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虎头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虎头鲨

来自 动物界 的图片

中文名:苏氏圆腹?

外文名:Iridescent

Shark-catfish、

Striped Catfish

别 名:淡水鲨鱼、虎头鲨、巴丁鱼或八珍鱼

拉丁学名:Pangasianodon

hypophthalmus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硬骨鱼纲

亚 纲:辐鳍亚纲

目:鲇形目

科:?科

属:?属

种:苏氏圆腹?

亚 种:无

命名者及年代:Sauvage,1878

保护级别:(IUCN 2011年 ver 3.1)——濒危(EN)

同义学名:Helicophagus hypophthalmus Sauvage,1878

虎头鲨一般指淡水鲨鱼(学名:Pangasianodon hypophthalmus )是?科、?属鱼类,是苏氏圆腹?的俗称,因体型似鲨鱼而被称为“淡水鲨鱼”,其实和真正的鲨鱼并无亲缘关系。体表光滑无鳞,体长而侧扁,背部隆起,腹部圆,无腹棱。侧线平直。头部圆锥形、平扁。吻短,口亚下位,口裂深度小,上下颌具小齿。有须2对,其中下颌须1对,触须1对。鳃膜发达,在颊部联合,鳃耙长,成条状。背鳍位于背部的最高处,在背鳍之后尾鳍基之前;臀鳍较长,前靠近肛门,后延长至尾鳍基部;尾为正尾形,分叉显著。鳔大,具有辅助呼吸空气的功能。体色有的呈青蓝色、青灰色,或灰黑色,腹部银白色,幼鱼体表常有3-4条纵向的暗色条纹。稚幼期身体半透明微红色,体长达10厘米时呈淡红色,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再转变为粉红色,成鱼亮银白色,背部及各鳍稍带粉红色。 苏氏圆腹?为中下层鱼类,喜欢生活于水生植物漂浮的底下。耐底氧,当同塘混养的家鱼浮头时,它仍能正常生活、生长。苏氏圆腹?食性杂。幼鱼主要摄食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也摄食一些浮游植物等。从鱼种至成鱼主要摄食植物性食物、水生昆虫、水生环节动物、动物尸体等。原产于柬埔寨、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半岛)、缅甸、中国等地有引种。 [1]

淡水鲨鱼动物学史

别称来源 因体型似鲨而被称为“淡水鲨鱼”,其实和真正的鲨鱼并无亲缘关系。

养殖史 1978年6月,泰国ADK养鳗公司泰籍华人蔡友光先生赠送给珠江水产研究所该鱼鱼苗4000尾,由泰国空运至香港,再由火车运至广州,放养在该所水泥池试养。鱼苗规格,平均体长2.77厘米,平均体重0.89克。6月11日检查时,存活2200尾,其中1100尾放养于200平方米(0.3亩)的土池饲养,另1100尾放养于20平方米水泥池饲养。6月22日检查,水泥池存活540尾,先后分配给海南县西樵山村外贸出口站230尾,中山县小杭沙口外贸出口站100尾,广州华南师范学院210尾。同年7月3日,蔡先生又送给珠江所168尾个体较大的鱼。1998年和1999年,福建省漳州市水产推广总站和水产开发中心先后引进体色红白相间和蓝白相间(又称红鲨和蓝鲨)2个鱼种,长约12-18厘米,进行试养。

淡水鲨鱼形态特征

体表光滑无鳞,体长而侧扁,背部隆起,腹部圆,无腹棱。侧线平直。头部圆锥形、平扁。吻短,口亚下位,口裂深度小,上下颌具小齿。有须2对,其中下颌须1对,触须1对。幼体颌须达胸鳍基部,另1对须达眼的中部,成体颌须常断失。眼中等大小。前后鼻孔距离较远。鳃膜发达,在颊部联合,鳃耙长,成条状。背鳍位于背部的最高处,在背鳍之后尾鳍基之前,有一片状脂鳍;胸鳍胸位;腹鳍小;臀鳍较长,前靠近肛门,后延长至尾鳍基部;尾为正尾形,分叉显著。鳔大,具有辅助呼吸空气的功能。

体色有的呈青蓝色、青灰色,或灰黑色,腹部银白色,幼鱼体表常有3-4条纵向的暗色条纹。稚幼期身体半透明微红色,体长达10厘米时呈淡红色,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再转变为粉红色,成鱼亮银白色,背部及各鳍稍带粉红色。

