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莊烈愍皇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莊烈愍皇后

莊烈愍皇后又稱愍周皇后。(1611年—1644年),崇禎帝皇后。甲申國變,於坤寧宮自盡殉國,與崇禎帝合葬于思陵。孫承恩《思陵典禮記》記載:「後生辛亥(即1611年)三月二十八日子時。」「初為信王妃,曉書畫,亦諳藥性,在潛邸,與上甚和莊,既冊立,協謀去魏逆,稱賢功。」

簡介

莊烈愍皇后(初諡孝敬端皇后,南明朝廷諡孝節烈皇后)(約1616年—1644年),籍貫原為蘇州,之後舉家遷往順天府大興縣,家境清貧,以父親行醫為生。天啟年間(1621年-1627年),以美貌被選入明熹宗的五弟—信王府第為信王王妃。1627年,明熹宗駕崩,無子,遺詔由五弟信王繼位,是為明思宗,而周氏也成為皇后。[1]

基本介紹

周皇后是位美麗端莊的女子,皮膚潔白如玉,國色。《崇禎宮詞》記載她:「皇后顏如玉,不事塗澤」。《舊京遺事》記載:「烈皇后聖質端凝」,「皇后玉體,從容而定。初無金張四性之心,及進謁至尊之前,神人佑助,國色朝酣,見者識其有鳳翥之貴矣」。陳文莊仁錫,嘗舍於周皇親家,後少時出見仁錫,奇其容貌,謂後父曰「君女,天下貴人!」 周皇后年少時,「嘗歲時出拜親故,當之者輙暝眩不自持,貴後始知其異」。周皇后也是位仁心賢德的女子,掌管後宮之後,特別節約,削減了不必要的花費,也不為自己的親屬在皇上那裡乞討恩澤。即使逢年過節,大臣命婦們入朝參賀,她所給的賞賜完全按照禮節規定,從不濫加施予。

後宮

周皇后個性嚴慎,和明思宗之間的感情很好。而除周皇后以外,明思宗還有兩位寵妃—田貴妃和袁貴妃。袁貴妃在周皇后面前處處謙退,對宮中內外皆謹慎以待,因而和周皇后相處融洽,但最受寵的田貴妃,雖然藝壓群芳,但不曾討好周皇后,對待周皇后也不向袁貴妃一般謙慎,因而周皇后和田貴妃之間經常是一觸即發,而身為執掌六宮的皇后,周皇后亦常藉助宮中禮法來使田貴妃難堪。

崇禎十三年(1640年)正月元旦,依明宮慣例,宮中嬪妃都需在元旦當天至交泰殿向皇后朝賀,田貴妃也不例外,當田貴妃所乘坐的翟車停在交泰殿殿檐下後,周皇后雖然獲通報,得知田貴妃正在殿外準備向自己朝賀,卻故意不傳旨召田貴妃進殿。當時正值嚴冬,殿外風雪交加又天寒地凍,周皇后也可降旨取消朝賀禮,但被拒於殿外的田貴妃,只能在風雪中繼續等待周皇后召見。一段時間後,袁貴妃也來到交泰殿外,經通報後立即獲准進殿,且和周皇后相言甚歡。許久,待袁貴妃離去後,周皇后才宣田貴妃進殿,行朝賀禮時,周皇后沉着臉不發一語,田貴妃行完禮後只能默默退下。事後,田貴妃回到承干宮中,向皇帝哭訴周皇后的冷遇,聞後怒不可遏的明思宗便來到交泰殿與周皇后理論,於是明思宗與周皇后之間發生嚴重的衝突,之後明思宗冷靜下來,委婉的向皇后賠誠,而為了維護周皇后的尊嚴,明思宗便命田貴妃出居啟祥宮反省過錯。且整整三個月不再召田貴妃侍寢。

同年春日,明思宗和周皇后一同在永和宮賞花,由於永和宮旁便是田貴妃往昔居住的承干宮,周皇后因此想起許久不見的田貴妃,便請明思宗召田貴妃一同賞花,明思宗聞後漠然不語,這時周皇后對明思宗說以前這樣對待田貴妃,只是為了折一折她的傲氣,既是為她好,也是為大明江山社稷着想,並沒有私人恩怨,但明思宗還是不肯答應。周皇后便命宮女用車去將田貴妃迎來,而田貴妃來了以後,周皇后與之相言甚歡,仿佛什麼事都沒發生過,使得明思宗更加佩服周皇后的心胸。

