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蔡金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蔡金涛 编辑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百科科学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 审核 。

蔡金涛(1908—1996),无线电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早年从事电信、电磁计量等科技工作,参加并生产出我国第一批真空管,为我国获得了第一批“国际伏特”、“国际欧姆”的候选单位标准。50年代起从事导弹与航天技术工作,曾主持仿制成功液体近程弹道导弹的控制系统,并主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中远程导弹的控制系统。主持了新的控制系统的预先研究,并被后续的航天型号采用。领导研制成功几种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为我国导弹与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

中文名 蔡金涛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 出生地 江苏省南通县(今南通市) 出生日期 1908年7月1日 逝世日期 1996年11月28日 职 业 无线电技术专家 毕业院校 上海交通大学 目录 1 人物简介 2 人物生平 ▪ 教育经历 ▪ 工作经历 3 主要成就 ▪ 电子学会 ▪ 计量科学 ▪ 航天事业 ▪ 无线电科技 ▪ 罗致科技 4 主要论著 5 个人荣誉


人物简介 编辑 蔡金涛,无线电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1936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院,获科学硕士学位。1937年回国。历任重工业部电信管理局研究所研究员、总工程师,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二研究院副院长,航天工业部北京电子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技术顾问,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第一、二届副理事长,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第一届副理事长,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1908年7月1日生于江苏省南通县(今南通市)。 1926—1930年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 1930—1931年在上海中国电气公司电话机厂实习;1930年年底任广州市自动电话局维修工程师。 1931—1933年任国立中央研究院上海物理研究所助理员。 1933年考取清华大学公费留美生。 1934—1937年在华盛顿美国商务部国立标准局实习,1935年8月,入美国波士顿哈佛大学研究院,获电信工程硕士学位,后在美国联邦电话电报公司的纽奥克工厂实习。 1937—1938年在湘潭资源委员会中央电工二厂工作。 1938—1940年1938年4月,任上海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1938年7月,在上海物理研究所桂林工作站任研究员。

蔡金涛 1940—1944年1940年8月,任桂林省立科学馆研究员;1941年7月,任资源委员会桂林中央无线电器材厂研究室主任。 1944—1945年在贵州遵义任浙江大学工学院教授。 1945—1946年在资源委员会中央无线电厂重庆分厂工作。 1947—1949年在上海资源委员会中央无线电器材公司,任总工程师兼公司研究所所长,并兼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1949—1952年任华东工业部电信工业局上海电工研究所研究室主任;1952年6月,赴苏州华东革命大学学习;1952年年底结业。 1953—1957年任通信兵部电子科学研究院工程师,通信研究室主任,总工程师。 1958—1965年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总工程师、副院长兼第二总体设计部主任,五院第一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1965—1982年任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二研究院副院长兼第二总体设计部主任、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并任七机部技术顾问、七机部第一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 1982—1988年任航天部技术顾问、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1988—1996年任航空航天部(1993年后改为航天工业总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 1996年11月28日于北京逝世。


人物生平 编辑



教育经历 蔡教育子女要忠厚为本,认真读书。童年的蔡金涛经常随父母下田耕作,养成了劳动、勤俭的美德,并打下了刻苦攻读、勤恳敬业的根基。蔡金涛开始入乡村私塾,后考入县立小学。尽管当时家境不富裕,但由于他读书的愿望极高、学习成绩出众,家中节衣缩食,竭尽全力供他上学。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江苏南通省立第七中学(今南通中学)。1926年8月,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1930年7月,以优秀的成绩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30年8月,进上海中国电气公司电话机厂实习,年底调广州市自动电话局,任维修工程师,参加了新式旋转开关交换机的安装与维修。1931年3月,调赴国立中央研究院上海物理研究所,任助理员。

