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蓼藍(學名:Polygonum tinctorium Ait.)是蓼科、蓼屬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通常分枝,高50-80厘米,葉卵形或寬橢圓形,干後呈暗藍綠色,頂端圓鈍,基部寬楔形,邊緣全緣,總狀花序呈穗狀,長2-5厘米,頂生或腋生,花被5深裂,淡紅色,瘦果寬卵形,具3棱,長2-2.5毫米,褐色,花期8-9月,果期9-10月。
分布於日本、印度、歐洲和中國等地。在中國南北各省區有栽培或為半野生狀態。蓼藍喜溫暖和濕潤的氣候,對土壤要求不嚴。
蓼藍是一些地區主要天然植物藍色染料的原材料,蓼藍還是常用的藥用植物,葉有清熱解毒之效。
- 中文名:蓼藍
- 學 名:Polygonum tinctorium Ait.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蓼目
- 科:蓼科
- 亞 科:蓼亞科
- 族:蓼族
- 屬:蓼屬
- 組:蓼組
- 種:蓼藍
- 命名者及年代:Ait.,1789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莖直立,通常分枝,高50-80厘米。葉卵形或寬橢圓形,長3-8厘米,寬2-4厘米,干後呈暗藍綠色,頂端圓鈍,基部寬楔形,邊緣全緣,具短緣毛,上面無毛,下面有時沿葉脈疏生伏毛;葉柄長5-10毫米;托葉鞘膜質,稍鬆散,長1-1.5厘米,被伏毛,頂端截形,具長緣毛。 [1]
總狀花序呈穗狀,長2-5厘米,頂生或腋生;苞片漏斗狀,綠色,有緣毛,每苞內含花3-5;花梗細,與苞片近等長;花被5深裂,淡紅色,花被片卵形,長2.5-3毫米;雄蕊6-8,比花被短;花柱3,下部合生。瘦果寬卵形,具3棱,長2-2.5毫米,褐色,有光澤,包於宿存花被內。花期8-9月,果期9-10月。
主要價值
蓼藍是一些地區主要天然植物藍色染料的原材料,苗、侗、瑤、布依等少數民族大量使用蓼藍加工扎染和蠟染民族工藝品等。另外,蓼藍還是常用的藥用植物,葉有清熱解毒之效,蓼藍種子和葉的甲醇-乙酸乙酯提取物表現出很強的抗氧化活性和抗癌效應。蓼藍發酵的葉片提取物對HIV-1和HSV-1病毒有很強的抗性;蓼藍提取物可有效地抑制癌細胞的增殖;經過超亞處理的蓼藍葉片有機溶劑提取物對人體的血清白蛋白有更高的抗氧化性和結合能力。
生長環境
蓼藍喜溫暖和濕潤的氣候,對土壤要求不嚴,喜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壤土、粘壤土和沙壤土,粘土次之,沙土,砂礫土不適合蓼藍生長,蓼藍在高燥地生長不良。
分布範圍
蓼藍分布於日本、印度、歐洲和中國等地。在中國南北各省區有栽培或為半野生狀態。
繁殖方法
為保護蓼藍優異種質資源,滿足人們對其優質栽培及生產實踐的需求,蓼藍的高效組織培養再生體系是蓼藍有效繁殖途徑之一。
培養方法
消毒材料:採取野外健壯、無病蟲害的蓼藍的莖段作為外植體。接種前將外植體在無菌超淨工作檯上用蒸餾水沖洗乾淨,在濾紙上瀝乾,將其轉移至已滅菌的50毫升的離心管中,用75%乙醇消毒2分鐘,無菌水清洗3次,再將3種外植體分別用0.1%的二氯化汞溶液消毒處理10-12分鐘,無菌水沖洗5次,轉移至濾紙上瀝乾,待接種。
培養條件:以MS為基本培養基,分別添加不同種類和質量濃度的植物激素,篩選蓼藍組織培養生長各階段的最佳培養基。誘導和繼代培養基中添加不同配比的6-BA、2,4-D,6-BA質量濃度分別設為0.5、1.0、2.0、3.0 毫克/升;2,4-D質量濃度分別設為0、0.5、1.0、2.0、3.0毫克/升,培養基pH值5.8,廣口瓶中接種後於培養室暗培養,室內培養溫度為(25±1)℃,濕度為50-60%。分化培養基中的植物激素用6-BA和NAA組合,6-BA質量濃度分別設為1.0、2.0、3.0毫克/升;NAA質量濃度分別設為0、0.5、1.0毫克/升,光照周期為16小時/8小時(光/暗)。每個處理接種20個(塊),3次重複。