結局

崇禎十七年3月18日清晨,李自成率軍攻陷京城,明思宗欲召見文武大臣決定御駕親征,但無人前來,明思宗便決定出逃,但當明思宗帶着總管太監王承恩及最後僅存的一批太監,決定由正陽門出奔時,看見正陽門上掛著三個白燈籠,便決定返回內宮。當晚,紫禁城被攻陷,守衛彰義門的太監曹化淳開門迎敵,李自成的軍隊湧入紫禁城中,消息傳來後,身處後宮的明思宗對周皇后說道:「大勢已去。」

周皇后難過的說道:「臣妾服侍陛下已經十八年了,至些年來臣妾曾勸戒過陛下,但陛下不聽,才會有今日啊!」說完便抱着皇太子朱慈烺和皇次子朱慈炯痛哭。

之後明思宗將連同皇太子在內的三個兒子分別託付到勛戚周奎(周皇后之父)、田弘遇(田貴妃之父)家中,然後命周皇后、袁貴妃自盡(寵妃田貴妃已在前一年病逝)而周皇后領命後,便回到自己的寢宮坤寧宮上吊自殺身亡。同日上吊自盡的還有前朝皇后—懿安皇后。幾天以後,3月21日叛軍發現了在景山上吊自盡的明思宗屍首,於是連同周皇后的遺體一同移出紫禁城,在東華門外示眾。4月4日,昌平州吏趙一桂等人將明思宗與周皇后的遺體葬入田貴妃的園寢之中,入關後的清朝以「帝體改葬,令臣民為服喪三日,諡曰端皇帝,陵曰思陵。」而周皇后也被追諡為孝敬貞烈慈惠莊敏承天配聖端皇后。

順治十六年十一月,以「興朝諡前代之君,禮不稱,數不稱宗」為由,去懷宗廟號,改諡莊烈愍皇帝,改諡周皇后莊烈愍皇后,而南明則追諡為孝節貞肅淵恭莊毅奉天靖聖烈皇后。

子女

皇太子朱慈烺。

懷隱王朱慈烜,早殤。

定哀王朱慈炯。

坤儀公主(待考)。

昭仁公主。(一說袁貴妃生)

長平公主朱徽娖。

關於長平公主的生母,之所以會引發是否為周皇后的疑問,因為明史將公主的年齡記為甲申年十六,因此,有些人按實齡算,便說其生於1628年,有些人按虛齡算,便說其生於1629年。實際上,《崇禎長編》明確記載「崇禎三年(1630年)庚午十月甲戌,皇第一女生,中宮出。」又於崇禎十六年的記錄里說:「帝諭禮部:u2018朕長女年已及笄,禮宜擇配,卿部榜諭官員軍民人等,年十四五歲,品萃端良,家教清淳,人才俊秀者,報名,赴內府選擇。u2019皇長女婚禮應用府第及冠服等儀,敕所司如例造辦。」

而公主年紀,甲申年十六的說法僅僅存在於明史,其餘史籍均作年十五,並都寫明為周皇后所出,與《崇禎長編》記錄公主生於「崇禎三年,中宮出」相符。因此明史應是記錯了公主年齡。

《長平公主誄》:長平公主者,明崇禎皇帝女,周皇后產也。甲申之歲,淑齡一十有五。

《人海記》:長平公主崇禎周皇后所出,甲申春,年十五。

《明季瑣聞》:長平公主,毅皇帝周后出也。名徽妮。崇禎甲申,年十五,議降周太僕子世顯。

《春明夢余錄》:公主名徽娖,明思宗女,周皇后產也。甲申年十五,傷後臂肩際。

《明宮詞》:帝入壽寧宮,長平公主年十五,方哭。

所以,公主生於崇禎三年(1630年),周皇后出,甲申年虛齡十五,應是無疑的。

至於傳說長平生母乃王順妃,王順妃為信王府的選侍,生下長平後血崩而亡,公主遂被周皇后收養的故事,實際並無任何史料出處,最早來源只是一段杜撰的小說情節,出自1996年林佩芬所著《天問·明末春秋》,卻被後人廣泛引用。

附《明末春秋》相關情節

林佩芬著.天問:明末春秋(上冊),文匯出版社,1996年03月第1版。

話才說完,一個宮女進來報喜:「啟稟皇后,王選侍生了——是位公主!」「哦,太好了!」一聽這喜訊,周皇后高興極了,王選侍本是她的貼身婢女,個性柔順忠實,主僕間的感情一向很好,在崇禎皇帝還是信王的時候,她被選為信王妃,王選侍就跟着她進了信王府,做了選侍。後來。熹宗薨逝,因為三個兒子全都夭折,所以傳位皇弟信王,她也就順理成章地被立為皇后,王選侍則依舊為選侍。去年兩人先後懷孕,時間上差了兩個月左右,到了今年,便是兩個小生命先後來到人間了。

