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莫村镇是肇庆市德庆县北部重镇,也是广东省268个中心镇之一。全镇幅员面积269.5平方千米(2017年),辖2个居委会、15个村委会,总人口29670人(2017年)。位于美丽富饶的悦城河上游,西北与封开、怀集和广宁县接壤。镇内交通发达,省道悦怀线贯穿全镇;商贸繁荣,是周边县镇物资重要集散地;资源丰富,以水电和瓷土为龙头的资源成为推动全镇经济发展的大动脉。

中文名称 莫村镇

外文名称 Mo Cun Town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德庆县

面 积 269.5平方千米(2017年)

目录

经济

全镇经济基础得到夯实,工业效益明显提高,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济稳步推进,基础设施日臻完善。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4亿元,财政收入268.7万元,人均收入4165元,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镇正阔步朝宽裕小康镇迈进。至2009年6月全镇共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7920万元,比2008年增长7%,实现工业总产值7740万元,比2008年增长9%,实现农业总产值7740万元比2008年增长9%,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116元,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镇正阔步朝宽裕小康镇迈进。

农业

积极实施“农业稳镇”的战略,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按照种植上突出效益,养殖上突出规模,花卉上突出档次,进一步压缩一批低效种养项目,2003年,全镇共调整农田1300亩,大力发展经济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的沙糖桔、富贵竹的种植和金福山地鸡、虎纹蛙的养殖等特色产品。发展了三个规模较大的“三高”农业示范基地:大田云首村属山场发展2460多亩综合三高农业基地,主要种植柑、橙、南药及养殖业;大灯笼山场、平岗山场发展6000多亩的白榄基地;大灯笼养鸡走廊发展10万只金福山地鸡基地。创办了一批“短、平、快”种植示范点,在光明梅坑、古楼学唐等地创办100亩以上的连片西瓜、蔬菜种植示范点,双栋大碗垌100多亩的富贵竹基地,共发展“短、平、快”项目1350亩。积极发展农户参与种养业,参与的农户达1000多户,扶持种养大户20多户。2003年,全镇养殖金福山地鸡18万多只,养殖优质鸭20000只,养殖瘦肉型猪6500千头。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围绕巴戟,肉桂、佛手等农产品建立一批农产品的深加工业,提升了农产品的含金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全镇从事巴戟加工户数1500多户,占全镇总户数38%,成为远近闻名的巴戟加工之乡,年加工销售巴戟1000多吨,年产值2000多万元,产品远销广州、广西玉林等全国各地。

工业

大力实施“工业强镇”战略,加快发展民营经济,鼓励民营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科技含量,帮助民营企业狠抓内部管理,扩大市场,促进民营企业效益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全镇共有各类企业家,其中镇办企业200多家,形成以电力、塑胶、铸造和木制品为支柱产业的工业体系,2003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3.47亿元。 莫村充分利用山区资源丰富的优势,全镇可供开发的水力资源6000千瓦,瓷土储藏量达1亿吨以上。丰富的水电和瓷土能源,成为莫村推动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助推器。积极实施“以电带厂、以厂促电”的工业发展路子,采取“以商引商”的办法和“让利求发展”的双赢思想,不断优化投资环境,降底投资成本,2003年共引进新项目7个,资金2800万元,招商引资的突破性进展,成为莫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个体私营经济蓬勃发展,有个体工商户568家,从业人数958人,其中较具规模的私营企业有26家,工业产值达1.8万元。莫村铸造业始于道光初年,具有160多年历史,素有“铸造之乡”的美誉。莫村铸造业通过合股、合资等多种形式,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使这一传统产业成为莫村的支柱产业,已发展到18家,从业人员达800多人,技工100多人,年产铸件3000多万件,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产品驰名内外,远销广州、开平及全省各地。

招商引资

2009年德庆县莫村镇坚持把招商引资放在经济工作首位。工作中,首先,突出两个“大”字,一是突出上大项目;二是突出大员上前线,由书记、镇长亲自挂帅,拉项目,跑资金。其次,发挥“优势”搞突破,一是发挥资源优势;二是发挥区位优势;三是发挥乡情、亲情网络优势。2009年初,引进投资500多万元的太宪环保新型的砂砖厂。2009年我镇贡柑、砂糖桔种植面积已达到25133万亩,预计产量高达6437万斤,生猪养殖大户也达到了150多户等可喜的场面,年加工销售巴戟4500多吨,年产值4500多万元,产品远销广州、广西玉林等全国各地。

