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蒋光慈」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蒋光慈(1901~1931),安徽霍邱(今金寨县白塔畈镇白大村河北组白大小街)人。 民国10年(1921)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
 
 
行 1: 行 1:
 蒋光慈(1901~1931) ,安 徽霍邱(今金寨县白塔畈镇白大村河北组白大小街) 人。 民国10年(1921) 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国后从事文学活动,曾任上海大学教授。民国16年与阿英 孟超等人组织" 太阳社" ,编辑 太阳月刊》、《时代文 》、《新 》、《拓荒者》等文学 杂志 宣传 革命文学。 有诗集《新梦》、《哀中国》,小说《少年 泊者》、《野 》、《冲出云围的月亮》等。
+
{{Infobox person  
 +
| 姓名    =   蒋光慈
 +
| 外文名    =  Guangci Jiang
 +
| 图像    = 
 +
[[File:蒋光慈.jpg|缩略图|center|[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27017/20170823220457-157416971_jpg_305_404_25211.jpg/0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24668,24669,24670,24671&lemmaId=6354380&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ugc%2Fbaikepic2%2F27017%2F20170823220457-157416971_jpg_305_404_25211.jpg%2F0&type=1#simple_0 来自搜狗]]]
 +
| 图像说明 =    蒋光慈 |center
 +
| 出生日期 =  1901
 +
| 出生地点 =   中国安徽
 +
| 逝世日期 =  |1931
 +
| 国籍    =   中国
 +
| 别名    =   原名侠僧,笔名光赤
 +
| 职业    =   芜湖学生联合会副会长
 +
}}
 +
'''<big>蒋光慈</big>''',蒋光慈,1901〜1931。原名侠僧,笔名光赤 安人。 “五四”时期参加芜湖地区学生运动。 民国10年 (1921) 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国后从事文学活动,曾任上海大学教授。民国16年与阿英 孟超等人组织 太阳社 ,编辑 太阳月刊 ”,“时代文艺”,“新流”,“拓荒者”等文学杂志,宣传革命文学。着有诗集“新梦”,“哀中国”,小说“少年漂泊者”,“野祭”,“冲出重围的月亮”等。
 +
== 人物生平 ==
 +
蒋光慈,1901年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白塔畈乡光慈村(由白大村和东楼村合并而成)白大小街的一个小商家庭。
 +
1917年,蒋光慈在芜湖省立五中学习,受高语罕、刘希平等教师启迪,阅读了《新青年 》、《 每周评论》等进步书刊,接受了新思想但是在读了苏联克鲁泡特金、巴枯宁等人著作后,又产生了无政府主义思想,并与李宗邺、吴葆萼、胡苏明等同学组织无政府主义团体“安社”,编印社刊《自由之花》,抨击军阀统治,鼓吹无政府主义。
 +