原先派去給王選侍道喜、賞賜的秀香卻慌慌張張地三步並做兩步跑了回來。她跑得滿臉通紅,一進宮門,幾句話更是講得上氣不接下氣:「啟稟皇后王選侍她……血崩……」「什麼?」周皇后一聽,心中立刻一驚,連忙問着:「怎麼會……」秀香幾乎哭出聲來:「奴婢才到那裡,接生的產婆都已經急得團團轉了……奴婢不懂那些,只有跑了回來……」周皇后立時打斷她的話,沉聲的吩咐侍立的太監道:「快召太醫……」一面又回頭吩咐幾個老成的嬤嬤們道:「秀香是個小姑娘,還是你們過去看看才使得上力,產後血崩可不是件小事!」於是,這一天,她的情緒整個的陷入了焦慮與不安中;一邊不停的派出太監、宮女們來來回回的去看望王選侍的狀況來向她報告,一邊又是唉聲嘆氣,又是焚香向天禱告的折騰了一天,直到黃昏時分,崇禎皇帝結束了和臣下們的談話,來到坤寧宮中,她才勉強的藏起愁容,強扮起笑臉來迎接。

她用徵詢的眼光看着崇禎皇帝,臉上卻流露着乞求的神情:「賞王選侍一個u2018妃u2019位吧!」話雖出口,心中卻沒多少把握,因為,以宮中的慣例,如果生的是皇子,生母即使出身寒微,封妃的機會還是很大,但如果生的是公主,一切就難說了;可是,此刻的崇禎皇帝懸念着國事,根本心不在焉,也就無可無不可的隨口應了一句:「好吧!就封她個妃吧!你替我想個名號,明早上朝我就叫人辦去!」這下,周皇后喜出望外,立刻拜倒在地:「謝萬歲爺——臣妾先替王選侍謝萬歲爺隆恩!」說着,隨即吩咐身後的一個宮女道:「你快去紿王選侍報喜,告訴她萬歲爺已經答應封她為妃了,讓她安心靜養吧。」

帝後軼事

崇禎二年二月四日,周皇后為崇禎帝生了皇太子。這自然使崇禎帝十分高興,這也是他們夫妻恩愛的象徵。明王朝歷時近三百年,共十六個皇帝,以前的中宮除了孝宗張皇后,均未有生子者。因此崇禎朝中宮生子也算是個例外。中宮都成婚早,隨着年長和嬪妃的增加,這些皇帝大都喜歡和年輕貌美的嬪妃待在一起,這自然就大大減少了和中宮待在一起的時間。這正是以前絕大多數中宮無子的重要原因。由周皇后破例生子這一點也可以看出,她和崇禎帝的感情是較深的。

夏季的某一天,周皇后穿着薄如蟬翼的暑衫在梳洗,崇禎帝躡手躡腳地走到她身後,撩撥她的頭髮。周皇后隨手往後一甩,差一點打在崇禎帝的瞼上。這時恰巧一個送瓜果的內侍看到了,周皇后十分窘迫,崇禎帝則一笑了之。

因農民軍掘毀鳳陽皇陵,崇禎帝減膳撤樂,不吃肉食,以示與天下將士共甘苦。周皇后見崇禎帝形體日益消瘦,十分心疼,便親自烹製了些帶肉的食物呈進,結果被崇禎帝拒絕。這時恰好崇禎的外祖母來宮中,對崇禎帝說,自己夜裡做夢時見到了孝純太后,說到崇禎帝一天比一天消瘦,竟流淚不止,並說:「為我語帝,食勿過苦。」這顯然是借崇禎帝生母來勸崇禎帝。這時周皇后送來肉食,崇禎帝思念到生母,又為周皇后母女的厚意所感動,遂向生母畫像拜了又拜,然後才進餐。他和周皇后「相向而泣,淚盈盈沾案」。

坤寧宮太監秦氏,一日周皇后問他識字否,他說不識,周皇后就寫幾個字教給他,過一會兒再問,他又忘了。周皇后便罰他跪在台階上。崇禎帝笑嘻嘻地對他說:「我向先生求求情,請她對你免罰,怎麼樣?。周皇后則邊笑邊嗔道:「壞了學規。」這個小宦官遂謝恩而起。

