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西河口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两河口镇地处长江西陵峡畔,位于湖北省秭归县西南部,南与长阳接壤,西与巴东毗邻,距三峡大坝72公里,距长江南岸沙镇溪港口18公里。镇版土面积269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积2748公顷,林地16580公顷,荒山荒坡1904公顷,水域357公顷,非生产用地1684公顷。辖两河、牌楼、两面山、宋家、王家垭、太坪、土珠庙、天池垭、云盘、月明山、中心观、薛家、铺庄、二甲、堰塘坪、香龙、白庙岭、谭家河、高桥河19个村1个场,11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098人(2017年)。

两河口镇气候独特,物产丰富。境内山峦起伏,海拔悬殊,气候温湿,雨量充沛。随着镇委、政府提出的"1113"发展战略的实施,已逐步发展优质长红纽荷尔脐橙10000亩,优质浅刺大板栗10000亩,优质烤烟10000亩和年出栏30000头生猪基地。柑桔、板栗、烤烟.生猪已成为全镇重要的经济支柱。[1]

自然资源

两河口镇气候独特,物产丰富。境内山峦起伏,海拔悬殊,气候温湿,雨量充沛,立体气候特征明显。盛产柑桔、板栗、烤烟、魔芋、银杏、杜仲、水稻、玉米、洋芋,油菜籽、高山蔬菜等多种作物。

烟叶是两河口镇农民增收致富的骨干产业。在县委、县政府的关怀和县烟草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抓好烟叶生产、收购等各项工作。并积极向烟草部门争取烟叶配套建设资金,对12个产烟村进行烟水配套、烟路配套工程的建设与改造,极大改善了烟叶生产条件,同时大力推广烟叶工厂化烘烤,使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都有很大的提高。

资源

两河口镇矿产资源丰富,开发效益可观。境内水能、煤炭、铁矿、高岭土、河沙、硅石等自然资源蕴藏丰富。据国家地矿部门勘探,两河口镇偏岩河流域,谭家河流域煤炭资源贮量大、品位高,开发价值大、更为难得的是,三峡库区第一座与长江三峡水电站相匹配的调峰火电厂--湖北秭归矸石电厂,已在两河口镇境内建成投产,年耗煤30万吨,从而使两河的煤炭开采更具独特的区位优势,优越的外部环境和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 两河口镇交通便捷,信息畅通。两河口镇是秭归西南部的重要交通枢纽,沙磨、沙梅、文太等主干公路在境内交汇,即将全线通车的宜渝沿江高速公路(宜昌--重庆)纵贯全境,使两河口的交通枢纽地位更加明显。全镇教育综合EC值连续几年位居全县前列,医疗卫生条件位居秭归西南乡镇之首。全镇广播、电视、通讯事业较发达,设施齐备,信息畅通。

合作医疗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以户为单位参加,集体、个人、各级财政、定点医疗机构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2009年度该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的农民人均筹资100元,其中农民个人只需缴纳20元,财政补助、财政转移支付资金80元。2009年度人均筹资总额提高后,报销政策也进行了调整。在住院补偿办法中,对农民反应强烈的住院分娩、计划生育后遗症,除去补助外的部分,其余均纳入报销范围。住院医疗基金为人平82元,用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与者住院医疗费用的补偿及慢性病患者门诊费用补偿。门诊医疗基金为人平12.5元,用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费用补偿。健康体检基金为人平2.5元,用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与者的健康体检和医疗机构免收的挂号费、诊疗费。风险基金为人平3元,用于财务透支和意外情况的应急。风险储备基金滚动累计金额达到上一年筹资总额的10%后不再提取。[2]

经济建设

两河口镇与外来客商共同开发的谭家河流域三级水电开发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是该镇努力营造招商环境带来的显著成效。该镇树立"你发财,我支持;你赚钱,我受益;你致富,我发展"的发展理念,在用地审批、注册登记、行业收费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在法规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放开经营主体,放宽经营范围,放活经营方式,放松经营环境,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全镇煤矿硅矿产开发、水电开发、集镇搬迁等项目建设都吸引了外来客商和本地民营资本的积极参与。

两河口镇把招商引资与农业产业化结合,激励外来客商和本地民营企业积极开办柑桔、蔬菜、核桃等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外来企业和民营经济快速扩张;与集镇迁建相结合,完善集镇功能,建设民营经济一条街;与兴办企业相结合,以铁煤硅矿产开发和水电开发为核心,兴办民营企业。两河口镇还特别注重扶优壮强。对全镇具有一定实力的养殖、加工经营大户,在资金、技术、法律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发挥其龙头作用。

