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衡山影子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衡山影子戏,是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的地方传统戏剧艺术。湖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衡山影子戏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民间艺术,从内容到形式,为群众喜闻乐见,经过传承和发展,遍布衡山县及周边地区。 衡山影子戏以2人包打包唱的形式演出,其演唱的腔调,用的是地方方言的四平调,广泛吸收了戏曲音乐、佛教、道教音乐和民间小调的营养成分,圆润甜美,独具特色。

2006年,衡山影子戏被列入湖南省省级非遗保护名录。2014年,衡山影子戏又作为“中国皮影”的一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史渊源

衡山影戏的出现,大约为清顺治初(1644年),福田铺乡农民彭凤举从外地学艺归来,成立影子戏民间组织“老龙会”,开创了衡山影戏的先河。

衡山影戏经过了漫长艰难的发展阶段,在解放后获得了飞速发展。1957年衡山皮影戏《草船借箭》被文化部调到北京参加国际木偶皮影艺术节进行交流演出。1965年文化部副部长徐平羽来衡山视察,点名要看衡山影戏。

1984年,福田公社成立了影子戏艺人理事会。衡山影子戏成为民间婚丧喜庆和节日的必备娱乐形式。但随着时代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末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与此同时衡山影戏的抢救与保护工作推上了政府议事议程。

文化特征

伴奏乐器

衡山影戏的音乐很有特点,与衡山的花鼓戏泾渭分明。其主要伴奏乐为打击乐。20世纪30年代,彭德彰把胡琴伴奏用到了影戏中,之后又加入了唢呐、笛子等乐器。

打击乐在衡山俗称锣鼓打煞,主要有大锣小锣板鼓小鼓大钞5件乐器,另配有棵子或云板或渔鼓筒。打击乐演奏均有一定的程式,其曲牌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开台锣鼓和桥路锣鼓。完整的开台锣鼓的程式由“开台头”“三二一”“七槌半”“万岁锣”“乔钞”“暴锣”“阴锣”“风入松”“开台尾”9段锣鼓经组成。演奏时,必须按顺序依次打完,如要延长,可重复其中的段子再结尾。桥路锣鼓较复杂,但也有一定的程式。如:“半击头”一般用于出场人物自白后;“五槌锣”一般用于起轿、开船、唱小调、起舞时,做各种动作的起皮,其他如各类人物的出场锣鼓,以及笑锣、将锣、得胜锣、神仙锣等均用于固定的人物和场合。 唱腔 衡山影戏的唱腔韵味十足。它因地域、语言、生活习俗和艺术特点等不同,又分为上河派中河派下河派上衡山派四大流派。基本唱腔为“道情腔”和“四平腔”,此外有昆腔、洞腔、仙佛、圣赞、小调等规格腔;唱法都分平、仄、汉、霸;唱词有五字句、七字句、十字句和十三字句。乐句一般为上下句结构,结束时加捎腔。演唱形式以独唱为主,兼有对唱、齐唱和合唱。 唱词 衡山影子戏的唱词包括“盲词”、“铁词”和“宣传词”。“盲词”即艺人肚子里的词,并无文字记载,由艺人随口唱出,即兴性较强,是影子戏艺人为了抒发情感而组合出来的唱词。“盲词”在一代代艺人的传唱过程中,有时候就演变成了“铁词”——所谓像铁一样坚硬的词,就是说要有文字的记录,韵脚分明,一代代传唱下来不应有所改动。“宣传词”则是影子戏艺人为符合现代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推广一些政策方针或阐述一些社会现象时创作的唱词。