淡水鲨鱼生活习性

苏氏圆腹?为中下层鱼类,喜欢生活于水生植物漂浮的底下。耐底氧,当同塘混养的家鱼浮头时,它仍能正常生活、生长。喜暖畏寒,对低温的耐受能力较差,正常生长温度为20-34℃,最适生长温度为26-32℃,水温低于18℃时,活力减弱,且易生病,水温降到16-14℃时很少活动,一般不摄食,水温下降至13-12℃或以下时,即易被冻伤、冻死,在中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也一般不能自然越冬。苏氏圆腹?性怯懦,最怕外界影响,一旦受到惊扰即在水中乱窜乱撞,以致受伤,甚至造成死亡。

苏氏圆腹?食性杂。幼鱼主要摄食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也摄食一些浮游植物等。从鱼种至成鱼主要摄食植物性食物、水生昆虫、水生环节动物、动物尸体等。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可摄食投喂的米糠、碎米、豆渣、酒糟、剩余的饭菜、畜禽加工厂下脚料、鱼虾肉、螺蚌肉、蚕蛹以及配合饲料等,也摄食畜禽粪便、蔬菜类等。

淡水鲨鱼分布范围

原产于柬埔寨、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半岛)、缅甸、中国等地有引种。

淡水鲨鱼繁殖方式

苏氏圆腹?性成熟较晚,一般3-4龄、体重达3千克以上才能进行繁殖。每年6-9月为繁殖季节。属1年1次产卵鱼类,每尾产卵30-40万粒,卵小、黏性、黄绿色、呈透明状。 苏氏圆腹?在东南亚地区一直是池塘养殖的重要品种,但在池塘驯养条件下的人工繁殖,直至1960年泰国利用同种鱼的脑垂体催产技术,才取得人工繁殖成功。泰国催产亲鱼来自天然水体或池塘培育的个体,年龄2-3龄,体重4-5千克的鱼已完全成熟。在中国广东,一般选择3龄以上的个体。池塘培育亲鱼,池塘面积1000平方米左右,水深1.5米以上,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放养前要清除塘底污泥,用生石灰消毒。每立方米水体放亲鱼0.5千克。产卵前9个月,雌、雄亲鱼要分塘饲养。人工饲料蛋白质含量高于35%,投饵量为鱼体重的2%,可以9:1的比例喂搅碎的杂鱼和米糠,或把鱼粉、花生麸、米糠和碎米混杂一起,其配比为35:35:25:5。

产卵前3-4个月,混合饵料里再加入1%的复合维生素添加剂,或每周加喂1次搅碎的杂鱼。培育期间要经常冲水刺激。如用浮动网箱培育,网箱规格为3米×5米×1.5米,水深1.2米,放养密度为每0.1-1立方米水体放l尾。网箱置于流水的地区,网箱应加盖或放水草,以防亲鱼因惊扰逃逸。饵料和投饵方法同池塘。至产卵季节,选择雌鱼腹部膨大、柔软、肛门呈粉红色、轻压腹部有卵流出、卵粒松散、呈淡黄绿色(雄鱼选择轻压腹部有精液流出的)的个体进行催产;催产剂为同种性成熟鱼或蟾胡子鲶的新鲜脑垂体。雌鱼注射2针,第一针为1个预定剂量(一个预定剂量=被取脑垂体的鱼体重/被注射垂体的鱼体重),间隔12小时后,注射第二针,剂量是第一次的1.5-3倍。后来发现,该鱼也可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产,最好在第一次注射的剂量里增加100-150国际单位该激素,第二次注射剂量里增加300-700国际单位该激素。雄鱼是在雌鱼第二次注射时,注射雌鱼剂量的1/4。水温28-32℃时,在第二次注射后的8-12小时之间,雌鱼排卵。