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蒋光慈担任五中学会副会长,经常面对长江吟岳飞的《满江红》抒发豪情,将原名“蒋宣恒”先改为“蒋侠生”,又改名为蒋侠僧。他联络其他学校,组织示威游行,声援北京爱国学 生运 动,率领学生宣传抵制日货,参与义务教育,在“学会”办的《青年》杂志上发表诗文。之所以芜湖学-潮风起云涌,五中被誉为“芜湖的北大”,是与蒋光慈作为学生 运 动组织领导者之一的积极活动分不开的。
 +
1920年,蒋光慈由高语罕介绍去上海,成为上海外国语学社的首批学员,结识了陈独秀、陈望道等革命家,加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与刘少奇、任弼 、萧劲光等被派赴苏联学习。在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两次见到了列宁。1924年1月列宁病逝时,他专门写下了《哭列宁》的诗和散文,并在《新青年》发表《列宁年谱》,是较早宣传列宁著作的人。
 +
1924年夏天回国,任教于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倡导革命文学,先后在《新青年》季刊和《民国日报》上发表《无产阶级革命与文化》、《现 中国社会与革命文学》等 章。1925年冬,写了一首歌颂五卅时期烈士的悼歌《在黑夜里——致刘华同志之灵》,歌颂工人运动的领导人,控诉反动派暴行。1928年初,他与阿英等人组织了“太阳社”,编辑《太阳月刊》、《海风周报 》、 《拓荒者》等杂志,
 +
1925年出版描述贫苦农民少年经过曲折的道路参加革命的《少年飘泊者》等中长篇小说,发表革命文学的新诗 《新 和谴责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赞颂革命人民的《哀中国》。1927年春完成了反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纪实小说《短裤党》,1930年11月发表了描述贫苦农民开展斗争的《咆哮了的土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
1928年,他参与创办革命文学团体太阳社,任《太阳月刊》主编。由于他的作品大都展现现实社会重大群众斗争,屡遭国民党当局查禁,本人也被政府通缉。1929年8月,因患肺结核赴日本休养。在东京,组织了太阳社东京支部,与日本左翼作家藏原惟人等探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革命文学问题。同年11月回沪后,协助田汉开展进步戏剧活动。1930年,当选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候补委员,负责主编左联机关刊物 《拓荒者》
 +
在“左”倾错误统治时期,他对要左联成员参与飞行集会 冒险主义行为十分不满,认为革命 文学 作品将青年们的情绪鼓动起来,引导他们向革命路上走,很有意义。但当时“左”倾错误负责人认为文艺创作不算工作,到南京路上暴动才算工作。他经考虑后提出退 党,1930年10月被开除出党,但他依然坚持不懈地为党的革命事业而奋斗 抱病从事 革命文学 的创作 有诗集《新梦》、《哀中国》,小说《少年 泊者》、《 短裤党》、《鸭绿江上》、《丽莎的哀怨》、《咆哮了的土地》(后改名《田 的风》)等。文坛因此出现了以蒋光慈为代表的无产阶级诗歌,显示了诗的“大众化(非诗化)”的发展趋向。
 +
1931年蒋光慈因病逝世,1957年2月,安徽省民政部门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
愤而想当和尚,改为“侠僧”,“我当和尚,也还是做个侠客杀人”
 +
在上海,蒋光慈进入共产国际开办的“外国语学社”学习俄语,随后就与刘少奇、任弼时一起赴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1922年,他由社会主义青年团转为中共党员,第一次署名蒋光赤,以示倾向革命。