特色资源

莫村充分利用山区资源丰富的优势,采取“以商引商”的办法和“让利求发展”的双赢思想,2008年我镇不断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发展主导产业,优化种植结构,继续发展壮大沙糖桔、贡柑优势,实行连片种植,到2009年6月止,全镇已种植柑桔2万多亩,新发展贡柑超过4000亩;二是搞好高产优质蔬菜示范点(光明种植黑皮冬瓜28亩,古楼、光明、双栋种植茄瓜60亩)三是搞好农产品流通与销售,积极引进订单农业,确保农民利益,解决农民后顾之忧;四是农技推广力度加大,渔业、畜牧业、副业全面发展;五是抓好农业技术培训和推广工作,做好农业咨询服务,大力推广良种良法,抓好农作物的栽培及病虫的防治。共印发资料8500多份,开展农业技术讲座18期,参培人次达4700多次。2008年莫村镇继续实施“工业强镇”的战略,狠抓民营企业的发展,鼓励民营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科技含量,帮助和引导民营企业狠抓内部管理,扩大市场,促进民营企业效益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抓好我镇瓷土开发、铸造业、塑胶业、等特色产业为龙头,重点抓瓷土矿开发,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作为我镇支柱产业的地位。利用矿山瓷土的优势,带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扩大对巴戟、肉桂、佛手等农副产品的深加工,提升农产品的含金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年加工销售巴戟4500多吨,年产值4500多万元,产品远销广州、广西玉林等全国各地。

城镇建设

莫村镇抓住被列为省中心镇这一历史机遇,成立镇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结合莫村实际,精心绘制蓝图,按照“小城镇,高品位”原则,加快中心镇规划建设,推进莫村城市化进程[1] 。已建成三大开发商住区、三个住宅小区和一个教师村、三个集贸市场、一个教育区,面积由1997年的0.28平方公里扩增到2.8平方公里。现已聘请肇庆市规划设计院对圩镇进行总体规划修编,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力争30年不落后。按照“拓新改旧,西工东政,南居北商”的布局,将在圩镇西部建工业区,东部建行政区,北部建商贸区,南部建住宅区。积极争取各机关单位参与城镇化建设步伐,像工商、财政、国税、地税、中心小学等单位,都在省道莫悦线两旁新建了高标准办公楼或教学楼,以新的集贸市场为中心的第三开发区建设初具规模。同时加快基础及配套设施和旧城区改造,建成高标准的莫村文化广场,合理调整了原来不规范的小区布局,对圩镇内的残旧、违规建筑等按总体规划进行改建,使圩镇内的建筑物能达到布局合理,整齐美观的效果,整个圩镇面貌焕然一新。抓好美化亮化绿化工作,对镇容镇貌进行大整治,加强对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工业废水和工业废渣的处理,初步建成高品位的小城镇。

文化教育

莫村中学创办于1940年,是一所具有60多年历史的乡镇完全中学。 面积2.4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雅,古木参天;教室宽畅明亮,书声朗朗;教学楼、实验楼、教师宿舍楼整洁漂亮。莫村镇党委、镇政府十分重视抓教育,坚持"科教兴镇"战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教学条件和教师待遇。莫村中学教学质量一年上一个台阶:初中升高中考入重点中学人数历年来名列乡镇中学第一;高考连续五年创新高。莫村中学多年被县评为“优美环境学校”、“教书育人先进单位”;2002年被授“肇庆市高考先进单位、高考培优先进单位”。 总资380多万元中心小学在9月底已投入使用,并对学校周围的环境也进行了绿化、美化,进一步完善其他配套设施的建设。进入肇庆市一级中学莫村中学又加足马力,力争再创佳绩。莫村镇委镇府对莫村中学旁的粮所征地工作正在紧锣密鼓之中,进一步扩大莫村中学的面积,各种配套设施也在完善,莫村教育正在崛起之中。

视频

莫村镇车牛村广场舞联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