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当归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血当归 |
中文学名: 血当归 |
血当归[1]中药名。为蓼科植物红丝酸模Rumex chalepensis Mill.的根。多年生草本。株高50~100厘米。主根肥大、肉质、有香气,略成圆柱形,表皮黄色或土黄色,断面粉白色,具菊花纹。茎直立,稍带紫色。叶互生,基部扩大呈鞘状报茎,紫褐色。基生叶及茎下部叶为2~3回奇数羽状复叶,边缘有齿状缺刻或粗锯齿。复伞形花序,顶生,每1小伞形花序具小花12~36朵,白色;双悬果,扁平,有摸翅,长椭圆形,熟时黄色。花期6~7个月,果期8~9个月。血当归具有凉血止血,清热通便,解毒杀虫之功效。常用于吐血,咯血,崩漏,便秘,痈肿疮毒,烫火伤,疥癣,湿疹。
形态特征
红丝酸模,又名中亚酸模。多年生草本。根肥厚。茎直立,高达60cm,有明显深沟槽。叶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可达20cm以上,先端圆钝或急尖,基部圆形,全缘或稍成波状,两面无毛,中脉在下面凸起;茎生叶柄长约4cm,向上渐短;托叶鞘筒状,膜质,易破碎。茎生叶的叶脉红色。圆锥花序顶生,大型,分枝稀疏;花两性;花被片6,成2轮,内轮在果时增大,三角状卵形,长3-5mm,两边各具4-7齿,齿直,网脉甚明显,蜂窝状,每片有长约2mm的长圆状的瘤状突起,有时其中1-2片发育不完全。瘦果三棱形,淡褐色,光滑;果柄中部之下具关节。花期4-6月,果期6-9月。
生长习性
性喜气候凉爽和湿润环境,在海拔1500~3000米的高山,空气湿度较大的自然环境下生长良好。土壤以微酸性至中性、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为好。忌连作。
生长环境
生于低海拔区的路边沟旁。
分布区域
分布于河北、山东、江苏、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地。
中药化学成分
红丝酸模很及根茎中含蒽蒽醌2.06%,其中以大黄素(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和大黄酚(chryso-phanol)为甙元的结合型蒽醌1.39%,游离型0.67%;还含大量酸模素(musizin),磷酸铵镁和大量鞣质。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根茎粗短,直径约3cm,有少数分枝,顶端有茎基与叶基残余,呈棕色鳞片状及须毛纤维状,有的具侧芽及须状根,并有少数横纹。根类长圆锥形,长约17cm,直径达1.8cm,表面棕色至棕褐色,上段具横纹,其下具多数纵皱纹,散有横长皮孔祥疤痕及点状须根痕。质硬,断面黄色,可见棕色形成层环及放射状纹理。气微,味稍苦。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薄。皮层为薄壁组织,有的薄壁细胞含有草酸钙簇晶,直径50-60μm。韧皮部细胞压缩。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呈径向排列。无髓。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类梭形、类球形,长径5-32μm。根茎中央有髓部。
鉴别应用
归头止血而上行
归身养血而中守
归尾破血而下流
全归和血而统治[2]
药理作用
1、止血作用。
目录 | 功能 |
别名 | 牛西西、乳突叶酸模、红筋大黄、金不换、土大黄、止血草、化血莲、散血七、血丝大黄。 |
来 源 | 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血当归的全草。 |
入药部位 | 根 |
性味 | 味苦、酸,性寒。 |
归经 | 辛,温。入肺、肝二经。 |
功效 | 凉血止血,清热通便,解毒杀虫。甘补辛散,苦泄温通,既能补血,又可活血,且兼行气止痛,放能主治一切血症,为血病之要品,尤为妇科良药。 |
主治 | 用于外感风寒之咳嗽、咳痰、跌打肿痛。吐血,咯血,崩漏,便秘,痈肿疮毒,烫火伤,疥癣,湿疹。 |
相关配伍 | 1、治大便秘结:血当归24g。煎水,对生菜油服。(《湖南中草药常用手册》)
2、治无名肿毒:血当归9-15g。水煎服。并用血当归根、叶适量,捣烂敷患处。(《湖南中草药常用手册》)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10g;外用:适量,捣涂。 |
采集加工 | 秋季采挖其根,洗净,鲜用或晒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