 +
1924年,蒋光赤留苏三年后回国,即开始在文坛上大声疾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1925年,他的诗集《新梦 发表,钱杏村对此评价道,“中国的最先的一部革命的诗集”,“简直可以说是中国革命文学的开山祖。”而做下这一评论的钱杏村,当时是不到二十的少年,今天他的这一评语已成为文学史最常引证的结论。
 +
蒋光慈的诗歌完全是诠释性的。在他的诗中,愤青 小资和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结合在一起,他写光明就全是美好的,新鲜的。“鲜艳的红花,娇滴的绿柳。”(《梦中的疑境》)红军士兵“放下枪头,拿起锄头;从枪头上得了自由,从锄头上要栽培这自由”。(《一个从红军退伍归农的兵士》)
 +
比起诗歌来,他的小说创作艺术性更差。他提供大众文学,却有着无可救药的小资情调。属于穷作家的穷讲究,用时人的评论,是“喝‘上海咖啡’而提倡大众文学”。他的革命小说出版,革命者中几乎没有人看。陈独秀翻一翻《少年飘泊者》,说道:“虽是热天,我的毛管也要竖起的。”瞿秋白感叹:“这个人太没有天才。”
 +
但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剧变激烈的社会,两三年之间,蒋光慈就时来运转。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普罗文学占据了文坛主流。蒋光慈于1929年东渡日本治疗肺病时写的 《冲出云围的月亮 》,仅在出版当年,就重版了六次。书店老板为着赚钱,也常改头换面再版蒋光慈的旧作。例如,将《少年漂泊者》改为《一封长信》,《鸭绿江上》改为《李孟汉与云姑 》等。 这跟当代的出版状况仍然相似,历史经常在这些细节上重复,虽然拙劣,但管用。
 +
中国社会乃是风教之国,社会大众并没有多少定力,没有足够的认知能力,总是受时代氛围影响。大革命失败后的挫败感,一旦主导了年轻人的心智,那种宣泄性作品就成为读者的安慰。蒋光慈像一个笨拙的江湖医生,误打误撞地撞开了当时中国青年们的心扉,革命、爱情、理想等成为他小说中的主要元素。
 +
1930年5月,蒋光慈主编的《拓荒者》被当局查禁,他的肺病同时也恶化了。他搬到上海法租界里养病。每天早上,他喝完美国房东派给的牛奶、可可茶、奶油汤后就一个人去法国公园,边散步、边继续构思《咆哮的土地》的后半部分。
 +
但组织却需要他做出贡献,需要他提供开会的场所。1930年秋,蒋光慈反对在他的住处开会,并强调“一个屋子,本来可以写作的,往往一开会就开倒了……”过了几天,左联党组的负责人就对蒋光慈说:“写作不算工作,要到南京路上去暴动!”蒋光慈为此递交了“退 党书”。10月20日,《红旗日报》发表了“蒋光慈是反革命,被开除党籍”的消息。除了其不愿服从纪律、参加组织生活之外,其中一项指责就是他贪图版税,丧失立场,靠着丰厚的稿费过着资产阶级生活方式。
 +
他虽已被开除,但仍有创作激情,1930年11月,他的小说《咆哮的土地》脱稿。这是蒋光慈最后的一部作品,也是他在艺术成就上屡遭蔑视与非难之后,文学史上获得评价最高的一部作品。正当人们对他的前途充满乐观估计时,《咆哮的土地》遭到查封。蒋的作品被查禁后,生活变得日益拮据起来。蒋光慈不仅有肺病,在医院里,还查出了肠结核。在当时,肠结核是一种绝症。
 +
这个无根的革命文学青年,赤条条地来去。他死于1931年,年仅30岁。他跟任何大的政治、文学势力无关,只是拙朴地表达了个人的经验感受。1957年,他的家乡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
== 主要作品 ==
 +
新梦(诗集)1925,上海书店
 +
哀中国(诗集)1925,上海新青年社
 +
少年飘泊者(中篇小说)1926,亚东
 +
鸭绿江上(短篇小说集)1927,亚东
