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见愁(中药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血见愁,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血见愁Teucrium viscidum Bl.的全草。具有凉血止血,散瘀消肿,解毒止痛的功效。主治吐血,衄血,便血,痛经,产后瘀血腹痛。外用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外伤出血,痈肿疔疮,毒蛇咬伤,风湿性关节炎。[1]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血见愁
汉语拼音:Xuè Jiàn Chóu
别名:山藿香、皱面草、假紫苏
性味归经:味苦、微辛,性凉;归肺、大肠经
功能:凉血止血,散瘀消肿,解毒止痛
主治:吐血,衄血,便血,痛经,产后瘀血腹痛。外用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外伤出血,痈肿疔疮,毒蛇咬伤,风湿性关节炎
药理简介
各种名称
中文名:血见愁
拼音名:Xuè Jiàn Chóu
别名: 大叶藜、杂配藜(《东北药植志》),杂灰藜,大叶灰菜(《黑龙江中药》),八角灰菜(《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出处
《东北药植志》
来源
为藜科植物大叶藜的全草。6~8月采收,切碎,晒干。
生境分布
生于林缘或荒地。
分布东北及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地。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80~100厘米。茎直立,具5条锐棱,秃净,绿色,有时具紫色条纹。叶互生,大形,柄长2~7厘米;叶片三角状卵形或卵形,长6~15厘米,宽5~13厘米,先端锐尖,基部稍心形,边缘弯缺状,海边具1~4牙齿,两面光滑无毛。花序大,为疏散的圆锥状,顶生或腋生;花被片5,绿色,卵形,长约2毫米,钝头,被有粉粒,背面有肥厚的隆脊;雄蕊5;雌蕊1。胞果,扁豆形,果皮旗质。种子盘状,扁凸形,具显明小点,锐边,径约2毫米。花期8~9月。果期9~10月。
性味
《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甘,平。"
功能主治
止血,活血。治月经不调,崩漏,咯血,衄血,尿血,疮痈肿毒。
- ①《东北药植志》:"止血。"
- ②《黑龙江中药》:"用于月经不调,妇女血病。"
- ③《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月经不调,崩漏,肺结核咯血,尿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熬膏。
复方
- ①治月经不调:㈠鲜大叶藜二两,水煎服。(《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㈡大叶藜全草。熬膏,每次服一至二钱,早晚服。(《内蒙古中草药》)
- ②治崩漏:大叶藜,蒲黄炭各三钱,藕节炭五钱,水煎服。(《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
- ③治吐血,衄血:大叶藜、白茅根各一两,水煎服。(《内蒙古中草药》)
- ④治血淋:鲜大叶藜一两,蒲黄炭、小蓟、木通各三钱,水煎服。(《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
- ⑤治疮痈肿毒,蛇虫咬伤:鲜大叶藜适量,捣烂外敷。(《内蒙古中草药》)[2]
摘录
《中药大辞典》
相关配伍
- 1、肺用痈,咯血吐血,衄血:鲜血见愁叶30-60g,冰糖30g,水煎服。
- 2、脚癣:鲜血见愁叶适量,擦患处。
- 3、跌打损伤:鲜血见愁30g,水煎服。或鲜血见愁捣烂,调热白酒搽敷患处。
- 4、外伤出血:鲜血见愁捣烂,外敷患处。
- 5、冻疮:鲜血见愁捣烂,外敷患处。
药材性状
本品长30-50cm,下部生有许多须状根。茎直立,有四棱,黑褐色或灰褐色,枝被疏毛。叶膜质,灰绿色至灰褐色,常卷缩,质脆易碎,完整叶卵形,长3-6cm,边缘具粗钝齿,上面有皱纹,两面有毛,下面较密。花排成总状花序,花萼钟形,被腺毛,花冠多已脱落。小坚果圆形,包于宿萼之中。气微香,味微辛、苦。
以叶多、绿褐色、气香者为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