2012全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8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88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010万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达到1327万元,较2011年同期增长37%。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村经济强劲增长

烤烟产业创历史佳绩。全年新建密集式烤房195栋,实现烟叶产量31685担,收入3345万元,创税736万元,产量、收入和税收三项指标均稳居全县第一,创历史新高。柑橘产业持续发展。完成柑橘品改1000亩,疏株间伐500亩;投入资金30万元开展1万亩大实蝇联防。生猪产业规模壮大。引进良种母猪345头,年出栏生猪4.7万头,动物防疫率达100%。多经产业初具规模。新发展核桃2500亩,改造800亩;巩固发展高山无公害蔬菜8000亩,实现产量3万吨,产值2400万元;发展绿色生态茶园500亩,中药材500亩;山鸡等特种养殖蓬勃兴起。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城乡面貌显著改观

水利建设力度空前。完成了太坪河堤整治一期工程,整治堤坝7.6公里,建设生态调节坝一座、自控翻板闸35米,铺设青石地板6000平米,安装仿汉白玉栏杆2000米、路灯57盏,抗御洪涝灾害的同时美化亮化了河堤走廊;开展"万民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整治堰塘15口,维修水渠2条,架设饮水管道10条,新建维修水池75口,解决了400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完成太坪、土珠庙、王家垭3个村柑橘园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成364口水池,微润灌溉200亩。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成功引进并启动了总投资9000万元的润楚新型建材混凝土砌块项目;火电厂设备拆除及土地征收工作已全面结束,进入新项目考察落户阶段;雷鸣物流公司及地丰源贸易公司达成投资意向;云台荒风电项目进入风力测试阶段;宝丰铁矿公司取得了采矿资格。其他项目稳步推进。及时发放库区淹没土地新增补偿资金;完成王家垭村10公里和香龙村香屈公路2.5公里道路硬化,启动薛家村检纸公路3.1公里路面硬化工程;完成20个村场总投资481万元的"一事一议"项目;完成堰塘坪村12户扶贫搬迁居民点建设;捆绑资金754.5万元,完成王家垭村"1119"整村推进项目并通过上级验收。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民生福祉全面提升

教育教学成绩突出。综合EC值位居全县乡镇第二,全面实施营养午餐改善计划,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中心小学完成综合楼和食堂餐厅建设,教师周转房进入主体施工阶段;一支笔中学获得市教育局"平安校园"、县教育局"中考质量优胜单位"等荣誉称号。卫生工作健康发展。医改成果得到巩固,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启动卫生院综合楼项目建设,镇卫生院被评为"2012年度宜昌卫生行业十佳乡镇医院"。计生工作扎实开展。大力开展免费婚检、已婚育龄妇女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生殖健康检查,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各项奖励优惠政策,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我镇被省计生委表彰为2012年度计划生育工作"依法行政先进乡镇"。社会保障逐步健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各项政策性保险得到落实;城乡低保应保尽保,累计发放各项保障资金427万余;发放农业生产和家电下乡各种补贴资金837万元;积极推进就业创业和便民服务工作。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广中心免费向社会开放,形式多样的广场舞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积极参加县各类文艺活动,在"乡村达人秀"和县第四届民间文艺汇演中均获得多项荣誉。[3]

教育事业

两河口镇从1998开始,初中学生以每年500人的速度递增,到2001年,初中在校学生从1998年的1100人增长到2750人,为确保普及水平不降低,在镇委、镇政府、县教育局的正确念领导下,采取小学带帽,增设校点,搭建简易校舍、增加投入等方式,保证了平稳渡峰,保证了高峰期"普九"各项指标不减,各项要求不降,,特别是在学生最高峰期,创下了初中入学率96.7%,巩固率98.6%的历史最高记录。

为保证"普九"平稳渡峰,通过各种渠道,累计投入的资金高达350万元。两河教育累计完成投资500万元,年均投入100万元。新建校舍3500平方米;消除危房2500平方米;解决了各校屋面防水难、校园排水难、师生饮水难、上厕所难、校园封闭难、师生走路难、学生洗澡难等难题;提升学校信息化水平,实现了校校通电话,校校上网、校校有微机,校校有远程教育设备的目标,全镇有计算机120台,打印机30台,远程教育模式二六套,模式三一套;改善了学生住宿条件,全镇有锅炉5台,高标准浴室8间,电视机15台,冰箱7台,消毒柜6台。充实了教学设备,全镇所有实验室均达到或超过农村中小学二类标准,生均图书超过15册,建成计算机教室一个,多媒体教室三个,升级实验室两个。[4]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