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西井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西井镇位于山西省黎城县北部,地处两省(山西省、河北)三区(长治地区、邯郸地区、晋中地区)四县(黎城县、武乡县、涉县、左权县)交界处,辖43个行政村,常住人口25893人(2017年) ,耕地48600亩,全镇总面积233.48平方公里。2001年被省委、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中心示范小城镇,是长治市唯一一家被省委、省政府列为十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十四家小城镇之一。[1]

历史文化

西井镇历史悠久,流传着许由洗耳、舜井等有关夏、商、周三代历史的神话传说,有创建于隋唐的洪门寺遗址,有明代题名的千佛洞,有世人传颂的彭祖庙。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的腹地、在下寨村有抗战三周年纪念塔,在南委泉村有太行第一届群英大会旧址,在源庄村有抗日分校旧址,源泉烈士纪念亭等。

善陀由黎城县旅游管理局组织开发的集宗教、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旅游圣地,紧临黄崖洞风景区南侧。善陀,就是善哉善哉,阿弥陀佛的意思。这里附丽着浓郁的佛教文化。在风景区内,可以看到上百米的天梯、上百米的天桥、上百米的瀑布等雄奇壮美的自然景观,而且,不可思议的是产生于公元前五六世纪的佛国西在的气氛,早在11亿2千万年以前,就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里雕凿得如此浓烈,这里有高达五百多米的佛祖头像;有佛祖释迦牟尼降生人间时的坐骑----三百多米的大象峰;有佛祖降生的佛母洞;有佛祖得道成佛的通天洞;还有上百米的铜塑观音,个个维妙维肖,费人思量。还有那附丽着动人的爱情神故事的"同心石"。高居白云深处人们称作"天上人家",喧尘闹市,更主要的是世代生息在村里的山民们至今仍然沿袭着一种近乎远古的耕作制度和生活方式,尽管与现代文明相差甚远,但这里群山环绕,清幽自得,古风依存,超然尘世,这里的人们生活得如此认真而又自得其乐,没有权利争斗,没有杂念纷挠,没有凡尘污染,一年四季满眼是桃杏黄花,碧水红叶,岁岁年年,伴着幽幽白云,尽享世外桃源之福,全不顾人间"秦汉之变","齐楣相争",是结庐在人寰,而无车马喧,半山半水半地园,心境半佛半神佩。这里是集宗教、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游览胜地。

自然资源

西井镇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已探明储量达20多种,有铁矿石、石英石、石灰岩、红石板、太湖石、紫砂岩等。水资源充沛,共有流量在0.1秒立方米以上的地下泉19处。其中源泉年平均流量0.36立方米,年出水量1135.3万立方米,是黎城县流量最大的泉水。著名的洗耳河泉经国家地质矿产测试中心认定为重碳酸镁型含锶低纳优质天然矿泉水,有十分重要的开采价值。农副土特产品有花椒、核桃、柿子和红枣,被誉为黎城"四大宝",是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久负盛名。[2]

经济状况

西井镇经济基础较好。工业上外引内联,多轮驱动发展经济,共引进资金3000多万元,创办了西井金属镁粉厂、武新选矿厂、鑫盛选矿厂、天银轧钢有限公司、南委泉方玉石材有限公司、长治璞玉石材有限公司、鑫盛硅矿厂、西井机砖厂、珍珠泉中药材开发公司、源泉石英矿厂、源庄萸肉园、北委泉磨砂厂等一大批个体私营企业。

全镇共有20多家采选矿企业,年产精矿粉能力15万吨;1个铁合金厂,年产硅铁6000吨;4个红石板加工企业,年加工红石板20万平方米;6座磨砂厂年产红沙18万立方。特色农业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粮、林、牧、菜、养五大支柱产业。核桃、花椒、柿饼、尖椒、谷子等畅销海内外。全镇形成了以采矿业为主体、农副产品加工和第三产业为两翼的镇域经济发展格局。

西井镇围绕全省重点小城镇即将享受的众多优惠政策,镇党委、政府确立了以小城镇建设为主线,抓好基础设施和个体私营经济两翼发展,培育壮大三大产业的发展思路。即:近抓石头产业富镇,坚持抓绿色产业兴镇,持续抓旅游产业活镇,力争把西井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旅游型中心小城镇。

