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观稼园(黄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观稼园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观稼园》中国当代作家黄敏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观稼园

立冬的时候,雨还在下。所以,这雨是从秋天一直下到了冬天。听着那淅淅沥沥的雨点,落在瓦片上,落在池塘里,落在枯草间,落在金黄色的梧桐叶上,像是在亲吻一只只振翅欲飞的蝴蝶。一阵风吹来,梧桐叶飘落,我来不及接住,秋天便从地上的鹅卵石的花纹里,翩然离去,把我和身后这座小院,留在了冬天里。

极目远眺,蜿蜒如丝带的小路把田野束出曼妙的腰身,橘红色的茅草柔顺地匍匐在道路两旁,是那细腰上装饰的环佩。可那橘红色的茅草又分明是肥沃的红土地,长出直冲云霄的杨树,黝黑的枝桠如毛笔寥寥勾画一般俊秀。我看不见树的根,只看见蒙蒙的水气。又一阵风吹过,那雾气便水波样鼓动着。立冬之时,万物终了,农作物已收割收藏。此时的田野里,尽管分畦列亩,漫然无际,却是没有庄稼的。我不禁回头看着悬在门头上的匾——观稼园,心想着:没有庄稼,谈何观稼?

观稼园位于牌坊乡许井村,由两户四间贫困户空置弃用的农房改建而成,远离市区尘嚣,在村边地旁悄然而生。沿渠闻水,白墙黑瓦,一派寻常农家的模样。推开木制廊门,移步而入,便是堂屋,左右各有客房,以蜡染蓝布作为隔挡,分别名曰:春花,秋月。人常说:“编新不如叙旧,雕今不胜刻古”。这两间房,只用春秋两季最为经典的自然之物来命名,倒也符合了“天然”的意境。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挑帘进入“春花宿”,入目满眼温馨,更有一股木头的醇香袭了人来。房内陈设简约,一柜一床一塌。临窗设有矮桌,案上摆着白色陶瓶,几支明黄色雏菊在瓶中娇艳。此时窗外雨声渐密,一袭麻布窗纱温暖了室外寒意,让人忘却已是立冬气候,想来在此“夜听春雨,晴窗分茶”定是件让人惬意的事儿。与“春花宿”相对的就是“秋月宿”了。春与秋,一样的暧昧时节,一个温,一个凉,相向而对,亦是阴阳相合。走进“秋月宿”,第一眼就是数枝残藕和乡间水边常见的蒲草倚墙而立,和着白墙,勾勒出一副“蓬门看秋草,山远月波长”的画面。两个蜡染蒲团相拥一副残局,这高山流水的情怀亦不经意之间与屋顶柔柔灯光交相辉映。灯是温暖的橘色,冲淡了秋的悲情,秋日胜春朝的情绪一时间竟暗自增长。

堂屋开有北门,与正门相对。穿门而入,是一方小院,一色水磨群墙,灰砖荡漾为径。左右望去,皆是雪白粉墙,墙脚皆以嶙石为基,随势砌去,丝毫不见富丽俗套。整个院落以卵石为海,原木为屿。屿上置方桌一台,架同色阳伞一枚,方椅数把。围桌而坐,倒颇有点乘风破浪的意思。再进数步,渐向北边,一室名曰:夏风。同样农居样貌,以粗麻棉布为帘。夏风宿临园而设,相比较“春花秋月”要大一些。内置两张床榻,胳膊粗细的原木,只着清漆,用最简单的几何架构,支撑起饱满的夏日热情。友人突然说,这两张床让他想起两句诗:“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哟哟,还真是,想来把自己抛在这“方床”之上,做出来的梦,也是特别的吧。从窗户看出去,夏风宿与秋月宿隔“海”相望,加之这一院冬雨不歇,倒有点“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的意思。

站在夏风宿门口,侧眼向东,发现另有别院,这居然让我有种入了“武陵源”的惊喜。沿石子甬路,快步而入。眼前的这个院落相比之前的院子,稍微小些。同样以石为海,却以木为路。零星分散在“海面”的是石井,石辘,及一汪石臼。石臼有水,三四条红尾小鱼游弋其中。几株弱竹在石辘旁和着雨声,一瞬间竟让我有了雨打芭蕉的错觉。此园同样设有客房一间,门口挂着木牌,上面刻着:冬雪宿。——原来是冬。下意识地,我四下寻摸着梅花,心想着,倘若真的能“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这个院落就是观稼园最佳的去处无疑了。冬雪宿里有一张白桦树轮花样的地毯引起了我的注意。其实,我并不知道那究竟是不是白桦树的树轮,只是毯子上黑白相间的花纹,引发了我对雪山上白桦林的联想。踏着地毯,坐在靠窗摆放的书桌旁,手握一杯热茶,隔曼纱远眺,虽不见残雪庭阴,轻寒帘影,但内心却满溢着归家的幸福感。

“春花、秋月、夏风、冬雪……”,我喃喃自语。原来,在观稼园转了一圈,我竟也自似野中麦苗,走过了四季。农间亦有四时,春播秋收,夏芒冬藏。千古轮回,唯独不变的是,稼穑,让人踏实。归家,予人幸福。所以,归家,观稼!所以,观稼,归家!

蓦地,鼻尖飘过一丝清香。寻香望去,是园中树下几株牵藤引蔓的蓝色小花,花柱羸弱却清香宜人。问同行友人,俱摇头表示不识此花是什么植物。友人知我素日喜好侍弄花草,便拿着手机想要上网查询,却被我一把拦住。友人不解,我笑答:世役不我牵,身心常自若。在观稼园里,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1]

作者简介

黄敏,女,82年生人。工科女博士,却在文山书海里不知回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