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果园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西果园镇隶属于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地处兰州市南郊,距市中心约20公里,呈南北走向,东邻魏岭,西接黄峪乡,北起晏家坪,南抵七道梁、马家山与临洮县相连;总面积约82.6平方公里。[1]
中文名称: 西果园镇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
政府驻地: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G212
电话区号: 0931
邮政区码: 730000
面 积: 82.6平方公里
人 口: 2.7万人(2017年)
方 言: 兰银官话金城片
气候条件: 大陆性季风气候
机 场: 兰州中川机场
火车站: 兰州站
车牌代码: 兰A
地理环境
镇境南部属二阴地区,高山耸立,植被良好;北部群山连绵,为黄土山梁地区。西津村厚度达409.93米,黄土层之厚为世界之最。地貌为两沟、两岭、四个坪(笋萝沟、青岗沟;上岭、鹞子岭;晏家坪、西津坪、王家坪、牟家坪)。地势南高北低,向黄河倾斜,平均海拔2100米。笋萝沟、青岗沟水为主要水资源。年平均气温7.4℃左右。年平均降水量300毫米,南部山区达500毫米,无霜期153天。
历史沿革
民国时期和解放初,镇境属皋兰县果园区,1958年3月,划入七里河区,为七里河区人民公社西果园大队。1961年5月,成立西果园人民公社。1983年5月,改为西果园乡人民政府。2003年7月撤乡建镇,改为西果园镇人民政府。2004年11月因行政区划合并,原湖滩乡湖滩村划入西果园镇。
行政区划
西果园镇辖晏家坪、西津、周家山、王家坪、柴家河、西果园、上果园、堡子、青岗、袁家湾、上岭、鹞子岭、草源、湖滩14个村民委员会,58个村民小组,4109户,人口2.7万人(2017年)。总耕地面积40970亩,其中水浇地16510亩,占耕地面积的40.3%,人均占有耕地2.2亩,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是全区农业大镇,也是兰州百合的主产区。
2004年,全镇有基层党支部17个,党员425名,其中农民党员373名,占党员总数的88%,有镇村两级干部83名(其中乡镇干部37名)。全镇范围内共有中学一所,小学19所(完全小学12所),有镇级卫生院一所,村级标准化卫生所12家。
西果园镇内储有煤炭、沙石、红胶土等矿产资源。煤炭资源位于青岗村,未开采。镇政府设在西果园村。2004年实现农业增加值5 324.51万元; 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83393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46765万元;实现乡镇企业增加值14480万元;其中:工业增加值7917万元。
乡镇荣誉
1997年建成“小康乡”,1999年被命名为市级“文明乡(镇)”,2001年被省委评为基层先进党委,2002年经省、市批准撤乡建镇,2003年3月份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南北两山”绿化先进单位;2004年2月被区委、区政府评为农业产业化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04年3月被市委评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好标兵乡镇党委”;2005年2月被区委、区政府评为项目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产业结构
西果园镇党委、镇政府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发展生产力为重点,不断力口强农业基础地位,合理调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着力强化四大支柱产业(百合、高效农业、乡镇企业、奶牛养殖),狠抓“五项”工程建设(生态林业,农田水利、交通道路、文教卫生、电力通讯),充分发挥近郊优势,积极探索农、工、商多种经营路子,使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农业生产
在农业生产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走科技兴农之路,不断加大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以日光温室和地膜覆盖为重点,着眼长远,发展高效农业,2004年,已建成周家山为主的日光温室1—42座面积达199亩,其中:新增二代日光温室35座。仅此一项就可创收达99.5万元,不但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而且有力地促进了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高效农业方向发展的步伐。
百合经济
在百合产业的发展上,狠抓百合质量提高和常规管理,逐步形成了生产、加工、贮藏、销售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同时为了进一步拓宽市场,强化管理,确保兰州百合的声誉和品牌优势,镇上成立了百合管理站和百合协会,切实加强对百合种植、加工、销售环节的监督和管理,使百合产业化发展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百合经济已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
乡镇企业