代表剧目

衡山影子戏按规模主要可分为“大传戏”和“歌本戏”。

大传戏是历代传记中的戏,一场“大传戏”基本上要花费几天才能唱完,如《封神榜》《三国演义》等;歌本戏即民间传说小戏、民间故事戏等。

衡山影子戏从东周列国到清末民国,无论何朝,都有可演剧目。常演剧目多为《封神榜》《粉妆楼》《东周列国》《两汉演义》《三国演义》《说唐全传》《岳 飞传》《杨家将》《小王义》《三门街》《仁度梅》《天宝图》《地宝图》 等。还有“三朝戏”“新屋戏"“生日戏”“收亲戏”之类。

传承价值

艺术价值 衡山影戏作为综合性民间传统戏剧艺术,被学界称为简化戏剧,但是在其内容与形式上却完成了创新。其激励剧情的故事情节,也能够从中体会到。衡山影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除了积极借鉴其它艺术门类的特点,还广泛吸收了南岳衡山的道教、佛教音乐和衡山民间小调及戏曲音乐的营份,从而使其唱腔丰富、板式灵活多变、韵律优美,具有地方乡土特色,九腔十八法的音乐体系展现了艺术价值。衡山影戏的发展繁荣促进了衡山戏曲艺术的发展,为中国音乐创作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生态音乐素材。在影人制作方面,传统衡山影戏人物造型制作主要以戏曲人物为主,并融合了佛像、年画、剪纸等多种民间艺术。影型的的三分之二面向观众,是最大亮点,因而形成了色彩鲜明、雕刻简练、独树一帜的纸影艺术体系。由于衡山影戏人物造型古朴典雅,地域风格浓郁,集艺术收藏于观赏价值为一体,故而海内外很多博物馆、艺术工作者、收藏家和皮影爱好者都收藏入室。也曾作为中国民族代表性礼品赠送给国际友人,其价值自然不言而喻。 文化价值衡山影子戏 [1] 衡山影戏经历了它的发展和传承后,将这一古老民间艺术延续。同时,也见证了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历程和成果,包含着世俗民情的传统技艺。衡山影戏:“所演之剧多关于孝子、烈女、贤妇、忠臣的故事,感化人心的力量颇大。”这种传统文化所展现的伦理道德、精神要素在影戏一览无余。审美情趣与历史风俗、哲学思辨等传统文化信息依稀可见,其表现出的民俗教化功能价值,彰显了衡山影戏的发展和演变脉络,是中国民族文化与湖湘文化的印证。 传承人物 王冬林,男,1946年生,湖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传承项目:衡山影子戏。

欧阳新年,男,1948年生,湖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传承项目:衡山影子戏。

保护措施

静态保护 开展衡山影子戏资料的挖掘整理工作,摸清衡山影子戏的起源、发展的沿革,搜集更有价值的资料进行分类存档。开展理论研究工作,把衡山影子戏的特色、绝技、演出程式、腔板词韵、锣鼓打煞、桥路脚本、盲词与铁词、兴衰原因等八大品类进行本体研究。编纂出版《怎样学唱衡山影子戏》专著教材。 动态保护 以“福田皮影艺术之乡”为依托,建立白云岭、中塘、青山、贺家、萱洲、永和、糖铺等七个影子戏文化生态保护村,并对影子戏班和老艺人实行重点保护。培养发展影子戏女艺人,改变古老的男唱女声的演唱模式。

1995年湖南省文化厅先后授予衡山县福田铺乡为“群众文化艺术之乡”。2000年福田铺乡被国家文化部社文图司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皮影)之乡”。同年中央电视台记者前来采访艺人王春云、阳炳炎后,制作成《衡山皮影戏》专题片在中央一台、七台连续播放。2002年,日本早稻田大学演剧博物馆研究馆员稻叶明子在四川大学教授江玉祥的陪同下,先后两次前来衡东考察研究衡山影戏。

社会影响

1957年,衡山皮影戏《草船借箭》被文化部调到北京参加国际木偶皮影艺术节进行交流演出。 2014年6月27日,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承办的“2014中国(湖南)·贝宁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皮影艺术交流展示”活动在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举行,衡山影子戏作为民间展示演出部分。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