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夏」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 行 1:
'''西夏'''(1038年-1227年), 國號'''大夏'''、'''邦泥定 '''([[西夏文]]:[[File:Western Xia 1.svg|x18px|alt=𗴂𗹭𗂧𘜶]],[[拉丁轉寫]]:phôn¹ mbın² lhi̯ə tha²)或'''白高大夏國'''([[西夏文]]:[[File:Western Xia 2.svg|x18px|alt=𗴂𗹭𘜶𗴲𗂧]])等{{efn|關於西夏國號,有多種稱呼,共有:
+
'''西夏'''(1038年-1227年), 国号'''大夏'''、'''邦泥定 '''([[西夏文]]:[[File:Western Xia 1.svg|x18px|alt=𗴂𗹭𗂧𘜶]],[[拉丁轉寫]]:phôn¹ mbın² lhi̯ə tha²)或'''白高大夏國'''([[西夏文]]:[[File:Western Xia 2.svg|x18px|alt=𗴂𗹭𘜶𗴲𗂧]])等{{efn|關於西夏國號,有多種稱呼,共有:
# 「大夏」為[[李元昊]] 于1039 年向北宋宋仁宗上的表章:「國稱大夏,年號天授禮法延祚<ref>《宋史 外國一 夏國》:「明年,遣使上表曰:......遂以十月十一日郊壇備禮, 世祖始文本武興法建禮仁孝皇帝,國稱大夏,年號天授禮法延祚。」</ref>。」
+
# 「大夏」為[[李元昊]] 於1039 年向北宋宋仁宗上的表章:「國稱大夏,年號天授禮法延祚<ref>《宋史 · 外國一 · 夏國》:「明年,遣使上表曰:......遂以十月十一日郊壇備禮, 世祖始文本武興法建禮仁孝皇帝,國稱大夏,年號天授禮法延祚。」</ref>。」
# 「邦泥定國」首見於1043年西夏使者遞給[[北宋]][[宋仁宗]]的建國國書:「男邦泥定國兀卒曩霄上書父大宋皇帝」<ref>《宋史 外國一 夏國》:「明年,遣六宅使伊州剌史賀從勖與文貴俱來,猶稱男邦泥定國兀卒上書父大宋皇帝,更名曩霄而不稱臣。」</ref>,曩霄即李元昊自稱。此國號可能是 項語音譯,意譯為「大白高國」或「大白上國」。關於「白高」的涵義,一說白高是指白河上游,發源 今四川西北的白水,意指 項族的發源地[[松潘縣|松潘高原]];另一說西夏國崇尚白色,以白為尊<ref>{{cite book zh |author=徐俊 |title=中 古代王朝和政 探源 |publisher= 師範 出版社 |date=2000年11月 |location=湖北武昌 |pages=274-277 |url= |doi= |isbn=7-5622-2277-0 }}</ref>。
+
# 「邦泥定國」首見於1043年西夏使者遞給[[北宋]][[宋仁宗]]的建國國書:「男邦泥定國兀卒曩霄上書父大宋皇帝」<ref>《宋史 · 外國一 · 夏國》:「明年,遣六宅使伊州剌史賀從勖與文貴俱來,猶稱男邦泥定國兀卒上書父大宋皇帝,更名曩霄而不稱臣。」</ref>,曩霄即李元昊自稱。此國號可能是 項語音譯,意譯為「大白高國」或「大白上國」。關於「白高」的涵義,一說白高是指白河上游,發源 今四川西北的白水,意指 項族的發源地[[松潘縣|松潘高原]];另一說西夏國崇尚白色,以白為尊<ref>{{cite book zh |author=徐俊 |title=中 古代王朝和政 探源 |publisher= 师范 出版社 |date=2000年11月 |location=湖北武昌 |pages=274-277 |url= |doi= |isbn=7-5622-2277-0 }}</ref>。
#「白高大夏國」為俄國西夏學學者[[克恰諾夫]]根據《[[西夏文大藏經]]》所譯的國號。
 
# 西夏又自稱西朝,稱[[北宋]]為東朝,[[遼朝]]為北朝。
 
# 關於其他國家或史書對西夏的稱呼:
 
##《[[宋史]]》稱「夏國」,《[[遼史]]》、《[[金史]]》和《[[元史]]》稱「西夏」。
 
##《[[長春真人西遊記]]》中,因該國處[[黃河]]以西,稱「河西」。
 
##[[蒙古帝國]]稱「唐兀惕」({{lang|mn|{{MongolUnicode|ᠲᠠᠩᠭᠤᠳ}} ''tangγud''}}),「唐兀」即蒙古語的黨項,「惕」為蒙古語的複數。《[[蒙古秘史|元朝秘史]]》稱唐兀惕、「唐古惕」或「唐忽惕」,《[[馬可波羅遊記]]》稱Tangut<ref>李範文〈討論西夏黨項族的來源與變遷〉. 載《西夏研究論集》. 寧夏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3年.</ref>。}},是[[中國歷史]]上由[[黨項|黨項族]]建立的一個朝代。主要以黨項族為主體,包括[[漢族]]、[[回鶻|回鶻族]]與[[藏族|吐蕃族]]等民族在內的國家。因位於[[中原]]地區的西北方,國土佔據黃河中上游,史稱西夏<ref name="西夏前歷史" />。
 
