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衙前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衙前镇是一个位于萧山区瓜沥新城西端的乡镇。(瓜沥新城:瓜沥新城是航坞山经济区和萧绍边界区域的区域政治、经济、商贸和居住中心),距萧山城区14公里,区域面积19.8平方公里。2019年10月,衙前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1]

中文名: 衙前镇

外文名: Yaqian Town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杭州市萧山区

地理位置: 杭州湾南岸

面 积: 19.8 km²

下辖地区: 11个行政村、2个社区

政府驻地:衙前镇衙前路

电话区号: 0571

邮政区码: 311209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42238人(2017年)

著名景点: 李成虎烈士墓、衙前农民运动旧址

机 场: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

火车站: 杭州南站

车牌代码: 浙A

著名企业:浙江东南网架集团有限公司

著名人物:李成虎

镇党委书记:俞沈江

基本概况

2005年村规模调整后,老区以凤凰村改造为中心,实施“三园两区”建设,已完成凤凰大厦为标志的老区相关改造项目;新区以政府行政大楼为中心,构建行政、商贸、金融、卫生为一体的“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建设规划。按照布局合理,资源整合的要求,规划调整村行政区域,设立行政村11个,社区2个。

地理位置

该镇地理位置优越,“坎赭锁重门,屏藩叠嶂;东西分两浙,吴越通衢”,前人这样记载。104国道复线、萧绍运河、杭甬铁路、杭金衢高速公路贯穿全境,距杭州萧山国际机场8公里,交通便捷。

历史文化

衙前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境内有4处省级历史文物,县、镇级历史文物20多处,为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1921年9月,爆发的衙前农民运动是我党领导下第一个农民革命运动。衙前农民协会发表的《衙前农民协会章程》和《衙前农民协会宣言》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一部农民革命的行动纲领。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为萧山区惟一的“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镇历史上人才辈出,古有廉吏朱仲安,近代有李成虎陈晋生等农民运动先驱、资产阶级革命家朱执信(祖籍衙前翔凤村)

历史发展

全镇实现工企业总产值329亿元,同比增长30.7%,其中实现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273亿元,同比增长30.2%,实现工业增加值47.5亿元,同比增长22.6%,实现工企业利润10.5亿元,同比增长18.2%。恒逸集团、东南网架集团、开氏集团、兴惠集团4家企业进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恒逸集团董事长邱建林荣获2007年中国制造业十大领袖称号。企业自主创新加快。全年共投入技改资金7.75亿元,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达到28只,其中列入市级以上重点工业技改项目6只。特别是恒逸集团聚酯装置系列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恒逸”牌涤纶长丝成功创建为中国名牌产品和国家免检产品。东南网架集团参与资本市场,成为我镇第一家上市企业。有2家企业被评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衙前镇紧紧依靠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开拓进取,勇于争先,克难攻坚,经受住了各种考验,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省第三,全市、全区第二。

经济发展

工业=

衙前工业发达,产业集聚,规模企业一马当先。全镇600多家企业,其中,亿元企业达17家,平均每百名衙前人就有两家企业,每平方公里年工业产值8亿多元。形成化纤纺织、钢结构两大产业基地,是唯一的“中国化纤名镇”。全镇创省级名牌产品4只,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承担国家级火炬项目1只。2002年,东南网架集团被建设部命名为“中国钢结构产业基地”,2003年,我镇被中国化纤协会命名为“中国化纤名镇”。2005年,恒逸集团建立了杭州市首个“化纤行业研发中心”。2006年,全镇新产品产值达15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6.1%。有两家企业进入全国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有四位企业家分别被评为萧山“十五”时期“十大杰出工业企业家”和“十大优秀工业企业家”。恒逸集团董事长邱建林荣获2007年中国制造业十大领袖称号。工业经济再创佳绩。面对宏观调控、资源要素制约,我们狠抓企业自主创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经济运行质量,有2家企业被评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有6家企业分别建立省市区各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有3家企业的产品被评为区级名牌,有一批项目被认定为省市区各级科技计划攻关项目,获专利7项,其中一项获发明专利。兴达布业设计的面料获得中国流行面料入围奖。招商引资进展顺利。全年协议利用外资1408万美元,实到外资825万美元,分别完成计划的117%和100.6%;协议利用内资1.25亿元,实到内资7150万元,分别完成计划的115.7%和104%。循环经济有力推进。新增清洁生产试点企业2家。全镇日处理工业废水12000吨,其中有8500吨得到回用。有22家企业拆除26台燃煤锅炉,每日使用蒸汽量1000余吨。万元工业产值能耗降幅超过7.3%。盘活存量取得实效。盘活存量土地155.1亩,新建和改建标准厂房13.3万平方米。特别是原水泥厂区块盘活后,有效地缓解了用地矛盾。

