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蓝胸秧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蓝胸秧鸡

中文学名: 蓝胸秧鸡
拉丁学名:Gallirallus striatus
别 称:灰胸秧鸡
界: 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鹤形目
科:秧鸡科
属:纹秧鸡属
种: 蓝胸秧鸡
亚   种: 7亚种
命名者及年代:Linnaeus,1766
英文名称: Slaty-breasted Banded Rail
保护级别: 无危(LC) IUCN标准

蓝胸秧鸡[1](学名:Gallirallus striatus ),是秧鸡科、纹秧鸡属的鸟类。 蓝胸秧鸡全长约26cm,嘴长直而侧扁稍弯曲,鼻孔呈缝状,位于鼻沟内。翅短,向后不超过尾长,第2枚初级飞羽最长,第1枚初级飞羽的长度介于第6枚和第8枚之间。尾羽短而圆。跗蹠长短于中趾或中趾连爪的长度;趾细长。上体暗褐色,腹及两胁暗褐色,缀以较背部为宽的白色横斑,尾下覆羽沾棕色。上嘴角褐色,嘴基和下嘴淡黄红色,跗跖及趾橄榄褐色。

蓝胸秧鸡常见于水稻田,也在水边草丛中活动,性隐匿,善奔跑,以小型水生动物如虾、蟹、螺以及昆虫如金龟子、蚂蚁等为食。

特征

蓝胸秧鸡的额、头顶和后颈栗红色,其余上体暗褐色,羽缘橄榄褐色,具细的白色横斑和斑点。翅覆羽和内侧飞羽具窄的白色波浪形斑纹;颏、喉白色,眼先、头侧、颈侧和胸灰色,其余下体橄榄褐色,具白色横斑。

虹膜棕红色或橙黄色,上嘴暗褐色,下嘴淡红色或橙色。脚青灰色或橄榄褐色,爪淡褐色或角黄色。

习性

蓝胸秧鸡常单独或成家族群活动,多在清晨和黄昏活动,白天隐藏在草丛中。行动谨慎,行走时步履轻盈,每走一步尾亦随之摆动,亦能在地面急速奔跑。游泳和潜水本领很好,游泳时身体露出水面较高。飞行较弱,一般亦很少飞翔,每次飞行距离亦较短,飞不多远即又落入草丛中[2]。 主要以水生昆虫、虾、蟹、螺、蚂蚁、金龟子等动物为食,也吃植物嫩叶、幼芽、根、坚果和种子等植物性食物。

栖息环境

蓝胸秧鸡栖息于水田、溪畔、水塘、湖岸、水渠和芦苇沼泽地带及其附近灌丛与草丛中,也出现于海滨和林缘地带沼泽灌丛中。

生长繁殖

蓝胸秧鸡营巢于水边草丛中或芦苇沼泽地上,巢由干芦苇和干的水草构成,呈盘状,中间稍凹陷。每窝产卵5-9枚,卵为宽卵圆形,乳白色、被有红褐色或紫褐色斑,卵的大小为31-37mm×24-29mm[3]

分布范围

中国分布:蓝胸秧鸡在中国以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四川、云南、贵州、广东、福建、海南岛、香港和台湾。

世界分布:分布于孟加拉国、文莱、柬埔寨、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斯里兰卡、泰国、越南。

亚种分化

序号 中文名称 拉丁学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蓝胸秧鸡印度亚种 Gallirallus striatus albiventer Swainson, 1838
2 蓝胸秧鸡爪哇亚种 Gallirallus striatus gularis Horsfield, 1821
3 蓝胸秧鸡华南亚种 Gallirallus striatus jouyi Stejneger, 1887
4 蓝胸秧鸡安达曼亚种 Gallirallus striatus obscurior Hume, 1874
5 蓝胸秧鸡指名亚种 Gallirallus striatus striatus Linnaeus, 1766
6 蓝胸秧鸡台湾亚种 Gallirallus striatus taiwanus Yamashina, 1932
7 蓝胸秧鸡萨马亚种 Gallirallus striatus paratermus Horsfield, 1821

种群现状

蓝胸秧鸡的分布范围非常大,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全球种群规模尚未量化,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

保护级别

蓝胸秧鸡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蓝胸秧鸡已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4]

视频

蓝胸秧鸡-如果当时来点阳光就完美了

蓝胸秧鸡叫声 日用神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