蔡金涛赴美留学

  1933年8月,考取北平清华大学公费赴美留学的资格。先在国内实习一年,1934年8月赴美国,在华盛顿国立标准局实习精密电磁测量。1935年8月,进入波士顿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读研究生,一年后取得电信工程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 在获得硕士学位后,蔡金涛赴美国联邦电话电报公司纽奥克工厂实习高功率真空管的制造技术。1937年1月后,他受上海物理研究所的委托,采购电磁标准仪器,并在美国商务部国立标准局及英、法、德等国的计量标准部门进行了校准和比对。 1937年9月, [1] 经意大利的热内亚乘轮船回国,几经周折,于年底到湘潭下摄司,协助筹建资源委员会中央电工二厂真空管车间,并于1938年生产出中国历史上第一批真空管。1938年7月,奉派负责上海物理研究所迁往广西桂林的工作,将该所无线电试验室的图书、设备、器材等从上海运到桂林,建立了桂林工作站(隶属李四光领导的桂林科学试验馆),任研究员。在该站领导组建了无线电话通信队,培训了300多名机务员、报务员,并研制了无线电收发报设备。1940年8月,在桂林省立科学试验馆任研究员。1941年7月,应资源委员会桂林中央无线电厂之聘,任该厂研究室主任。1944年5月,在遵义,受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之聘,在已内迁至遵义的该校工学院任电机工程教授。1945年8月,在中央无线电厂重庆分厂工作。1947年1月回到上海,任中央无线电器材公司(原中央无线电器材厂)总工程师,并兼任该公司的研究所所长,同时兼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1949年5月,任上海电工研究所研究室主任。1952年6月,进苏州华东革命大学学习,1952年年底结业,被分配到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部电子科学研究院,任工程师。1956年11月被任命为该院通信研究室主任,后任该院总工程师。 1958年1月调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1958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被授予技术大校军衔。1960年起,先后任二分院总工程师、副院长兼第二总体设计部主任。国防部五院改为第七机械工业部后,任二院副院长兼第二总体设计部主任。在此期间,曾被聘任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兼任七机部二院科技委主任、七机部技术顾问、七机部第一届科技委常委以及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历届部科技委委员。1991年5月,被聘任为部科技委顾问,后为航天总公司科技委顾问。


主要成就 编辑



电子学会 蔡金涛是中国电子学会的创始人之一,从1962年起,连续当选为中国电子学会第一、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并兼任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和《电子学报》主编(1962—1984年)。他曾当选为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副理事长兼电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航空学会理事兼仪器仪表组组长;中国宇航学会理事;中国物理学会理事兼电子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后为中国电子学会、中国计量测试学会、中国航空学会的名誉理事。



计量科学 1934年, [1] 蔡金涛在美国商务部国立标准局学习精密电磁仪器的制造与标定技术,是该局 接受的第一位中国访问学者。由于他工作出色,受到国际著名科学家、美国无线电频率管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无线电科学协会创始人J.H.De出nger的重视,帮助他顺利地从美国标准局购买了校准电磁仪器、仪表,完成了中央研究院上海物理研究所委托给他的任务。美国标准局还赠送给他该局制造的装有6个标准电池的特制恒温盒和2个1欧姆标准电阻器。他深知伏特标准和欧姆标准对无线电技术工作的深远意义,觉得只在美国标准局校准还不够。于是,他用自己的积蓄作旅费,随身携带恒温盒和标准电阻器前往欧洲,经巴黎国际度量衡局、法国中央试验室、英国国立物理试验室和德国国立物理技术局进行测试比对后,准备带回国内。开始将恒温盒和标准电阻器寄存在著名科学家李四光在香港的友人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才由中国科学院著名光学专家王大珩取回,交国家计量局,成为中国第一批“国际伏特”和“国际欧姆”的候选单位标准,一直珍藏在中国计量科学院。蔡金涛的名字也作为中国电磁计量的创始人之一,载入了电磁计量技术的发展史。



