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西奥多·庞维勒

西奥多·庞维勒 Théodore de Banville,(1823年3月14日-1891年3月13日)出生于法国穆兰,法国诗人、作家。

一生都在巴黎度过,他诗歌的主要特质是其精湛的技巧,班维尔友善、修养的品格和敏捷头脑,为他赢得了当时那个时代的主要人物的友谊。

目录

生平

庞维勒是一个海军军官的儿子。在巴黎的一所高中毕业后,庞维勒开始文学创作。

1842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人象石柱》,引起当时文学批评者的注意。

1846年,又出版了第二部诗集《钟乳石》。

1857年,发表《短歌集》。

1857年,发表的《奇歌集》里,他大胆的解剖诗体,焕发出极为绚烂的韵脚,受到维克多·雨果圣勃夫的赞叹。

他还是一个出色的剧评家和作家。他的韵文喜剧曾在巴黎的法兰西剧院上演。庞维勒是个性子随和的人,因此受到巴黎文人们的喜爱。他还为此写了类似《世说新语》的描写巴黎名人轶事的小品文。 1858年他被授予法国荣誉军团勋章,1891年在巴黎去世[1]

法国文学史中对他的评价

庞维勒响应戈蒂埃的号召,反对浪漫主义的哭泣,提倡“为艺术而艺术”。

朗松在《法国文学史》中对他评价道:“灵魂均衡,没有冷热病,也没有暴风雨,才能中等,没有思想也不需要思想。庞维勒拿声律当弹丸,悠悠然抛着耍巧。他是个妩媚的诗人,并且十分别致。在这个诗迷手里,浪漫主义达到了最煊赫而又无聊的文章游戏的地步。”

作品

代表诗集

  • 《人象石柱》
  • 《钟乳石》
  • 《短歌集》
  • 《奇歌集》[2]


抒情诗作[3]

该女像柱(1843)

钟乳石(1846)

Odelettes(1856年)

诗经funambulesques(1857)

切口的血液(1857年),

紫水晶(1863)

流放(1867年)

移景普鲁士(1871年),

三十六个快乐的民谣(1873年)

公主(1874)

隆德尔(1875)

西方国家(1875){新走钢丝的颂歌,1869}

金色押韵(1875){新走钢丝的颂歌,1869}

圣诞玫瑰(1878)

我们所有人(1884)

铃铛(1888)

在炉子里(1892)

荣誉

1858年,他被封为法国荣誉骑士勋章。

1886年,晋升为司法官。

1891年,在巴黎去世,享年68岁,被埋葬在蒙帕纳斯公墓。

在巴黎第十七区有一条以他命名的街道。在法国尼斯,还有一条名为Theodore de Banville的街道。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