农业

衙前农业经济稳中有升。实现农业总产值1.1亿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收入14750元,同比增长10.9%,村级可用资金达到4500万元,同比增长33%。基本实现粮食种植面积3000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3000亩,苗木种植面积3000亩,水产养殖面积1000亩的“3331”种养格局,并顺利完成国家粮食订购任务。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在原有8家农业企业的基础上,新办农业企业2家,新增农业专业合作社1家。

第三产业

衙前三产发展态势良好。全镇实现三产销售产值180亿元,同比增长42.8%,三产增加值3.6亿元,同比增长22%。“中纺城”兴商隆市工作进展顺利,一期市场开业率达到90%,投资2000多万元的纺织工业(浙江)纺织产品检测中心正式投入运行,投资2500万元的第二期C区交易中心已开工建设。社区服务取得长足进步,农村连锁超市基本普及。

社会事业

对于未来五年发展目标,衙前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建新兴工业重镇,兴历史文化名镇,绘新型人居城镇”的总体目标,全力实施“工业强镇,三产兴镇,新型城镇,文化名镇,和谐立镇”五大战略,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努力紧靠瓜沥镇成为瓜沥组团副中心。

历史人物

朱隽(?——195),字公伟,东汉上虞人,衙前翔凤村朱氏世祖。幼年丧父,靠母贩丝为生。年少时轻财好义,解人急难,并以孝闻名。初为县书佐,后任会稽主簿。太守徐圭推荐为孝廉,升任兰陵县令。灵地光和元年(178)为交州刺吏,以平息叛乱有功,封为都厅侯,后又任谏议大夫。黄巾起义时,各公卿多推荐朱隽有才略,被任命为右中郎将,持节,与左中朗将皇甫蒿镇压颖州、汝南、陈国等地黄巾军,以功进封为西乡侯,升任为镇贼中郎将。后又围攻南阳、赵弘、韩忠、孙夏等黄巾军,任命为右军骑将军,封钱塘侯。时,其母病故,安葬于小山洛思峰南麓,黄巾起义后,朱隽又升任为城门校尉、河南尹。董卓专权时曾发兵讨董卓。后郭汜与李榷互相攻杀,汉献帝派隽至郭营劝和,被留作人质。隽素刚烈,即日发病,死于郭营中,卜葬于洛思山。其子孙世守不去,自此翔凤村朱氏起家。

朱仲安

(1371——1433),是朱隽第50世孙,朱执信15世祖,祖籍衙前翔凤村。朱仲安名磐,字仲安,性爱梅,故号梅轩。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朱仲安中了举人,时年20岁。后由河南巩县儒学训导,常州府武进县主簿,知县而到监察御史,湖广按察副使,河南按察使。他“居官廉重,临事必存大体”,因而受到当时皇上的器重。朱仲安做了16年郡守,回来时,当时百姓多有馈赠,公(朱仲安)一无所受。但为了不辜负百姓美意,朱仲安只携石磨一、石砧一,压装以归。他对3个儿子——用常、用初、用泰说“吾惟留清白以遗子孙,二物所以志也” 。