 +
短裤党(中篇小说)1927,泰东;1958,人文
 +
纪念碑(通信集)与宋若瑜合著,1927,亚东;后改名《最后的血泪及其他》,1932,新文艺书店
 +
野祭(中篇小说)1927,创造社
 +
菊芬(中篇小说)1928,现代
 +
最后的微笑(长篇小说)1928,现代
 +
光慈诗选1928,现代
 +
哭诉(诗集)1928,春野书店
 +
战鼓(诗集)1929,北新
 +
丽莎的哀怨(长篇小说)1929,现代
 +
冲出云围的月亮(中篇小说)1930,北新
 +
异邦与故国(日记)1930,现代
 +
乡情集(诗集)1930,北新
 +
光慈遗集(诗,小说合集)1932,现代
 +
田野的风,原名《咆哮了的土地》(长篇小说)1932,湖风
 +
夜话(短篇小说集)1936,生活
 +
蒋光慈选集(小说集)1951,开明
 +
蒋光慈诗文选集1955,人文;增订本改名为《蒋光赤选集》,1960,人文
 +
蒋光慈文集(1—3卷)1982—1985,上海文艺
 +
俄罗斯文学(文学评论集)改编,1927,创造社
 +
失业以后(短篇小说集)编选,1930,北新
 +
现代中国作家选集 编选,1930,上海光华书局
 +
两种不同的人类(短篇小说集)编选,1930,北新
 +
新文艺诗选 编选,19333,上海南强书店
 +
冬天的春笑(新俄国小说集)苏联索波里等著,1929,泰东
 +
爱的分野(小说)苏联罗曼诺夫著,与陈情合译,1929,亚东
 +
一周间(长篇小说)苏联里别津斯基著,1930,北新
 +
== 参考资料 ==
 +
1.光慈村
 +
2.http://www.chinawriter.com.cn/zjcd/xdzj/9850_83614.htm蒋光慈其人,

於 2019年2月17日 (日) 11:10 的最新修訂

蔣光慈
蔣光慈
原文名 Guangci Jiang
出生 1901年
中國安徽
國籍 中國
別名 原名俠僧,筆名光赤
職業 蕪湖學生聯合會副會長

蔣光慈,蔣光慈,1901〜1931。原名俠僧,筆名光赤,六安人。「五四」時期參加蕪湖地區學生運動。民國10年(1921)赴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回國後從事文學活動,曾任上海大學教授。民國16年與阿英,孟超等人組織「太陽社」,編輯「太陽月刊」,「時代文藝」,「新流」,「拓荒者」等文學雜誌,宣傳革命文學。着有詩集「新夢」,「哀中國」,小說「少年漂泊者」,「野祭」,「衝出重圍的月亮」等。

人物生平

蔣光慈,1901年出生於安徽省金寨縣白塔畈鄉光慈村(由白大村和東樓村合併而成)白大小街的一個小商家庭。 1917年,蔣光慈在蕪湖省立五中學習,受高語罕、劉希平等教師啟迪,閱讀了《新青年》、《每周評論》等進步書刊,接受了新思想但是在讀了蘇聯克魯泡特金、巴枯寧等人著作後,又產生了無政府主義思想,並與李宗鄴、吳葆萼、胡蘇明等同學組織無政府主義團體「安社」,編印社刊《自由之花》,抨擊軍閥統治,鼓吹無政府主義。 1919年,五四運動開始,蔣光慈擔任五中學會副會長,經常面對長江吟岳飛的《滿江紅》抒發豪情,將原名「蔣宣恆」先改為「蔣俠生」,又改名為蔣俠僧。他聯絡其他學校,組織示威遊行,聲援北京愛國學 生運 動,率領學生宣傳抵制日貨,參與義務教育,在「學會」辦的《青年》雜誌上發表詩文。之所以蕪湖學-潮風起雲湧,五中被譽為「蕪湖的北大」,是與蔣光慈作為學生 運 動組織領導者之一的積極活動分不開的。 1920年,蔣光慈由高語罕介紹去上海,成為上海外國語學社的首批學員,結識了陳獨秀、陳望道等革命家,加入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1921年與劉少奇、任弼時、蕭勁光等被派赴蘇聯學習。在蘇聯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兩次見到了列寧。