卵呈圆球形,淡黄色,具粘性,卵径约1.86毫米。这时要将产卵池中的亲鱼捕起,用于毛巾轻轻拭去鱼体表的水分,用手轻压雌鱼的腹部将卵挤入清洁干燥的盆中,然后迅速挤入雄鱼的精液,将精.卵均匀混合(用羽毛搅拌)3-5分钟,通常100万粒卵需精液1毫升(160万粒卵/1千克卵);然后将受精卵散在鱼巢上(用棕榈皮、水草根、柳树根等做成)。每10平方米鱼巢布卵1升。鱼巢放入网箱内孵化,网箱规格为0.9米×2米×0.5米,用喷水进网箱以提高溶解氧,水的溢出率为3-5升/分钟。最好用流水孵化,或脱粘孵化。水温度28-32℃,约24-26小时内大部分受精卵孵化。刚孵出的仔鱼全长为2.923毫米,活动力强,不集群。这时将鱼巢移入另一空网箱,继续孵化。仔鱼孵化后10-12小时,开始垂直游动,2-3天卵黄囊吸收完后开始摄食。该鱼有同类残食的习性,在孵化后3-4天开始相互残食,应及时入池塘分散培育。

淡水鲨鱼养殖技术

采用池塘或网箱培育。池塘面积500-1500平方米。网箱规格多样,一般为5米×2米×1.5米。放养前池塘和网箱要严格消毒。老池塘要清淤,曝晒,用生石灰消毒.施基肥,再注新水,水深1米,7天后放苗。新塘,如土壤偏酸性。每平方米用生石灰l千克消毒和中和酸性。每平方米水面放苗4000尾。开始以肥水培养浮游生物,饲养5天后,要投喂煮熟的饲料,10天后,投喂搅碎的杂鱼,每天投喂3-5次。2周后鱼苗可培育到2厘米左右。

池塘养殖 池塘面积500-2000平方米,要求靠近江河等水源,注排水方便,按一般方法清塘消毒。该鱼对水质要求较高,pH值在7左右,水深1-2米。放入体长5-12厘米,规格整齐、健壮的鱼种,每平方米放入1-13尾;最好与蟾胡子鲶、斑点胡子鲶、鲤科鱼类等按2:1比例混养,采用综合养鱼技术。饲料有两种:一种为天然饲料,如藻类、幼蚌、螺、蚯蚓、小鱼、小虾等;另一种为人工饲料,有各种蔬菜、米糠、玉米粉、花生饼、豆饼等植物性商品饲料,鱼粉、蚕蛹粉等动物性饲料及禽、畜类下脚料、粪肥等,一般以投植物性饲料为主。每天投喂2次,即早、晚各1次。饲养8-12个月,每尾体重可达1-1.1千克,每平方米可产鱼12.5千克。

网箱养殖 这种养殖方式在泰国很普遍,家庭都采用木制浮动网箱,规格多样,一般为2米×5米×1.5米。网箱设置在河流、湖泊、水库的微流水地区,放养密度为50-150尾/立方米,规格为8-12厘米。常用的饲料为米糠、碎米、海杂鱼,按2:1:1比例做成混合饲料,每天投喂量按体重的2%,也可投喂豆渣和废弃的蔬菜。饲养12-18个月,产量为100千克/立方米,成活率为80-90%。

病害及防治 气泡病:一般发现10日龄的鱼苗肠道中充满气泡,鱼体浮于水面,不能下沉。患此病的鱼很快死亡,病因是水中某种气体过饱和造成的。 肚胀病:此病各龄鱼均有发现,症状是鱼腹明显肿胀,鱼体颤抖,游动迟滞,最后死亡。防治方法是更换新水,并投放一些盐。 “碧朴勒尼”病(音译):病状为鱼鳍破裂,呈丝状。防治方法是把病鱼放入浓度为250毫克/升福尔马林溶液中浸泡45-60分钟。 “Tri℃odena”寄生虫病:此病常见于幼鱼,病鱼食欲减退、迟钝,最后死亡。防治方法:①将病鱼放入浓度为3》6的食盐水中浸泡,直至病鱼烦躁不安时才换新水;②用25毫克/升福尔马林溶液浸泡;②用3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洗。 “Da℃tyrojalrtls”病:此病各龄鱼身上都有发生,是虫体吸附在鱼鳃上造成呼吸困难。防治方法:用50毫克/升福尔马林溶液浸洗。

淡水鲨鱼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1年 ver 3.1)——濒危(EN)。

淡水鲨鱼主要价值

苏氏圆腹?的软骨组织含有硫酸软骨素,故除了作食用和观赏外,还具有药用价值。 苏氏圆腹?是泰国、马来西亚等地区的优良淡水养殖鱼类。 较为美观,不仅可作为优质食用鱼,还可作为观赏鱼饲养。

参考来源

  1. 虎头鲨, 动物界,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