朱启连

(1852——1899),字跋惠,又字棣宅,东汉钱塘侯朱隽64世孙,朱执信之父,祖籍衙前翔凤村。年幼时适值太平天国起义,因战乱,由其父带至祖父在广东的任所,自此居家广东番禺县(现属广州市)。因家贫,自19岁起就读于汪谷庵的随山馆。汪谷庵即汪,原籍绍兴,是汪精卫的叔父,有名的“绍兴师爷”,曾为刘坤一、裕宽、曾国荃等人的幕僚。他对朱启连的为人、才学、文采非常赏识。当时汪家鼎盛,故招朱启连入门,将次女许配给他为妻。广总督张之洞幕僚。但人小气壮,不到一月因与主人一语不合,既拂袖而去。后专门研究古琴,绝意仕途。光绪二十五年(1899)粤中大疫,朱启连不幸感染病势,终年47岁。著有《棣宅集》四卷,《外集》三卷,《琴说》二卷,《琴谱》若干卷。

李成虎

(1854——1922),萧山衙前西曹村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最早的衙前农民运动领导人之一。民国10年(1921)9月27日衙前农民协会成立时,先为农协委员,又被选为议事员。同年12月27日,军阀政府镇压农民运动时不幸被捕,次年1月24日,在萧山狱中牺牲。李成虎出生于清咸丰四年(1854),岁次甲寅肖虎,故取名成虎。时值太平天国战乱年代,父亲李发早逝,家境十分贫困,他和弟随母亲在讨饭中长大,后于衙前镇西之西曹村落脚,直至30多岁才娶妻成家,38岁生一女儿,以后又生一儿子和女儿。弟无子女,领养一子,兄弟便分家各立门户。家无寸土,长年累月靠租种地主田地、打短工,以及妻子纺土纱、织土布艰苦度强,爱打抱不平。但对乡邻却十分和善,乐于助人,故颇著威望,村里若有什么纠纷,总由他出场排解,群众尊称他为成虎公。民国10年(1921)4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沈定一(号玄庐,排行第三,乡人称三先生,后沦为国民党西山会议派)回乡创办衙前农村小学,发动农民运动,支持农民与地主豪绅开展斗争。他在乡里对广大农民进行多次演讲,以“一根麻杆易折断,一捆麻杆就折不断”作比喻,指出,农民要改变受压迫、受剥削的处境,求得自己的解放,就必须团结起来,组织农民协会,反抗地主豪绅的剥削和掠夺。李成虎在沈定一的教育鼓动下,以60多岁的高龄去串联农户,和农民兄弟促膝交谈,一起讨论:为什么地主不劳动,却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为什么农民做牛做马,却讨饭度日,借债活命?大家只有团结起来,进行减租,才是出路。李成虎在农户中做了大量组织工作,他们共商成立农民协会的大计。12月18日,各村农民协会在衙前东岳庙召开联合会,驻绍兴的陆军旅部带兵一连,配合萧山县警察、警备队将东岳庙包围,搜去各村农民协会委员名册,追捕农民协会领导人,封闭农民协会。李成虎仍不顾个人安危,组织了一、二千人参加的抗租抗捐示威。12月27日,萧山县知事庄伦仪,派出便衣密警到李成虎家,将李逮捕,钉镣收监,次年1月24日惨死狱中。李成虎被凌虐致死,终年69岁。李成虎牺牲后,其弟带领成虎的子女驾船到萧山狱中运回遗体收殓。民国11年(1922)2月1日,李遗体安葬于凤凰山南的山坡上,墓制高大,周围植苍松翠柏,前立墓碑隶书大字“李成虎君墓”,左侧刻有“衙前农民协会委员之一,十一年一月二十四日害于萧山狱中,其子张保乞尸归葬,沈定一书石”字样。上海共商友谊会闻讯,特派代表童理璋前来祭奠,并在凤凰山立石碑一座,上书“精神不死”四个大字。此后,围绕李墓,修建了东、南、北3条墓道。南墓道隔河面对衙前汽车站,河上建一桥,命名为“成虎桥“,桥旁竖起石坊,上书”李墓南道“,两旁石柱上刻有楹联,一面是“吃苦在我,成功在人”;一面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农人这位要推第一个;四山乱葬堆里之坟墓此外更无第二支”。70年代,在“农业学大寨”开山造田中,李墓被平毁,墓碑被移用建造畜牧场。1983年,萧山县党政部门作出重建李成虎烈士墓的决定。次年10月24日新墓园建成,县领导各界代表到墓地隆重举行了李成虎烈士墓落成暨安葬仪式。现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被列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萧山尚属首家。

