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阳光里 ——读丁尚明散文集《故道长河》有感(李引弟)
作品欣赏
行走在阳光里 ——读丁尚明散文集《故道长河》有感
我在微信群里,读到一篇介绍散文作品集《故道长河》的文章,得知该书作者丁尚明老师是一位有着二十四年军龄的转业军人。后又读到丁尚明老师的一篇散文《走近夏日的荷塘》,和他为我的《人生如粽》一文作的点评。于是,我冒昧地加了他为微友,随后也有幸订购了一本《故道长河》。
拿到书后,我从张方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先生写的序读起,从中了解了丁尚明老师文字行走起步的艰辛,就愈加好奇他怎样行走岁月写出如此厚重的文字。于是,我一个暑假行走在他的《故道长河》里。一路行走,他艰难刚毅的步履踩出一地阳光,让触摸他文字的人感觉置身在阳光里。
最温暖的地方叫故乡
尚明老师的文字如他身边的黄河水,始终绕着故乡流淌,从不曾分流过。
如果人生是条河的话,故乡就是河的源头,我们就是河中破卵而成的鱼儿,游着生命的春夏秋冬,愈长大愈孤单,愈长大愈想洄游。尚明老师文字的行走中处处惦念着、追随着故乡,《我在城池牵挂故乡》,心之所思、心之所向满是浓浓的故乡情结,文字的起落始终朝着故乡东阿的方向,让我想起逐日的夸父,故乡成了他追逐的那轮太阳,不管身处何方,职至何位,心之执,意之坚,把所有的爱与忧都化作文字,行走成爱乡思乡的步履。故乡的贫瘠给过自己苦难却快乐的童年,缺衣少食的年却也过得丰富多彩,大队院落排练的样板戏,小队里激动人心的杀年猪,腊月集市上的油纸花炮仗把读者带回那个物质贫乏却精神充实的岁月。黄河岸边的小山村给过他心酸苦涩的记忆:父亲黄河船工的艰辛,母亲日夜缝补的无奈,弟妹被迫辍学的心痛。往事像盐田的卤水浸泡着他的记忆,刺骨钻心的痛却从未抱怨过那样的岁月,从未嫌弃过那块贫瘠的土地。心中的故乡永远钟灵毓秀,英才辈出。心中始终骄傲自己是凤凰山的孩童,黄河的汉子。
正因如此地爱恋着故乡,童年的凤凰山在作者笔下如鲁迅的百草园让人心生向往,鱼山的陈王墓又增添了故乡的神奇与诗意。跟随作者我们虔诚地拜竭子建,聆听梵音让心回归自然无风无雨亦无晴。童年的苦难,青年的奋进,中年的跋涉,文字里流露出一路的艰涩却不见丝毫悲苦的颜色,作者总是在人生的困顿处回望故乡,让故乡温暖的记忆照亮前程,故乡就是心中那盏长明灯,故乡就是一轮温暖的阳。写故乡的文字恰似一缕缕阳光照进了读者的心房,让人知道心有故乡,再寒再冷的夜也会过去,再难再长的路也能走下去。
我们在自己心身苦累的时候何尝不是一次次回望来处,一次次寻找心灵的家园,正是在一次次地回望与寻找中我们才能安放自己浮躁的心,不至于在苦痛中沉沦自己,在浮华里迷失自我。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只有双脚踏上回乡的路,村口扑面而来的亲切让我们一次次地氤氲在温暖中,故乡始终是那个你乐我等你,你苦我依然等你的温暖巢窠。
曾经因为家乡的贫穷落后我们奋力挣扎,一个念头就是走出去,义无反顾地走出去,家乡就这样渐行渐远。长途地奔波,艰难地打拼中,家乡就缩在了节日年关里。当有一天疲惫中驻足,才发现家乡的山水是世上最美的山水,家乡的梨果是人间最甜的梨果,你回与不回,故乡就在那里,你怨与不怨,故乡还在那里,故乡待你如初,你原来待故乡亦如初!故乡一直幽居在你的心底!在这一点上,我深感作者写出了我们共同的情愫,让文字照出了那个蛰居在我们灵魂深处的情感。
作者所有的苦痛欢乐始终如黄河之水带着泥沙且行且沉淀,所有的放歌如黄河号子悲壮铿锵。为故乡歌,为故乡忧,为故乡相思成《故道长河》!一路豪歌向故乡,吟啸前行爱意浓浓,一山一水皆亲切,一草一木皆温情。读过许多爱乡思乡的篇章,没有他这样爱得深沉,爱得执著,爱得震撼人心!
告诉你我从哪里来,告诉你我到哪里去,不管身在何方,故乡在我心上,最温暖的地方叫故乡。
大约半世纪前,魏巍曾说:我在朝鲜的每一天都被一些事情感动着,我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说我感情的潮水也时时拍打心岸,总想写点什么,为一个人。
曾和友明老师戏谑,尚明老师是扛着大旗行走的人。
他的文字中充斥一种浩然正气,总有一股向上的力量冲击着读者,当然也冲击着我。我曾走进过军营,和那些热血正直的军人们打过交道,感受过他们的豪迈与刚毅,他们的侠骨与柔情。与军人的文字打交道还是头一遭。当兵很苦,当兵的人需要在吃苦中提升境界,我听说过,也在电影电视中看到过,但作者笔下的兵之初岁月却感动着我,让我久久不能平静。“尖厉的海风,没膝的卤水,牛一样的拉耕”,寒意和孤寂时时地侵袭,却依然在大声的歌唱中劳作,浸淫在宋诗犹裘苦读的意境里,在战友的酣睡中笔耕不辍,在烈日下徒步到四十里外买成语词典,险些丧命……字字句句的叙述叩击着我的心灵。想想同样青春的自己,坐在偌大的图书馆里,经常会无所适从,在琼瑶和三毛的文字里缠绵流泪,工作后家里书柜成了一种摆设,里面的书很长一段时间落满尘灰,日子在一个又一个百无聊赖中滑过,手中的笔锈成了每一个落笔时的踟蹰,参照之下实在愧阼!点点文字像军号催醒我的慵懒,让我不得不在肃然起敬中整饬自己。一个酷暑除了上课,我开始读书,开始写作,《宿醉》、《最美的时光里,遇见最青春的自己》、《坟地与村庄》、《今天,让我给你一个拥抱》就这样在尚明老师文字的激励中走了出来。
难忘的军营岁月锤炼了人的意志,使原本就向上行走的人步伐更加坚定。盐田的风吹雨打卤制出作者特殊的品格,“我是农民的儿子,自己多吃点苦受点累算不了什么”、“怀揣着文学的梦,以青春的律动和热血,追逐着我理想的王国”,特殊的环境,执著的追求锻造了特殊的文风。不管大处落笔,还是细处着眼,文字始终朝向一个高远处,满满的正能量如猎猎军旗指引着阅读者。
生活的单调,工作的繁琐让我们心生烦怨,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我们往往无力挣扎却又倍感纠结,走一趟《故道长河》,文字里的刚毅与信仰让你无法放任自己的情绪,就像阳光的投射让你看清了自己的影子,你才发现在挫折不如意处自己一味地愤青只会蹉跎自己,只会堵死自己前行的路。人不怕在黑暗处行走,就怕心中没有光明。做一个幸福的人,就得像作者那样不管何种处境,何种心境,心向光明,我自爱自己,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爱脚下的每一寸土地。
作者简介
李引弟,女,笔名若汀,山西代县人,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