文化教育

革命红色旅游胜地---黄崖洞脚下的一个山区小镇,以前由于大山的阻挡,该镇只有极少数村能看上电视,而且节目单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就成为农村人迫切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西井镇宣传文化站购置了有线电视数字系统、计算机、摄像机等配套设备,创建起西井文化科技信息中心,并自办了《红色旅游播报》、《科技之窗》、《公益广告》等栏目,通过有线电视及时向当地农民群众传送科技信息,满足了农民养殖、种植方面的知识需要,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同时,站内还设立了三个中心八个室,即信息服务中心、网络服务中心、旅游服务中心和图书室、阅览室、书画室、电教室、棋艺室、广播电视室、文体活动室、农技信息室。2003年,西井镇宣传文化站被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文化部确定为全国"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项目基地后,深受鼓舞,他们利用农闲时节,举办农民运动会、农民趣味知识大赛等活动,2007年,西井镇依托宣传文化站举办了双千人健身展示活动。几年来,这个小站已成为该镇群众文化生活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在此基础上,该站又投资把有线电视原来的模拟系统全部换成了数字终端设备,并实现了光缆入村,使西井镇和黄崖洞镇的58个村10000户农民都能收看到包括中央电视台14个频道在内的节目45套,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基本解决了偏远山区群众看电视难的问题。在宣传文化站的带动下,西井镇发挥自身优势,在位于洗耳河畔的谷堆坪村办起了小型特色教育基地,展示生产农具和革命先烈的遗物,成为了全县人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平台。[3]

旅游风景

洗耳河村

位于西井镇的洗耳河村,景区面积80平方公里,有大小景点10多处。洗耳河村由群峰环抱,有茶壶山、晒布崖、洗耳河、千佛洞等诸多风景独特的景点。这里的每一处景,几乎都有一个引人入胜的传说。

茶壶山,相传上古时期,天宫八宝紫金茶壶收藏于玉皇阁,因此壶能盛江河水,藏甘露于腹心而深得玉帝喜爱,每逢重大节庆日方可使用。那时孙悟空不知天高地厚,大闹天宫的时候无意将此壶踢落人间。当时太行山金钱雕正好从此路过,将玉壶收入囊中。有些东西本是从哪儿来,就得回哪儿去,何况是天上的东西。后来,天庭要收回玉壶,可是金钱雕舍不得。玉帝派骁勇天将找金钱雕取回该壶,在这场人神的争斗中,八宝紫金茶壶化作现在的茶壶山。

此山形态逼真、惟妙惟肖,是最具标志性的灵山,这座山可谓聚日月精华,采天地之间灵气,在该山下做生意的人,总会财源滚滚。

洗耳河的得名,是另一段传奇。上古时期高人许由因看不惯世道污浊,为避尘世烦扰遂隐居箕山,过着自食其力的农耕生活。当时开明的尧帝有意把帝位传与许由,为此亲自到箕山见许由,言明让位之事,许由听后什么也没有说。尧帝后来又想请他做九州长官,许由仍旧一言不发。等尧帝离开后,许由马上到箕山下的颖水洗耳朵,以此显示要清除灌入耳内污言秽语的目的。后人为追念许由不染世尘的高风亮节,颖水更名为洗耳河。西井镇洗耳河距离县城40.5公里,景区面积80平方公里,主景区20平方公里,有大小景点10多处,。洗耳河群峰环抱,丹崖壁立,山中植被丰富,古木参天,溪水长流。有茶壶山、晒布崖、洗耳河、五指沟、望夫山、九龙山、和尚坟、千佛洞等诸多风景独特的景点。该景区是旅游、休闲、度假、写生的理想之地。

西井镇的性空山、白云洞等自然景观也是别具一格,此外作为当年北方抗日战争的革命根据地之一,这里的人文景观也值得游客品位。

性空山景区

主峰海拔1742米,山体形成于大约一亿两千万年前,为典型的丹霞地貌。景区面积25平方公里,主景区15平方公里。有大小景点10多处,此处奇峰叠秀,苍松翠林,东卧猛虎山,西腾凤凰岩、南耸仙人峰,北立金鸡寨。山中有银杏、白皮松等珍稀物种,有金钱豹、褐马鸡等野生动物。由茅庵寺、三佛庙、舍身崖、阎王鼻、卧虎洞、石老汉山、金鸡寨、猛虎山、凤凰岩、仙人峰等诸多特色鲜明、风格独特的景点组成。景点三佛庙内保存当今国内仅存的二具肉身菩萨之一--性空山开山始祖李氏道人。[4]