1924年1月列寧病逝時,他專門寫下了《哭列寧》的詩和散文,並在《新青年》發表《列寧年譜》,是較早宣傳列寧著作的人。 1924年夏天回國,任教於上海大學社會學系,倡導革命文學,先後在《新青年》季刊和《民國日報》上發表《無產階級革命與文化》、《現代中國社會與革命文學》等文章。1925年冬,寫了一首歌頌五卅時期烈士的悼歌《在黑夜裡——致劉華同志之靈》,歌頌工人運動的領導人,控訴反動派暴行。1928年初,他與阿英等人組織了「太陽社」,編輯《太陽月刊》、《海風周報》、《拓荒者》等雜誌, 1925年出版描述貧苦農民少年經過曲折的道路參加革命的《少年飄泊者》等中長篇小說,發表革命文學的新詩《新夢》和譴責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讚頌革命人民的《哀中國》。1927年春完成了反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的紀實小說《短褲黨》,1930年11月發表了描述貧苦農民開展鬥爭的《咆哮了的土地》,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1928年,他參與創辦革命文學團體太陽社,任《太陽月刊》主編。由於他的作品大都展現現實社會重大群眾鬥爭,屢遭國民黨當局查禁,本人也被政府通緝。1929年8月,因患肺結核赴日本休養。在東京,組織了太陽社東京支部,與日本左翼作家藏原惟人等探討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和革命文學問題。同年11月回滬後,協助田漢開展進步戲劇活動。1930年,當選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候補委員,負責主編左聯機關刊物《拓荒者》。 在「左」傾錯誤統治時期,他對要左聯成員參與飛行集會等冒險主義行為十分不滿,認為革命文學作品將青年們的情緒鼓動起來,引導他們向革命路上走,很有意義。但當時「左」傾錯誤負責人認為文藝創作不算工作,到南京路上暴動才算工作。他經考慮後提出退 黨,1930年10月被開除出黨,但他依然堅持不懈地為黨的革命事業而奮鬥,抱病從事革命文學的創作。寫有詩集《新夢》、《哀中國》,小說《少年飄泊者》、《短褲黨》、《鴨綠江上》、《麗莎的哀怨》、《咆哮了的土地》(後改名《田野的風》)等。文壇因此出現了以蔣光慈為代表的無產階級詩歌,顯示了詩的「大眾化(非詩化)」的發展趨向。 1931年蔣光慈因病逝世,1957年2月,安徽省民政部門追認他為革命烈士。 憤而想當和尚,改為「俠僧」,「我當和尚,也還是做個俠客殺人」 在上海,蔣光慈進入共產國際開辦的「外國語學社」學習俄語,隨後就與劉少奇、任弼時一起赴莫斯科東方共產主義勞動大學學習。1922年,他由社會主義青年團轉為中共黨員,第一次署名蔣光赤,以示傾向革命。 1924年,蔣光赤留蘇三年後回國,即開始在文壇上大聲疾呼無產階級革命文學。1925年,他的詩集《新夢》發表,錢杏村對此評價道,「中國的最先的一部革命的詩集」,「簡直可以說是中國革命文學的開山祖。」而做下這一評論的錢杏村,當時是不到二十的少年,今天他的這一評語已成為文學史最常引證的結論。 蔣光慈的詩歌完全是詮釋性的。在他的詩中,憤青、小資和共產主義的意識形態結合在一起,他寫光明就全是美好的,新鮮的。「鮮艷的紅花,嬌滴的綠柳。」(《夢中的疑境》)紅軍士兵「放下槍頭,拿起鋤頭;從槍頭上得了自由,從鋤頭上要栽培這自由」。(《一個從紅軍退伍歸農的兵士》) 比起詩歌來,他的小說創作藝術性更差。他提供大眾文學,卻有着無可救藥的小資情調。屬於窮作家的窮講究,用時人的評論,是「喝『上海咖啡』而提倡大眾文學」。他的革命小說出版,革命者中幾乎沒有人看。陳獨秀翻一翻《少年飄泊者》,說道:「雖是熱天,我的毛管也要豎起的。」瞿秋白感嘆:「這個人太沒有天才。」 但當時的中國是一個劇變激烈的社會,兩三年之間,蔣光慈就時來運轉。