 
 
黨項族原居四川[[松潘|松潘高原]],[[唐朝]]時遷居[[陝北]]。因平亂有功被唐帝封為[[定難軍|夏州節度使]],先後臣服於唐朝、[[五代]]諸朝與[[宋朝]]。夏州政權被北宋併吞後,由於[[李繼遷]]不願投降而再次立國,並且取得遼帝的冊封。李繼遷採取連遼抵宋的方式,陸續佔領[[蘭州]]與[[河西走廊]]地區。1038年11月10日[[李元昊]]稱帝建國,即夏景宗,西夏正式立國。西夏在[[宋夏戰爭|宋夏戰爭]]與[[遼夏戰爭]]中大致獲勝,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夏景宗去世後,大權掌握在皇帝的太后與母党手中,史稱母黨專政時期。西夏因為皇黨與母黨的對峙而內亂,[[北宋]]趁機多次伐夏。西夏抵禦成功並擊潰宋軍,但是[[橫山 (陝西)|橫山]]的喪失讓防線出現破洞。[[金朝]]崛起並滅遼、北宋,西夏改臣服金朝,獲得不少土地,兩國建立[[金夏同盟]]而大致和平。[[李仁孝|夏仁宗]]期間發生天災與[[任得敬分國]]事件,但經過改革後,到[[天盛 (西夏)|天盛]]年間出現盛世。然而漠北的[[蒙古帝國]]崛起,[[蒙夏戰爭|六次入侵西夏]]後拆散金夏同盟,讓西夏與金朝自相殘殺。西夏內部也多次發生弒君、內亂之事,經濟也因戰爭而趨於崩潰。最後於1227年8月28日亡於蒙古<ref name="西夏前歷史"/>。
 
 
 
西夏屬於番漢聯合政治,以黨項族為主導,漢族與其他族群為輔。制度由番漢兩元政治逐漸變成一元化的漢法制度。西夏的皇權備受貴族、母党與權臣等勢力的挑戰而動盪不安<ref name="西夏政治制度"/>。由於處於列強環視的[[河西走廊]]與[[河套]]地區,對外採取依附強者,攻擊弱者、以戰求和的外交策略<ref name="西夏前期歷史"/>。軍事手段十分靈活,配合沙漠地形,採取有利則進,不利則退,誘敵設伏、斷敵糧道的戰術;並且有[[鐵鷂子]]、[[步跋子]]與[[潑喜]]等特殊兵種輔助<ref name="西夏軍事"/>。經濟方面以[[畜牧業]]與[[商業]]為主力,對外貿易易受中原王朝的影響,壟斷河西走廊與[[北宋]]的歲幣為西夏經濟帶來很大的幫助<ref name="西夏經濟一"/>。
 
 
西夏是一個[[佛教]]王國,興建大量的佛塔與佛寺,以[[承天寺塔]]最有名。然而也是崇尚[[儒學]]漢法的帝國,立國前積極漢化;雖然夏景宗為了維護本身文化而提倡黨項、[[吐蕃]]與[[回鶻]]文化,並且創立[[西夏文]]、立番官、建番俗等措施;但自[[夏毅宗]]到[[夏仁宗]]後,西夏已經由番漢同行轉為普遍漢化<ref name="西夏政治制度"/>。文學方面以[[詩歌]]和[[諺語]]為主。在藝術方面于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有豐富的佛教壁畫,具有「綠壁畫」的特色。此外在雕塑、音樂與舞蹈等方面都有獨特之處<ref name="西夏藝術"/>。
 

於 2018年12月6日 (四) 10:47 的修訂

西夏(1038年-1227年),國號大夏邦泥定國西夏文x18px拉丁轉寫:phôn¹ mbın² lhi̯ə tha²)或白高大夏國西夏文x18px)等{{efn|關於西夏國號,有多種稱呼,共有:

  1. 「大夏」為李元昊於1039年向北宋宋仁宗上的表章:「國稱大夏,年號天授禮法延祚[1]。」
  2. 「邦泥定國」首見於1043年西夏使者遞給北宋宋仁宗的建國國書:「男邦泥定國兀卒曩霄上書父大宋皇帝」[2],曩霄即李元昊自稱。此國號可能是党項語音譯,意譯為「大白高國」或「大白上國」。關於「白高」的涵義,一說白高是指白河上游,發源於今四川西北的白水,意指党項族的發源地松潘高原;另一說西夏國崇尚白色,以白為尊[3]
    1. 《宋史·外國一·夏國》:「明年,遣使上表曰:......遂以十月十一日郊壇備禮,爲世祖始文本武興法建禮仁孝皇帝,國稱大夏,年號天授禮法延祚。」
    2. 《宋史·外國一·夏國》:「明年,遣六宅使伊州剌史賀從勖與文貴俱來,猶稱男邦泥定國兀卒上書父大宋皇帝,更名曩霄而不稱臣。」
    3. 徐俊. 中國古代王朝和政權名號探源. 湖北武昌: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0年11月: 274–277. ISBN 7-5622-22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