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蓼子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蓼子朴

中文学名:蓼子朴

拉丁学名:Inulasalsoloides

界:植物界

蓼子朴,为旋覆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蓼子朴具有较强的繁殖力,它的横走根状茎在沙土中蜿蜒,可以进行营养繁殖,瘦果多数,小而具冠毛,随风飘荡,极易传播,遇条件适合,便可发芽,长成新的植株。

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从典型草原到荒漠草原带,在国外,蒙古和原苏联中亚地区也有。

分布区域新疆、内蒙古、青海北部和东部、甘肃、陕西、河北、山西北部组 蓼子朴组。

目录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主要价值[1]

形态特征

亚灌木,地下茎分枝长,横走,木质,有疏生膜质尖披针形,长达20毫米,宽达4毫米的鳞片状叶;节间长达4厘米。茎平卧,或斜升,或直立,圆柱形,下部木质,高达45厘米,基部径达5毫米,基部有密集的长分枝,中部以上有较短的分枝,分枝细,常弯曲,被白色基部常疣状的长粗毛,后上部常脱毛,有时茎和叶都被毛 (f. villosa),全部有密生的叶;节间长5-20毫米,或在小枝上更短。叶披针状或长圆状线形,长5-10毫米,宽1-3毫米,全缘,基部常心形或有小耳,半抱茎,边缘平或稍反卷,顶端钝或稍尖,稍肉质,上面无毛,下面有腺及短毛。

头状花序径1-1.5 厘米,单生于枝端。总苞倒卵形,长8-9毫米;总苞片4-5层,线状卵圆状至长圆状披针形,渐尖,干膜质,基部常稍革质,黄绿色,背面无毛,上部或全部有缘毛,外层渐小。舌状花较总苞长半倍,舌浅黄色,椭圆状线形,长约6毫米,顶端有3个细齿;花柱分枝细长,顶端圆形;管状花花冠长约6毫米,上部狭漏斗状,顶端有尖裂片;花药顶端稍尖;花柱分枝顶端钝。冠毛白色,与管状花药等长,有约70个细毛。瘦果长1.5毫米,有多数细沟,被腺和疏粗毛,上端有较长的毛。花期5-8月,果期7-9月。 [1] 主根及根颈部位主根均淡黄色,根颈粗0.5cm,主根可深入沙层100cm左右,在70cm土层的主根粗0.3cm。蓼子朴为喜砂的旱生植物,最适的生境为地下水位较高(0.5—4m)轻度盐渍化的沙地和沙砾质地,也生长于较湿润的低矮沙丘上、丘.间低地和流动沙丘的边缘,以及河滩沙地,在河流的砂壤质阶地土壤上和条件适宜的路边沙地,沙砾质地均可能见到蓼子朴生长。

蓼子朴常是作为伴生成分出现于沙生系列和盐生系列过渡的群落中,如由中亚狼尾草( Pennisetumcentrasianticum) 和赖草(Leymussecalinus)构成的群落,由黑沙蒿(Artemisiaordo–sica) 和苦豆子(Sophoraalopecuroides)、柽柳(Tamarixchinensis)构成的群落以及由黑沙蒿和小红柳(Salixmicro–stachyavar.Bordensis) 构成的群落等。在很少的情况下,蓼子朴也可成为群落中的优势成分,如在由北沙柳(Salixpsammo–phila)构成的半固定沙地植被、由黑沙蒿和本种构成的以及由褐沙蒿(Artemisiaintramongolica)构成的固定沙地植被。

生长环境

生长于干旱草原、半荒漠、和荒漠地区的戈壁滩地、流砂地、固定沙丘、湖河沿岸冲积地、黄土高原的风沙地和丘陵顶部,海拔500-2000米。

分布范围

在新疆、内蒙古、青海北部和东部、甘肃、陕西、河北、山西北部和辽宁西部都有广泛的分布。也分布于苏联中亚和蒙古。

主要价值

【饲用价值】:蓼子朴青鲜时为骆驼所喜食,干枯后适口性有所下降,为骆驼所乐食,冬春季节羊仅偶然采食。蓼子朴由于在草场上分布数量不多,在牲畜的饲料平衡上不占重要地位。从蓼子朴所含化学成分看,蛋白质含量偏低,而粗脂肪含量颇高,粗,纤维含量中等,灰分也较高,其中钙较丰富而磷偏低,胡萝卜素含量不低(接近于大豆干草的)(表92—1)。 从所含必需氨基酸看,蓼子朴接近于禾谷类精饲料和一般禾本科干草,而较谷类秸秆的高数倍,可以认为它的蛋白质品质是较好的(表92—2)。从以上各方面综合评价,可以认为蓼子朴属于低等的饲用植物。 【固沙植物】:蓼子朴是—种较好的固沙植物,沙地草场上的蓼子朴应予保护,以发挥其生态效益。 【药用价值】:此外,蓼子朴的花及开花前的全草均可药用,味辛性凉,有解热、利尿的功能,有的地区将它代旋覆花入药。 良好的固沙植物,有发育的地下茎;茎常横卧,为沙土掩盖后到处生根和直立的分枝,往往成片生长。此种由于耐干旱、易繁殖的特性,可供固沙的广泛采用 。

参考资料

  1. 蓼子朴,百度, 2016-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