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裨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裨将

是一个汉语词汇,出自《尉缭子·兵教上》:“自什以上,至于裨将,有不若法者,则教者如犯法者之罪。”《明史·杨璟传》:“永州久不下,令裨将分营诸门,筑垒困之。”释义:裨将,副将。裨(pí):副的;古代祭祀时穿的次等礼服。 将 (jiàng) :将领,带兵的人。 [1] 中文名 裨将 外文名 vice-general 拼音 píjiàng 解释 副将 出处 《尉缭子·兵教上》

原文

《尉缭子·兵教上》:“自什以上,至于裨将,有不若法者,则教者如犯法者之罪。”《汉书·项籍传》:“ 梁 为 会稽 将, 籍 为裨将。”颜师古注:“裨,助也,相副助也。”《明史·杨璟传》:“永州久不下,令裨将分营诸门,筑垒困之。”沈从文《从文自传·我的家庭》:“当庚子年大沽失守,镇守 大沽 的 罗提督 自尽殉职时,我的爸爸便正在那里作他身边一员裨将。”民间的一句谚语—“三个臭皮匠,顶过诸葛亮”,其中的“皮匠”其实起初的用词就是“裨将”,经过长期的演变才变成了“皮匠”。

直译

“三个臭皮匠(裨将),赛过诸葛亮”直译的意思是: 三个才能平庸的人,若能同心协力集思广益,也能提出比诸葛亮还周到的计策。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

典故

想必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应周瑜造十万支箭用于破曹,出了“草船借箭”之计。但不知,当日诸葛孔明算准时机,便命随从部下三人,在二十艘小船两边插上草靶子,再以布幔掩盖。其随从完成后,回报军师,并提出这样布置恐让曹军看出破绽。三人心有一计,但只不说,明日安排好领军师看。只见每艘小船的船头都立着两三个稻草人,套上皮衣、皮帽,看起来就像真人一样。后曹军果然中计。真可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一人难敌三人之智。 “皮匠”实际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副将”。这句俗语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后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竟把“裨将”说成了“皮匠”。

视频


参考资料

categorg:+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