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莱氏线蕨

莱氏线蕨 学名:Leptochillus wrightii 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线蕨属(Colysis),别名:褐叶线蕨。[1]

目录

形态特征

莱氏线蕨。根茎匍匐状,被覆卵状披针形褐色鳞片;叶柄长2-5cm,叶片披针形,长20-45cm,宽2-5cm,单叶,末端渐尖,基部较宽,往下急缩且下延;叶脉网状,网眼内有游离小脉,侧脉明显,彼此平行;孢子囊群长线形,位于侧脉之间并与中脉斜交。[2]

岩生或地上生,根茎匍匐,径约 0.2 公分,被卵状披针形鳞片,鳞片褐色,边缘有细锯齿,质薄,常成片生长在林下或林缘半遮荫环境。单叶,散生;叶柄长 2~5 公分,无翅;叶片长 20~45 公分,宽 2~5 公分,倒披针形,渐尖头,中间部分最宽,向基部渐窄,以狭翅状下延,边缘呈浅波状,干燥时呈黑褐色,叶片薄纸质,斜上的侧脉成网状,内藏单一或分歧小脉。孢子囊堆由主脉斜向长出几达叶缘,在侧脉间呈连续或偶中断线形;无孢膜。本种在台湾虽然极为常见,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例如孢子囊群是否具有鳞片状侧丝,叶片中段以下突然变窄的特征是否安定,有无叶片非常狭窄的族群。相较于伏石蕨有营养叶与孢子叶显著不同的两型叶,但却可见两型叶的趋势,亦即孢子叶较瘦长,营养叶较胖短,本种在台湾是否有极端两型叶的族群,尚待进一布调查研究。[3]

分布

台湾全境、兰屿,产在海拔 1,000 公尺以下潮湿溪边的岩石上,根茎一般仅长在地表而不伸入地中。低海拔地区山路旁可见。喜生长满青苔的石头上或水沟沟壁。中国大陆、日本琉球越南香港亦可见生长族群。

药用

行气化瘀,袪痰镇咳。治妇女虚弱咳嗽,带下。

同属近似的蕨类

  • 莱氏线蕨:二级脉与主脉(叶轴)成斜交,网脉不明显,孢子囊群线型。
  • 断线蕨:二级脉与主脉近直交,网脉明显,孢子囊群椭圆点状。

参考文献

  1. 莱氏线蕨 认识植物
  2. 莱氏线蕨 福星花园
  3. 莱氏线蕨 认识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