陈晋生

(1878——1922),衙前项家村人,距衙前西约2公里。幼年的陈晋生,头脑灵活,曾入私塾读过几年书,识字,擅口才。他家原住在南面的草漾村,开着一家磨坊,为附近农民加工面粉为业。民国10年(1921)9月27日,在东岳庙成立衙前农民协会的大会上,被推选为农协会6个委员之一。农民协会成立后,提出“三折还租”,地主们恨之入骨。是年12月18日,衙前东岳庙召开各地农民协会联合会,绍兴军阀司令部派出载有60名军警的专轮,包围东岳庙,陈就和单夏兰等人一起被捆绑押往绍兴,投入监狱。陈晋生被捕后,受劲严刑逼供,终不向敌人屈服。后被折磨成重病,官府才同意保释,回家时已是大年三十。此后,家里为筹钱给他治病,先后卖掉15岁的女儿荷姑和12岁的女儿藕姑。但医药无效,不到两月,终于含恨谢世。他的遗体葬于凤凰山北坡,并亲自为他设计一座上尖下方的墓碑,墓碑正面镌刻为“农民陈晋生墓”6个魏体大字;右侧文曰:“陈晋生为农民协会委员之一,民国十年在军警包围中演说被捕入绍兴狱,刑虐致病出狱寻殁。”左侧是:“为群众谋利益而牺牲者。”

朱执信

(1885——1920),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理论家。原名大符,字执信,笔名蛰伸、县解、去非、前进等。祖籍衙前翔凤村。清光绪十一年(1885)十月出生于广东番禺县。他幼年在家私塾读书,清光绪三十年(1904)以公费生出去日本留学,攻读政法系,三十一年七月加入中国同盟会,选为评议部议员兼书记。三十二年一月,写成《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片段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的部分内容,是我国早期将马克思主义介绍到中国的先行者之一。是年回国后,先后在广东高等学堂、政法学堂及方言学堂等校任教,并秘密策划反清斗争。自光绪三十三年(1907)到辛亥革命,他参加了广东的所有反清活动。宣统末年(1911)四月“黄花岗起义”,他是进攻清政府督署衙门的突击队成员,在激战中负伤,流亡香港。武昌起义后,他在广东发动民军起义,光复广东。后担任广东军政府总参议。南北和议达成后,被委任为广(州)阳(江)督办和广东审计院院长。民国2年(1913)“二次革命”失败后,离开广州到上海,后又赴日本,参与孙中山领导的反袁斗争。民国3年,奉命返粤,策划反袁武装斗争。民国4——5年,为讨伐袁世凯,在广州及东菀、阳江、雷州等处,陆续策划了一系列的武装斗争。期间坚持理论宣传活动,揭露袁世凯祸国殃民罪行。在“护法运动”期间,他一直是孙中山的主要助手之一,民国6年7月,担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军事联络及掌管机要文书的职务。民国7年5月,又随孙中山到上海,协助孙中山办理海外侨胞捐款事宜,并担任与福军及陈炯明军的联络。民国8年秋至民国9年间,多次到福建与驻扎该地的粤军进行策划,积极从事驱逐桂系军阀的军事活动。期间还协助孙中山撰写《建国方略》等著作,并奉命在上海创办《建设》等杂志。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爆发后,给朱执信带来了希望和信心,他撰文予以热情赞颂,并学习俄文,钻研苏俄的革命理论,逐渐认识到来自下层革命群众的力量,认为中国的革命离不开农工和学生,他热情赞扬五四新文化运动,热情赞扬苏俄布尔什维克的刻苦牺牲精神。民国9年(1920)夏天,孙中山决心驱逐桂系军阀,“统一南方”,为此,朱执信于6月下旬奉命再次赴广东漳州,敦促驻扎在那里的粤军西进讨桂。稍后,他又不避艰险地赴广东,联络国民党旧部和民军响应讨伐桂系军事行动。在他的策动和民军纷起的压力下,虎门要塞司令丘渭南宣布独立。9月21日朱执信到虎门调停驻军与东莞民军的冲突时,不幸被桂系军阀杀害,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献出了生命。

所获荣誉

上榜“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19年10月,衙前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视频

衙前镇衙前神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