蚓果芥
中文學名:蚓果芥 拼音:yǐn guǒ jiè
拉丁學名:Torularia humilis (C. A. Mey.) O. E. Schulz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罌粟目 亞 目:白花菜亞目
科:十字花科
族:大蒜芥族 屬:念珠芥屬
目錄
[隱藏]主要產地
無毛蚓果芥(學名:Torularia humilis f. glabrata)為十字花科念珠芥屬蚓果芥下的一個變型,多年生草本,多生林下、河灘、草地,海拔1000-4200米。 中文學名無毛蚓果芥拉丁學名Torularia humilis f. glabrata界植物界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綱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目罌粟目 Rhoeadales亞 目白花菜亞目 Capparineae科十字花科 Cruciferae族大蒜芥族 Trib. Sisymbrieae屬念珠芥屬 Torularia 。[1]
形態特徵
蚓果芥(原變型)高5-30厘米,被2叉毛,並雜有3叉毛,毛的分枝彎曲,有的在葉上以3叉毛為主;莖自基部分枝,有的基部有殘存葉柄。基生葉窄卵形,早枯;下部的莖生葉變化較大,葉片寬匙形至窄長卵形,長5-30毫米,寬1-6毫米,頂端鈍圓,基部漸窄,近無柄,全緣,或具2-3對明顯或不明顯的鈍齒;中、上部的條形;最上部數葉常入花序而成苞片。花序呈緊密傘房狀,果期伸長;萼片長圓形,長1.5-2.5毫米,外輪的較內輪的窄,有的在背面頂端隆起,內輪的偶在基部略呈囊狀,均有膜質邊緣;花瓣倒卵形或寬楔形,白色,長2-3毫米,頂端近截形或微缺,基部漸窄成爪;子房有毛。長角果筒狀,長8-20 (-30) 毫米,略呈念珠狀,兩端漸細,直或略曲,或作「之」形彎曲;花柱短,柱頭2淺裂;果瓣被2叉毛;果梗長3-6毫米。種子長圓形,長約1毫米,桔紅色。花期4-6月。[2]
多圖
生長環境
多生長在海拔1000-4200米林下、河灘、草地。
分布範圍
產自河北、內蒙古、河南北部、陝西、甘肅、青海、新疆(南部山區)、西藏。蘇聯西伯利亞、中亞以及朝鮮、蒙古和北美洲均有分布。
多圖
性質
本種分布廣泛,性狀變化大。
窄葉蚓果芥(變型)
葉為寬條形,全緣或具齒,長0.5-2厘米,上部葉很少成苞片狀。角果長5-15毫米,直或稍彎曲。產內蒙古、山西北部、陝西北部、甘肅、寧夏、西藏西部。生礫石山坡、河邊、路旁,海拔1000-3000米。本變型是根據 Maxlm. 的Arabis plasezkii 更改而來,擴大了 O. E. Schulz 的prol. piasezkii (Maxim.) , 關於 Botsch. 所確立的 T. piasezkii, 尚未看到標本,為了避免誤會,把它重新命名。
無毛蚓果芥
莖葉無毛,或於莖下部有疏毛,早枯的基生葉葉柄常有睫毛,毛為單毛或分叉毛。產內蒙古(大青山)、陝西(榆林)、寧夏(干塘)。模式標本采自內蒙古大青山。
大花蚓果芥(變型)
花大,花瓣長4-8毫米。產山西、青海、新疆、雲南。
喜濕蚓果芥(變型)
植株粗壯,多直立,毛稀疏;葉卵圓形;花瓣長約4毫米。產青海、雲南。[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