发展环境

西井有最优美的太行风光

西井镇坐落于太行山中段崇山峻岭之中,境内山高岭峻,异峰奇崖,有最壮美的板山风光,有灌木茂盛,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五指沟景区,有风景怡人、环境优美的性空山景区,有溪水潺潺、幽雅别致的洗耳河景区,有称为黎城古八景之一"玉泉漱石"的源泉小江南风光,有称为黎城新八景之一"白云洞天"的茶棚滩村自然溶洞,还有雄伟壮观的茶壶山,绵延数十里的九龙山、晒布崖,秀丽动人的望夫山等。我国著名导演张绍林来西井采风时发出由衷的赞叹:"太行风光在西井,太行风光在板山"。

西井至武乡红色旅游路西东线工程被列入省级重点工程,投资1.3亿元,即将开通,将沟通西井与周边黄崖洞景区和武乡、涉县、左权老区的八路军总部旧址王家峪、"一二九师"师部旧址、麻田风景区等革命胜地。

西井有最优越的投资环境

交通便利。207国道和涉武公路在镇区交叉而过,成为出入东西南北的交通枢纽,南20公里还有长邯铁路和长邯高速公路,可通往全国各地。

通讯发达。村村通电话;建移动联通通信基站4个,网络覆盖全镇;开通计算机国际互联网、车载电话、无线电话等通信新业务。投资者在西井境内可享受到高科技的信息服务,可与全球各地迅速进行联系。

镇内有110KV变电站1座,总装机容量51500KVA,电力供应充足。村村完成了农网改造工程。

镇内有中学3所,小学50所,基本实现了村村有新校,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学前三年教育和中小学实验教学。镇内有地区医院3所,实行村级卫生医疗合作制度,村村通有卫生所。

全镇文化繁荣,社会稳定。创建了群众性文化活动中心壶山书画院和西井村游乐中心;创办了西井镇有线电视台;连续三年举办了长治市首家农民(趣味)运动会;广泛开展了文明家庭、文明小区、文明单位、文明村创建活动。

聘请山西省小城镇发展中心完成了西井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的编制,并通过了省市专家的评审。在此基础上,开通了西井环形街,油面铺装了道路,瓷化白化街面,亮化净化街道,绿化美化环境,使整个小镇绿白相映、洁净清新,富有现代城市气息。[5]

社会组织

工会联合会

工会组织组建48家(其中工会工作委员会39家、联合工会4家、企业工会4家、机关工会1家)。工会联合会成立于2007年6月,工会会员共有1200名。

工会联合会在县总工会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搞好乡镇工会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以厂务公开、职代会、农民工维权为日常工作重点,通过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工会各项工作整体推进,机制不断健全完善,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一个政治稳定、人心思进的工会联合会正呈现出篷勃向上的发展新气象。

行政区划

西路驼村 郭家庄村 王家窑村 霍家窑村 樊家窑村 五十亩村 下寨村 岭头村 栗家窑村 牛乱村 洗耳河村 东井村 北坡村 赵姑村 岩头岭村 西井村 东河南村 源庄村 后贾岭村 东骆驼村 杨家洼村 下黄堂村 仟仵村 牛居村 上黄堂村 新庄村 南桑鲁村 朱家交村 北河南村 寺底村 卜牛村 车元村 南港沟村 茶棚滩村 后寨村 西骆驼村 石背底村 彭庄村 南委泉村 北桑鲁村 井交村 源泉村 谷堆坪村 杏树滩村 背坡村 卜牛村 北委泉村

基础设施

本镇教育,清代之前处于自发状态。民国时期由于战乱,教育事业发展缓慢,1936年仅有小学36所,其中高级小学1所,初级小学35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村村有小学。1956年全立西井中学在西井村西兴建,"文化大革命"时期,西井、南委泉、源庄都出现了民办中学,教育、教学质量低下,出现盲目发展状态。1976年西井、南委泉、源庄3个公社都分别办起了社办高中、村村办起了初中(七年制学校)。1990年,西井中学办起了高中班。2003年,有西井、南委泉、源庄联校3个,有中小学47所,其中初中2所,小学45所,在校学生4901人,其中本镇学生4837人,教师总数235人,幼儿园33个。截至2010年,有西井中心卫生院、南委泉卫生院、源庄卫生院。

本镇文化站建于1985年,站址距镇政府100米,设有文化活动室与露天影院,集会时放映电影。1988年9月成立文化室。有壶山剧团、黎北剧团。传统体育项目有篮球、乒乓球、武术、踢毽子、高跷等。离退休老干部参加主要有太极拳、剑、乒乓球、中国象棋、无极健身球、保健操等。1995年西井镇被中共山西省委、省体委授予"山西省体育先进乡镇"称号。2004年4月,西井镇组队参加了比赛,荣获24式太极拳、乒乓球趣味接力赛两项铜牌,杨巧风获24式太极拳银牌,李苏贵获民间武术第五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