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莲花峰风景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莲花峰风景区位于广东省潮阳区南海边陲,练江入海口处,面积1.14平方公里。[1]

气候特征

属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四季如春。

景区简介

莲花峰风景区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海门镇,练江入海口处,面积1.14平方公里。主峰莲花峰是南海岸边拔地而起的一座小山峰,由一大堆瓣状纵裂的花岗石组成。陆上远观,像一朵莲花含苞待放;海上远眺,则如盛开莲花,公元1278年,南宋文天祥举兵勤王,登峰寻望帝舟,遂命名并刻石为“莲花峰”。自宋代起,莲花峰便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凭吊前贤的芳迹。莲花峰西北侧有兴建于1594年的莲峰书院,专为纪念文天祥和南宋学者张鲁庵而建。区内还有望夫石、天然浴场和摩崖石刻等景点。水陆空交通方便,和深汕高速路海门口毗邻,有公共汽车直达景区。

主要景点

莲峰海色

莲花峰是潮汕久负盛名的胜迹,具滨海特色。于2001年荣膺广东省第一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峰前一片汪洋,碧水蓝天,飞鸥只只,白帆点点。春夏之夜,天将欲晓,海面上闪烁着银光,环绕莲花峰久久不散,日出方消失,这就是海岸奇观著称的“莲峰海色”,为潮汕八景之一。

峰东侧海滩

峰东侧海滩,沙白水洁,是天然的海边浴场。夏日弄潮戏水,沙滩日浴,别有情趣。也可乘坐飞艇,驶出象山外海,体验大海一望无垠的博大,尤其是那大海的日出,一轮新阳从海平面喷薄而上,金光万道,何等壮观。

西侧海滩

西侧海滩,怪石嶙峋,百态千姿,有酷肖之狮首山,余则若虎若豚,不一而足,风暴袭来,波涛汹涌,白浪排空,似千军万马,动魄惊心。其上悬崖,为景区之侧峰曰巾峰,峰若儒生之巾故得名。峰上有块遥望归航的巨石,是渔家女的“望夫石”,它使人们回忆起渔家过去的苦难史。望夫石北还有明清时期的古炮台遗迹,四个炮眼中的四尊古炮窥视着入港的海面,明清时期曾在靖海抗倭的海防上立过功,历历在志。自宋文天祥登峰望帝之后,历代不少名士文人在此记史刻壁,留下了有名的书法诗文百余处,内容丰富,书体各异,形成莲花峰摩崖石刻群,被称赞为不朽的石头史册,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代名家刘海粟、老舍、赵朴初、关山月、启功等也为莲花峰添色增辉。近几年我们也接待过杨尚昆、乔石、宋平、赛福鼎等二十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

文化内涵

莲花峰不仅海色山光,秀丽多姿,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有明清古建筑“忠贤祠”、“观海楼”、“崇文亭”;纪念性建筑“万人冢”、“文公石雕像”等。“忠贤祠”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道光拓建为“莲峰书院”,该祠匾联林立,尚有文天祥手书刻石二幅,使瞻仰者流连忘返。至于另一省级文物“万人冢”则是抗战时期日军残杀渔民的历史罪证,现为陵园式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莲花峰蕴涵着忠烈正气,启迪后人,把人们引入哲理的海洋,激发着人们爱国爱乡之情,游览一番,终生受益。她吸引着海内外的游客,观光团络绎不绝。年游客量接近50万人次。

古莲花峰石

我们面前竖立的就是“古莲花峰”石。说起它,可有一段动人的故事。据《潮阳县志》记载,文天祥1278年11月带兵转战于粤东一带,追随宋朝的小皇帝昰来到海门莲花峰。当时该峰尚未正式命名。文天祥登上峰顶望帝舟,只见苍海茫茫,水黑云寒,觅不到帝舟踪影,对岌岌安危的宋王朝感慨万分,不禁顿足长叹,顷刻间足下巨石裂成了莲花瓣状。故有今天的“莲花峰”。随后,文天祥遂用剑在安营造饭的石头上刻上“终南”两字。终南的南字内“?薄笨涛?“午”,意为文天祥到此时恰好是正午时分。文丞相其意是要誓死抗元,敬忠于宋王朝。“臣心一片磁钟石,不指南方不具添”,这刻骨铭心的诗句已道出文丞相“终南”的含义。

绕过“古莲花峰”石,有“崇文亭”。亭中有一独脚联:水远天空开云种玉嫌山浅”,作者已失考,至今尚未有珠联璧合的下联。各位若是有兴趣,不妨试试对一下,或许你的大名会刻于此,与英雄一样名扬千古。

转过崇文亭,便到了文天祥望帝处。“少帝旌旗极目中,孤臣血泪盈怀抱”。此刻,当我们站立于“望帝处”,看到茫茫的大海,心绪难以平静,隐约中听到了当年英雄灵魂的呼喊。清驻潮阳县令臧宪祖于石一侧吊七律:“丞相勤王到海涯,精忠踏碎石莲花”,说的就是文天祥与莲花峰的传说故事。 “龙”、“虎”石刻

顺着弯弯小路,朝东峰门拾阶而下,峰门两侧有清光绪年间留下的“龙虎双厢”。右侧“龙”字是练江使者陈尚发所题,其书一气呵成,若骄龙腾飞于九天之上。而左侧“虎”字,系清抗法名将——黑旗军首领刘永福所书,一笔写就,势若双眼圆睁之猛虎。两者都是用象形草书写成,呈现出生龙活虎气概轩昂的风格。我国现代书画大师刘海粟当年观此两字,深为感触,遂挥毫题下了“云龙风虎”四字。好一个风云际会,给“龙虎双厢”注入新的活力。

文天祥雕像

矗立于我们面前的是文天祥的石雕塑像,“文信国公”是文天祥的谥号,谥号是古代有地位的人死后,皇帝给他另取的称号。石像高16米,由74块不同规格的花岗岩石雕筑而成,塑像神态凛然,巍巍眺望,有气吞山河之感,令瞻仰者肃然起敬。

忠贤祠

忠贤祠是纪念文天祥和南宋遗臣隐士张鲁庵而建的。张鲁庵名奂,海阳县人(今潮安县人),少年即为博士弟子,精通易理。宋亡后,誓死不侍元,带着琴书隐居于莲花峰。张鲁庵的隐退虽与文天祥精忠报国的行为完全不同,却和文天祥一样表现了信仰坚定的气节,真可谓殊途同归了。

万人冢

最后,请大家参观“万人冢”。它记载了日寇侵华的罪恶暴行和海门人民的辛酸血泪史。1941年3月,日寇兽蹄踏入海门城,开始了惨绝人寰的血腥统治。使素有“耕三渔七”,美丽富饶的海门镇变成人间地狱。日寇封锁渔港,禁止渔民出海捕鱼,统制物资,在各通行要道设置关卡和哨棚,稍有不顺意,即施以刑。据不完全统计,日寇在短短的三个月内,烧毁民房1400多间,炸毁渔船460多艘,至少有570人被活埋,140多人被砍头,烧死和沉海的更是不计其数。

至1943年夏,遭日寇酷刑致死、饿死者达18000多人。由于死尸横街塞巷,尸体难以辨认,善堂收尸时,无法清楚记其名姓,只能插签排号,扛往红沙窟稍作掩埋。这就是海门人民哀记的1943年“海门排号年”。抗战胜利后,由好心人士倡举,将葬于红沙窟的18000多具死难海门同胞的尸骨葬于莲花峰侧山坡,建成“万人冢”。“万人冢”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它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让人们牢记历史,珍惜现在,开创未来。[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