生根移栽:蓼藍的生根培養,以1/2MS為基本培養基,再添加NAA。待生根至1-2厘米後煉苗1-2天,移栽至濕潤的營養土缽中生長。
結果分析
莖段愈傷:植物生長激素6-BA和2,4-D都對莖段愈傷組織的誘導起促進作用,2,4-D濃度對誘導效果有更大的影響,愈傷組織在添加2,4-D的培養基上發生得快,最早在誘導6天後莖段兩端開始出現愈傷。不添加2,4-D時,莖段幾乎難以誘導出愈傷,而是形成不定芽。當2,4-D濃度為0-2.0毫克/升時,其對莖段愈傷組織的發生起促進作用,同時出芽率有所下降。莖段在培養基(MS+6-BA1.0毫克/升+2,4-D2.0毫克/升)中誘導培養,平均誘導率達到最大(73.33%),且與其他培養基中的平均誘導率分別在0.05和0.01水平差異顯著。當2,4-D濃度繼續增大時,其愈傷組織受到了抑制,平均誘導率開始下降。6-BA濃度增大時,其對平均誘導率均有所抑制。綜合比較,適合蓼藍莖段誘導愈傷組織的培養基配方為MS+6-BA1.0毫克/升+2,4-D2.0毫克/升。
繼代培養:將誘導得到的愈傷組織轉至繼代培養基生長,繼代培養基採用與初代相同的誘導培養基配比。愈傷組織經過繼代培養塊狀增大,生長緻密,呈一簇一簇的顆粒狀,顏色淡黃,生長旺盛。也有極少量愈傷塊出現褐化,少量顏色變得淺白,失去了分化再生出芽的能力。
分化培養:為了獲得蓼藍再生植株的主苗,對繼代培養後的愈傷組織轉入分化培養基進行光照培養。經過28天的培養,愈傷組織開始出現綠點,緻密飽滿,培養63天後大部分胚性愈傷組織分化出苗。隨着6-BA濃度的升高,分化率先增加,後逐漸降低,NAA濃度為0.5毫克/升時,分化率相對較大,愈傷組織平均分化率達51.67%,與其他培養基中的平均分化率分別在0.05和0.01水平上差異顯著。結果表明,適合蓼藍愈傷組織分化的培養基是6-BA1.0毫克/升+NAA0.5毫克/升。
生根移栽:蓼藍愈傷組織分化的芽在1/2MS+NAA0.5毫克/升培養基中培養5-8天開始生根,生根率達100%,平均根長達1.8厘米,即可移出培養瓶煉苗1-2天,移栽至濕潤的缽土中種植,補充水分以保溫保濕。移栽後5天對幼苗統計,定植成活率達100%。移栽21天後,幼苗開始長出多片新葉,保持良好的生長優勢。因此,蓼藍的生根適宜的培養基為1/2MS+NAA0.5毫克/升。
栽培技術
整地:4月中、下旬,每畝地施廄肥2500-3000千克,翻地,打成約40厘米的壟。
間苗:在蓼藍高約5-6.5厘米時間苗,株距保持約6.5厘米。
追肥:6月末每畝可追施餅肥50千克或硫銨10千克。
澆水:蓼藍在葉子未出土前怕澆水,生長期怕乾旱。當蓼藍苗高約6.5厘米時,注意澆水,生長期間保持地面濕潤。
採收加工:7-8月間采葉,陰乾或曬乾。9月未至10月上旬種子成熟時,割全草,曬乾,脫粒。
靛藍製作:將萎藍的莖葉放大缸或木桶中水浸,至葉腐爛,莖脫皮、脫節時,撈出莖葉,立即加入石灰(每50千克莖葉加石灰16-18千克),充分攪拌,數日後撈出沉澱,以布袋吊起晾乾,即為靛藍(靛藍和石灰),可做染料使用。亦可藥用。
青黛製作:將上法製得的旋藍放入缸內,再加一定量的石灰(石灰量根據所需要的藍色而定,石灰多顏色淺)和水,用柳條紮成的掃帚不時攪拌,至浸液由暗綠轉為深紫紅色為度,每攪一次,則液面泛起泡沫,撈起,放竹篩中曬乾,即為「青黛」。沉澱物為靛藍及石灰混合物。在泡沫減少時,停止攪拌,任其沉澱2-3小時,放出上面澄清液,再將沉澱之濃汁液用細篩過濾,倒入小缸中,分離出碎渣,再攪拌起泡沫,撈起曬乾,仍可得青黛,但不如第一次品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