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衣裳
《周易·系辞下》有云: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有记载中出现"衣裳"二字,汉服的衣裳制是华夏文明中服饰礼仪规格最高的形式。
《诗经·邶风·绿衣》:"绿衣黄裳。"
《毛传》:"上曰衣,下曰裳。"古人最早下身穿的是一种类似裙子一样的"裳"。"裳"字也写作"常"。《说文》:"常,下裙也。""裙"是裙的古体字。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衣裳
外文名称 clothes
拼音 yī shang / yī cháng
释义
古时上曰衣,下曰裳
引申义 借指圣贤的君主
简介
yī shang
1、古时上曰衣,下曰裳(古代指裙子)。
《释名》:"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障"是保护的意思,"蔽"有遮羞的意思。由于古代纺织工具简陋,布的幅面很狭,所以一件下裳就得用几块狭幅布横拼起来,样子象一幅腰围。这种古老的服制,直到周代还作为礼服的一部分保留着,在祭祀和朝会时穿着。后来,衣裳泛指衣服。在赣语中还在使用这种称呼。
2、《易.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后因以借指圣贤的君主。
3、代称达官贵人或儒雅之士。
4、借指中国。
5、裳或曰裙,汉以前称裳,汉以后则多称裙。
按裙,《说文》曰:下裳,《玉篇》注:裳也,《唐韵》引作下裳也,皆作裳解,唯《方言》曰:"绕衿谓之裙",段玉裁注说文据此,谓"然则绕领者,围绕于领,今男子妇人之披肩,其遗意"。以为系披于肩上之帔子,殊误。(参考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注: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衣裳读cháng。
《现代汉语词典》:名词,口语。衣服。
《衣裳》也为梁实秋先生的文章。
6、借指汉族服饰(即汉服)。
汉族服饰中最经典的款式,莫过于上衣下裳。
7、身上穿的衣服
引证解释
古时衣指上衣,裳指下裙。后亦泛指衣服。《诗·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毛 传:"上曰衣,下曰裳。"《陈书·沉众传》:"其自奉养甚薄,每于朝会之中,衣裳破裂,或躬提冠屦。"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妇衣》:"妇人之服不殊,谓衣裳,上下同色也。今惟 越 人服青为然。"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不肯涂红抹粉,也不愿穿鲜艳的衣裳。" 《易·系辞下》:" 黄帝 、 尧 、 舜 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后因以借指圣贤的君主。汉 焦赣 《易林·坤之讼》:"天之德室,温仁受福,衣裳所在,凶恶不起。" 代称达官贵人或儒雅之士。《后汉书·崔骃传》:"方斯之际,处士山积,学者川流,衣裳被宇,冠盖云浮。"《南史·任昉传》:"于是冠盖辐凑,衣裳云合,辎軿击轊,坐客恒满。" 清 朱焘 《北窗呓语》:"衣裳之位置济济可观。" 借指中国。汉 扬雄 《法言·孝至》:" 朱厓 之绝, 捐之 之力也,否则介鳞易我衣裳。"《后汉书·杨终传》:"故 孝元 弃 珠崖 之郡, 光武 绝 西域 之国,不以介鳞易我衣裳。" 李贤 注:"衣裳,谓中国也。"参见" 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