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普羅文學占據了文壇主流。蔣光慈於1929年東渡日本治療肺病時寫的《衝出雲圍的月亮》,僅在出版當年,就重版了六次。書店老闆為着賺錢,也常改頭換面再版蔣光慈的舊作。例如,將《少年漂泊者》改為《一封長信》,《鴨綠江上》改為《李孟漢與雲姑》等。這跟當代的出版狀況仍然相似,歷史經常在這些細節上重複,雖然拙劣,但管用。 中國社會乃是風教之國,社會大眾並沒有多少定力,沒有足夠的認知能力,總是受時代氛圍影響。大革命失敗後的挫敗感,一旦主導了年輕人的心智,那種宣洩性作品就成為讀者的安慰。蔣光慈像一個笨拙的江湖醫生,誤打誤撞地撞開了當時中國青年們的心扉,革命、愛情、理想等成為他小說中的主要元素。 1930年5月,蔣光慈主編的《拓荒者》被當局查禁,他的肺病同時也惡化了。他搬到上海法租界裡養病。每天早上,他喝完美國房東派給的牛奶、可可茶、奶油湯後就一個人去法國公園,邊散步、邊繼續構思《咆哮的土地》的後半部分。 但組織卻需要他做出貢獻,需要他提供開會的場所。1930年秋,蔣光慈反對在他的住處開會,並強調「一個屋子,本來可以寫作的,往往一開會就開倒了……」過了幾天,左聯黨組的負責人就對蔣光慈說:「寫作不算工作,要到南京路上去暴動!」蔣光慈為此遞交了「退 黨書」。10月20日,《紅旗日報》發表了「蔣光慈是反革命,被開除黨籍」的消息。除了其不願服從紀律、參加組織生活之外,其中一項指責就是他貪圖版稅,喪失立場,靠着豐厚的稿費過着資產階級生活方式。 他雖已被開除,但仍有創作激情,1930年11月,他的小說《咆哮的土地》脫稿。這是蔣光慈最後的一部作品,也是他在藝術成就上屢遭蔑視與非難之後,文學史上獲得評價最高的一部作品。正當人們對他的前途充滿樂觀估計時,《咆哮的土地》遭到查封。蔣的作品被查禁後,生活變得日益拮据起來。蔣光慈不僅有肺病,在醫院裡,還查出了腸結核。在當時,腸結核是一種絕症。 這個無根的革命文學青年,赤條條地來去。他死於1931年,年僅30歲。他跟任何大的政治、文學勢力無關,只是拙樸地表達了個人的經驗感受。1957年,他的家鄉政府追認他為革命烈士。

主要作品

新夢(詩集)1925,上海書店 哀中國(詩集)1925,上海新青年社 少年飄泊者(中篇小說)1926,亞東 鴨綠江上(短篇小說集)1927,亞東 短褲黨(中篇小說)1927,泰東;1958,人文 紀念碑(通信集)與宋若瑜合著,1927,亞東;後改名《最後的血淚及其他》,1932,新文藝書店 野祭(中篇小說)1927,創造社 菊芬(中篇小說)1928,現代 最後的微笑(長篇小說)1928,現代 光慈詩選1928,現代 哭訴(詩集)1928,春野書店 戰鼓(詩集)1929,北新 麗莎的哀怨(長篇小說)1929,現代 衝出雲圍的月亮(中篇小說)1930,北新 異邦與故國(日記)1930,現代 鄉情集(詩集)1930,北新 光慈遺集(詩,小說合集)1932,現代 田野的風,原名《咆哮了的土地》(長篇小說)1932,湖風 夜話(短篇小說集)1936,生活 蔣光慈選集(小說集)1951,開明 蔣光慈詩文選集1955,人文;增訂本改名為《蔣光赤選集》,1960,人文 蔣光慈文集(1—3卷)1982—1985,上海文藝 俄羅斯文學(文學評論集)改編,1927,創造社 失業以後(短篇小說集)編選,1930,北新 現代中國作家選集 編選,1930,上海光華書局 兩種不同的人類(短篇小說集)編選,1930,北新 新文藝詩選 編選,19333,上海南強書店 冬天的春笑(新俄國小說集)蘇聯索波里等著,1929,泰東 愛的分野(小說)蘇聯羅曼諾夫著,與陳情合譯,1929,亞東 一周間(長篇小說)蘇聯里別津斯基著,1930,北新

參考資料

1.光慈村 2.http://www.chinawriter.com.cn/zjcd/xdzj/9850_83614.htm蒋光慈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