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英语:Simon Smith Kuznets,俄语:Семён Абра́мович Кузне́ц,IPA:[sʲɪˈmʲɵn ɐˈbraməvʲɪtɕ kʊzʲˈnʲɛts],1901年4月30日-1985年7月8日),在台湾又译顾志耐。为俄裔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美国的GNP之父”、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

 (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原图链结:原图

简表说明

姓名    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顾志耐)    
外文名   Simon Smith Kuznets
性别    男     
国籍    美国
时期    20世纪
身份    经济学家       
出生时间  西元1901年4月30日     
出生地点  俄国乌克兰哈尔科夫市     
逝世时间  西元1985年7月8日     
逝世地点  美国剑桥    
美  誉  美国的GNP之父
主要作品  《美国零售和批发贸易的周期波动》(1925)

      《国民收入和资本形成》等


主要贡献  提出库兹涅茨周期理论 、提出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生平简历

  • 1901年,4月30日出生在俄国乌克兰哈尔科夫市的一个皮毛商人的家庭里,父亲亚伯拉罕·库兹涅茨和母亲波琳·弗里德曼都是犹太人。
  • 1906年,在西蒙库兹涅茨6岁的时候,他的父亲移居美国,西蒙·库兹涅茨本人说,他从那时候起已经对经济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相信经济学是研究一切社会问题的基础。
  • 1922年,西蒙·库兹涅茨也移居到美国,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经济学。
  • 1923年,获得文科学士学位;
  • 1924年,获得文科硕士学位;
  • 1926年,获得博士学位。
  • 1927年,西蒙·库兹涅茨进入米契尔(W.C.Mitchell)教授主持的国民经济研究局(NBER),一直到1961年。在这个期间,他同时也在大学和政府部门任职;
  • 1936—1954年,担任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学和统计学助理教授、教授。
  • 1942—1944年,担任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战时生产部计划统计局副局长和计划委员会研究主任。
  • 1946年,担任中国国家资源委员会顾问。
  • 1950—1951年,担任印度国民收入委员会顾问。
  • 1953— 1963年,担任法尔克以色列经济研究计划主席。
  • 1954—1960年,担任约翰·霍布金斯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
  • 1960年,他到哈佛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直到1971年退休。
  • 1963年,担任以色列毛立斯·法尔克经济研究所理事会理事及名誉主席,
  • 1961—1970年,任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会中国经济委员会主席。
  • 1971年,退休。

  西蒙·库兹涅茨在西方经济学界十分活跃,他是美国经济学会、美国统计学会、美国哲学学会、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国际统计学会会员,美国经济史学会、英国皇家统计学会的名誉会员,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科学院通讯院士,担任过美国经济学会会长和美国统计学会会长等职。他还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研究领域

20年代以来,西蒙·库兹涅茨主要从事下述领域的研究:

(1)经济周期:
主要著作有《零售和批发贸易的周期波动》(1962年)、《生产和价格的长期运动》(1930年)、《工业和贸易的季节性波动》(1934年)等。

(2)国民收入核算:
主要著作有《国民收入和资本形成》(1938年)、《1919—1938年的国民收入及其构成》(1914年)、《战争时期的国民产值》(1945年)、《国民收入:发现的概述》(1946年)、《1869年以来的国民产值》(1946年)等。

(3)经济增长:
主要著作有《1870年以来美国国民收入的长期变化》(1951年)、〈各国经济增长的定量方面〉(1956年)、《关于经济增长的六篇演讲》(1959年)、《现代经济增长:速率、结构和扩展》(1966年)、《各国经济增长:总产值和生产结构》(1971年)等。

  西蒙·库兹涅茨在上述研究领域中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在经济周期研究中所提出的为期20年的经济周期,被西方经济学界称为"库兹涅茨周期"。他在国民收入核算研究中提出了国民收入及其组成部分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被经济学家们誉为"美国的G.N.P.之父"。他对经济增长的分析,被西方经济学界认为揭示了各发达国家一个多世纪的经济增长过程,并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据说,西蒙·库兹涅茨的研究成果被引用的次数,在西方经济学界的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中无人能与之相比。正因为这术,在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选过程中,瑞典皇家科学院从100多个提名所选出的10个候选人中,最后确定了西蒙·库兹涅茨。

影片

environmental Kuznet Curve (EKC) || Fully explained topic || IAS 2018

参考文献

  • 向“世袭财富”开刀--皮克迪的良方不可行 - 乌有之乡网刊 他于1982年获诺奖时,台湾学人译之为顾志耐
  • The 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1971. 诺贝尔基金会. [2009年1月3日] (英语).
  • Simon Kuznets. Autobiography. 诺贝尔基金会. [2009年1月3日] (英语).
  • (中文)《台湾历史辞典》顾志耐条目,远流出版事业,2003年,1362页 网际网路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1-11-09.
  • Jonathan Rowe. Our phony economy. Harpers Magazine. 2008年6月 [2009年1月3日] (英语).
  • (英文)Fogel, Robert W. (2000). "Simon S. Kuznets: April 30, 1901-July 9, 1985". NBER Working Paper No. W7787
  • (英文)Munir Khasru Syed, Muaz Jalil Mohammad (2004), Revisiting Kuznets Hypothesis: An Analysis with Time Series and Panel Data (Dra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