欲得现生决定往生者,可弗宝此持名一行哉。 溯自经传此方,智者,善导,清凉,灵芝,各为著疏,后唯智者一疏独传,余三皆佚。 清光绪间,杨仁山居士,由东瀛请来此经善导疏,无量寿经慧远疏,往生论昙鸾注。 皆久佚之法宝,俱为刻行。 善导疏不用谛观等深意,但直释经文,俾中下根人,易于趣入,及其趣入,不言谛观,而谛观自然了了矣。 可谓契理契机,善说法要。 弥陀化身,殆非虚传。莲宗二祖,万代景仰。 奈传之久远,错讹甚多,因息心详校而重刻焉。   [1]

参考文献

  1. 观经疏搜狗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