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西北民族大学(校园风光)原图链接来自 西北民族大学 的图片

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前身是1984年成立的西北民族研究所。在西北民族研究所学科建设的基础上,1998年10月创建社会人类学•民俗学研究所。2001年7月,在中国第六届社会学人类学高级研讨班在我校召开之际,费孝通教授亲临研讨班,为社会人类学•民俗学系揭牌,成为系所合一建制。2004年建立了社会人类学•民俗学学院,2008年7月更名为民族学[1]与社会学学院。

师资力量

教职工40人,师资队伍中教授4人,副教授1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4人,其余教师皆具有硕士学位。教师们承担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国际合作项目等多项研究,在应用社会学、少数民族口头传统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地方性知识与民族志研究、西部民族宗教文化研究等领域成果颇丰。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度,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建有牧区社会研究所、甘肃省环县“道情皮影”[2]教学研究基地、和政县“松鸣岩花儿”教学研究基地、西北民族大学田野调研基地之一“河西走廊”武威市田野作业点、兰州怡欣心理咨询中心、兰州欣雨星儿童发展中心、兰州绿驼铃环保组织、兰州惠灵智障人士服务中心等14个科研教学实践平台。有“社会调查与数据统计分析实验室”、“多功能社会工作实验室”2个专业实验室。院团委编辑出版《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报》、院大学生学习援助分中心编辑出版《社会民族文化》、《西北民族研究动态》两个院刊。

通过执行外国短期专家引智项目进一步拓宽与国外专家学者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做客学院“周三学术论坛”开展学术讲座等途径,积极开展国内与国际学术交流,已与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以及国内多个高校建立了长期学术合作关系。

学术交流

目前,学院通过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已与加拿大萨斯喀特文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以及国内多个高校建立了长期学术合作关系。

荣誉称号

在应用社会学、少数民族口头传统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地方性知识与民族志研究、西北民族宗教与文化研究等领域成果颇丰。多名教师获得“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二层次人才”、“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等荣誉称号。

视频

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相关视频

西北民族大学举行70周年校庆倒计时100天暨校旗传递活动
鸟瞰西北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