在乡镇企业的发展上,始终坚持以晏西工业小区的开发建设为依托,立足“三大优势”求发展。即:立足资源优势,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2004年,全镇百合等各类加工户已发展到173户;共建成百合冷库43座,库容量达到8000余吨。立足区位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全镇各类商业网点已发展到170多家,各类交通运输车辆达到2400多台(辆);立足地理优势,不断引进资金、项目,兴办乡镇企业,2004共新上项目11项,其中百万元以上项目9个,总投资达3958万元。在狠抓支柱产业的同时,以晏家坪村韩家河为主的奶牛养殖业也取得了较快发展。自1996年以来,先后投资185万元,建成奶牛养殖基地两处,2003年又动工建成了规划总投资1280万元,占地300亩的晏家坪奶牛养殖示范基地,该基地采取“统一规划,人畜分离,集中饲养,分户经营”的模式和“农户+基地+公司”的运营机制。形成以种植、饲养、加工、销售为价值链的产业群,把奶牛基地建成以现代畜牧业为主体的生态农业、效益农业和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现一期工程投资600万元,已建成1.2万平方米,43座标准化牛舍,现代化挤奶厅1座以及通电、上水、道路等其它基础设施建设。首批18户,337余头奶牛已正式入住基地。二期工程即将开工,预计投资680万元,建成标准化牛舍4000平方米,挤奶厅3座,奶牛运动场36800平方米,1350立方米青贮池7座,标准化配种防疫中心、办公用房以及二期供水、道路硬化、环境绿化和其它配套辅助工程。整个工程建设计划于2005年11月底全部竣工,基地全面投入运营。全镇奶牛存栏数达到2048头(奶产量达686万公斤),奶牛养殖已成为全镇农民增加收入的一个新亮点。
新农村建设
近年的工作中,西果园镇以争创“五好乡镇党委”、“五好村党组织”活动为载体,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工程,狠抓队伍、班子、阵地建设。明确整体发展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规,以小康社会建设为主线,以小城镇建设为契机,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突出一个重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好两个硬仗(城中村改造、“1+1”贫困户建房)、强化“四大支柱”产业(乡镇企业、奶牛养殖、百合、高效日光节能温室)、巩固一项工作(计划生育),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努力为民兴办实事,全面促进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在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号召后,西果园镇党委、镇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新住宅、新设施、新环境、新条件、新风格、新素质、新水平、新机制”要求。紧紧围绕七里河区委、区政府“产业富民、文化塑民、环境新村、依法治村”的新农村建设指导思想,西果园镇整合社会各种资源,从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抓好镇村规划和环境治理,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和乡风文明建设五个方面入手,巩固好已建成三个省市级示范村(王家坪、袁家湾、西果园)成果。同时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步伐。本着“向荒山要地,向荒沟要地,填沟造地,兴建工业小区”的宗旨,在已建成晏家坪、王家坪两个工业小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荒山综合开发力度,在王家坪萝卜沟填沟造地1550亩,并完成水、电、路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基本实现“四通一平”,扩大现已建成的工业小区规模。小区建成后,通过改善小区投资环境,以优越的条件吸引资金、人才、项目,可容纳企业50多家,投资额可达2亿元,年产值可达2.5亿元,实现利税3000万元。就地输转劳动力550人,实现收入780万元。西果园镇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为民兴办实事,“1+1帮助农村特困农户解决住房行动”全面展开。两年来在全区考评中连续被为优秀,全镇共帮助建房特困户46户,圆了他们的“住房梦”;投资160万元,完成干旱山区农村人畜饮水集雨工程,解决后山5个村3700多人的饮水问题;引进资金300多万元,修建乡村道路12.1公里;完成村级阵地建设5个,为全镇各项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化遗迹
西果园镇境内发现新时器时期文化遗址已发掘13处,分布区域约8万平方米。青岗岔、曹家嘴遗址已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西津坪有明代肃宪王朱绅尧墓。
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曹家嘴遗址位于兰州市西果园乡沙滩磨村,遗址面积东西250米,南北约300米。1971年甘肃省博物馆对此遗址进行了第一次发掘,开一南北长3.7米、东西宽2米的探方,发现有马家窑类型的陶窑1个,窑为横穴式。还出土一些陶、石、骨器等遗物。出土陶片均为马家窑类型遗物,是一处单纯的马家窑类型文化遗址。
视频
七里河区西果园镇:社区服务新阵地 党建引领再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