航天事业 1958年,蔡金涛 [1] 带领通信兵部电子科学研究院的科技人员并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负责和领导了几种弹道导弹控制系统的研制工作。60年代初,他主持仿制成功从苏联引进的P—2液体近程弹道导弹控制系统,开辟了这一全新的技术门类,使中国从此有了自己制造的导弹。 1962年,在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枚液体中近程弹道导弹首次飞行试验失败后,他受命主持控制系统的故障分析工作,组织攻关小组,针对弹体弹性振动引起姿态控制系统失稳提出修改方案,并与导弹的其他分系统的研制人员密切配合,经过一年多的研究、试验、修改,于1964年6月29日成功地进行了这一导弹的飞行试验,使中国初步掌握了自行研制导弹的技术,迈开了独立研制的步伐。在这一中近程导弹的控制系统去掉横偏校正仪,改为全惯性制导方案的讨论中,他作为技术副院长,全面地分析了这一改变对缩短发射准备时间、提高导弹机动性能等战术技术指标的必要性,并充分考虑了实现的可行性,为采用全惯性方案,起到了主导作用,从而使中国弹道导弹控制技术产生了质的飞跃。 蔡金涛还主持了后续的弹道导弹控制系统方案的讨论,做出了采用平台—计算机方案的正确选择。经过实践的检验,这种选择对促进中国弹道导弹和运载火箭的发展发挥了作用,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专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蔡金涛曾主持了中国早期的两种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研制中总体技术方案的论证工作,并领导了关键技术攻关和飞行试验。他不顾年高,深入科研生产第一线,广泛听取有关科技人员、工人们的意见,具有良好的民主作风。他在型号研制中,表现了一位老专家严肃认真、精益求精的精神,从不放过任何技术疑点和问题,总是要从理论上、试验上得到满意的解释与证实。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研制涉及到多方面的无线电技术,特别是制导站的研制更是无线电技术的综合运用。许多科技人员凡是遇有无线电技术的难题,都去请教这位知识渊博、功底深厚的元老,他总是耐心地、实事求是地同科技人员一起研究、讨论,直到问题的圆满解决。

他在担任技术领导和型号负责人的工作中,一直重视预先研究工作,并不失时机地把预研成果应用于型号。他还十分重视标准化、计量测试、质量控制、可靠性等基础性的技术工作。在参加有关科技发展方向、发展战略和规划等的讨论中,他总是强调基础性的技术工作,并建议重视基础科技理论的研究,充分表现了这位老科技专家的远见卓识。1979年,他博览了世界新技术迅速发展的有关文献,提出了开展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测试技术研究并应用于型号研制的建议。80年代初,他还提出开展可靠性研究、开展微型计算机研制等建议。



无线电科技 30年代初期, [1] 产生1米波长振荡在无线电技术领域并非易事。他在陈茂康的领导下,用国外特制的真空管成功地产生了1米波长的振荡,进行了校准证实,并整理总结了《1m波长表的理论、设计和校准》科技报告,发表在当时的《中国物理学报》上。在美标准局实习期间,他成功地提出并证明了电网络行列式展开的简捷法,这是自18世纪中叶电网络的基本规律被发现以来,包括麦克斯韦等许多人都研究过而未能解决的问题。其论文得到美国标准局著名网络专家F.Weinner的好评。当他得知在美国发表论文需要美国人为第一署名人时,他毅然将论文带回,于1939年10月,将《展开网络行列式的简捷法》论文发表在《中国物理学报》上,并被许多国家的学者引用。 他对经典的滤波器技术颇有研究。1962年11月,中国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专著《契包舍夫式工作参数滤波器的原理和计算》,1964年9月又出版了第二版。书中综合了闵乃大等教授的有关研究成果,并融进了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这种计算方法远未在国内推广,亦无参考资料,此书为当时从事滤波器设计和研究的科技人员提供了急需的、有价值的参考文献。 他还先后在《电信建设》、《电子学研究》等科技期刊上发表了十多篇科技论文,主要有:《各种形式脉冲被调后的频谱》、《磁饱和式稳压器的设计》等,既有技术上的先进性,又有较强的实用性。 他在从事导弹与航天技术工作的实践中,整理和总结了一些内部科技报告,并进行了交流,使年轻的科技人员受益匪浅。如:《苏联“1060”导弹弹道的推导》、《关于精密测量的一些问题》、《关于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等。 他十分重视中国无线电工业发展史的回顾与整理,撰写了多篇回忆录,发表在《电子工业史料》上,有的还被收入中国政协的文史资料。如:《旧中国无线电工业概况(从清朝到解放)》、《旧中国资源委员会中央无线电器材公司的兴衰》、《上海电器工业研究所的情况》等。 他的这些专著与论文不仅促进了中国无线电技术理论的发展,而且对从事研制工作的科技人员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也是蔡金涛留给后继者的一笔宝贵财富。 蔡金涛在美国攻读研究生时,就专修了电子管热离子发射等专业课程。取得硕士学位后,他又进入美国联邦电话电报公司纽奥克真空管厂实习。他竭尽全力搜集制造高功率真空管的材料、工艺、检验、生产、管理、成本等技术资料。回国后受留美同学蒋葆增教授之邀,参加资源委员会中央电工二厂(当时在湖南湘潭下摄司)真空管车间的筹建工作,指导真空管车间的建设方案,并对制造真空管的工艺技术给予了具体的指导。经过蒋葆增、蔡金涛等专家和工人的刻苦努力,于1938年生产出中国历史上第一批真空管,这是中国电子技术发展的奠基石。40年代初,在他担任资源委员会桂林中央无线电厂研究室主任时,曾主持研制成功了扫雷探测器、军用通讯机、交流稳压电源、战地宣传用的扩音机等无线电产品。40年代后期,在担任资源委员会上海无线电器材公司总工程师兼该公司研究所所长期间,组织和领导研制成功弹速测量仪、张力计、无线电探空仪、印刷电路、汞电池等产品。通过这些产品的研制成功,一方面推动了中国无线电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另一方面为中国无线电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和物质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蔡金涛仍从事通信技术工作。1955年,他带领有关科技人员,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晶体管脉冲位置调制的多路通讯样机。研制过程中,表现了他在无线电技术知识和物理学知识方面的高深造诣,也表现了他认真负责、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和勤奋刻苦、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遇到问题与挫折时,能冷静的分析,积极地出主意、想办法,虚心地和同事们商量。这台样机的研制成功,为后来的微波多路脉冲接力通信系统的建立奠定了技术基础。他是中国电信技术领域公认的技术元老之一。



罗致科技 蔡金涛 [1] 非常重视科技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他常说:“有学识、有经验的科技人才是很难得的,百年树人是件大事。”早在30年代末和40年代,他通过荐举和聘用等办法,在他所领导的研究室和研究所内聚集了诸如黄纬禄、黄武汉、王安、郑均、谢家麟、黄足、蒋家仁、张连华、冯世璋、乔石琼、沈家楠、陈德仁、张梓昌、何午山、陈克恭等当时一批年轻有为的科技工作者。这些人中,有的成为美国科技界知名的学者、教授,有的成为中国科学院的学部委员,有的成为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领域有贡献的专家,他们都为科技事业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1978年后,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他面对“文化大革命”后科技队伍青黄不接的现实,积极地参加外派学者的选拔与推荐工作。例如:仿真技术专家李伯虎欲去美国密歇根大学仿真中心进修,对方的答复是名额已满,后经他出面荐举,终得解决。另外,他还推荐了多位出国访问学者,大多已学成回国,有些已成为中国航天科技工业战线上的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如宗绍禄、李伯虎、夏国洪、徐根兴等。这也是蔡金涛对中国科技事业的又一新贡献。


主要论著 编辑 1、陈茂康,蔡金涛.1m波长表的理论、设计和校准.中国物理学报,1933,1(1) 2、蔡金涛.展开网络行列式的简捷法.中国物理学报,1939,3 3、蔡金涛,陈德仁.负反馈式阻抗升高器.电信建设,1950,1(2)

《飞行力学》 4、蔡金涛,何午山.交流电磁饱和式自动稳压器的原理与设计.电信建设,1950,1(5,6) 5、蔡金涛,陈德仁.声频输出计的设计.电信建设,1950,1(7) 6、蔡金涛.矫正电源频率变动对于交流稳压器的影响.电信建设,1950,1(8) 7、蔡金涛,沈家楠.统一调谐.电信建设,1950,1951,1(11,12),2(1) 8、蔡金涛.各种形状脉冲列被调后的频谱.电子学研究,1957 9、蔡金涛.关于网络问题的简捷解法.电子学报,1966,(1) 10、蔡金涛.契包舍夫式工作参数滤波器的原理和计算.1、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62,1964


个人荣誉 编辑 1939年10月, [1] 蔡金涛将《展开网络行列式的简捷法》论文发表在《中国物理学报》上,并被许多国家的学者引用。他的这篇论文在中国工程师学会1942年贵阳年会上获一等奖。 他撰写的《展开一般行列式的简捷法》,在中国工程师学会1949年台北年会上获一等奖。 1980年蔡金涛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1993年改称中国科学院院士;1985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1年当选为中国电子学会会士(元老会员)。 他还曾当选为第四届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五、六届中国委员会委员。 1950年9月,蔡金涛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1978年,光荣地出席了第一届中国科学大会。1985年,荣获中国科学院颁发的从事科技工作50年的奖状。1990年,首批被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991年,被评为航空航天工业部有突出贡献的老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