周皇后也有與崇幀帝不和的時候。有一次二人起了爭執,崇禎帝對周皇后大罵。周皇后不敢罵崇禎帝,便直呼」信王!信王!」而不稱他皇上。還有一次,二人在交泰殿話語偶不合,崇禎帝一下子將周皇后推倒在地。周皇后本來就身體瘦弱.從來不曾受此屈辱,遂數日臥床不起,也不吃飯,甚至要自殺。崇禎帝馬上就感到很後悔,便命宦官賜給她一床貂皮褥子,並問候起居。周皇后這才勉強開始進食。

有一次,田妃因過而被崇禎帝斥居啟祥宮,三個月未予召見。這對田妃是個很嚴厲的懲罰。有一天崇禎帝和眾后妃一起賞花,周皇后請崇禎帝也把田妃召來,崇幀帝未答應。這時周皇后便自作主張,派車子將田妃接至花園,大家遂和好如初。田妃為此十分感謝周皇后的厚道。

眾后妃之間自然也少不了——些爭風吃醋的事。有一天晚上崇禎帝宿於袁女己處,周皇后已預先得知。第二天周皇后見到崇禎帝,問道:「昨宿於何處?」崇禎帝頗感難堪,「囁嚅久之」,終於說出了一個字:「袁。」周皇后佯裝笑了笑,便未再說什麼。

宮中很少演戲。十七年間,宮中只演過兩次戲,一次在崇禎五年周皇后生日時,召來戲班演了五六出《西廂記》,另一次在崇禎十四年,演《玉簪記》一兩齣。每當此時,後宮諸色人等幾乎傾巢而出,崇幀帝也到場坐上一會兒。宮中有專設的戲台,以前宮中經常演戲,崇禎朝大概是最少的了。

相關史料

《綏寇紀略》

上重周后賢,伉儷恩甚備。先是,熹廟大漸,魏忠賢忠賢自如罪過大,左右皆其黨,有它謀。懿安戒上以勿食宮中食。後從戚畹家取所作干樹進之。周氏先世吳人,父奎以繼室丁夫人生後,家貧,躬自操作,然不苟言笑。嘗歲時出拜親戚,當之者暝眩不自持,貴後始知其異。早歲從上更艱難,既定,首減椒房用度,修內治,裁抑外家恩澤。宮中禮數,數十年矣,賜黃乃敢服。丁夫人入拜畢,始行家人禮。後見母之為己屈也,而泣。欲太子報之,左右諍曰:此天下主,不可,遂止。後性慎,嘗以京師急,微言曰:吾在南尚有一家居。上問從何知,不語。它政事弗參預也。

《明史·卷一百十四 列傳第二》

莊烈帝愍皇后周氏,其先蘇州人,徙居大興。天啟中,選入信邸。時神宗劉昭妃攝太后寶,宮中之政悉稟成於熹宗張皇后。故事:宮中選大婚,一後以二貴人陪;中選,則皇太后幕以青紗帕,取金玉跳脫系其臂;不中,即以年月帖子納淑女袖,侑以銀幣遣還。懿安疑後弱,昭妃曰:「今雖弱,後必長大。」因冊為信王妃。帝即位,立為皇后。

後性嚴慎。嘗以寇急,微言曰:「吾南中尚有一家居。」帝問之,遂不語,蓋意在南遷也。至他政事,則未嘗預。田貴妃有寵而驕,後裁之以禮。歲元日,寒甚,田妃來朝,翟車止廡下。後良久方御坐,受其拜,拜已遽下,無他言。而袁貴妃之朝也,相見甚歡,語移時。田妃聞而大恨,向帝泣。帝嘗在交泰殿與後語不合,推後仆地,後憤不食。帝悔,使中使持貂裀賜後,且問起居。妃尋以過斥居啟祥宮,三月不召。一日,後侍帝於永和門看花,請召妃。帝不應。後遽令以車迎之,乃相見如初。帝以寇亂茹蔬。後見帝容體日瘁,具饌將進,而瀛國夫人奏適至,曰:「夜夢孝純太后歸,語帝瘁而泣,且曰:u2018為我語帝,食毋過苦。u2019」帝持奏入宮,後適進饌。帝追念孝純,且感後意,因出奏示後,再拜舉匕箸,相向而泣,淚盈盈沾案。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暝,都城陷,帝泣語後曰:「大事去矣。」後頓首曰:「妾事陛下十有八年,卒不聽一語,至有今日。」乃撫太子、二王慟哭,遣之出宮。帝令後自裁。後入室闔戶,宮人出奏,猶雲「皇后領旨」。後遂先帝崩。帝又命袁貴妃自縊,系絕,久之蘇。帝拔劍斫其肩,又斫所御妃嬪數人,袁妃卒不殊。世祖章皇帝定鼎,諡後曰莊烈愍皇后,與帝同葬田貴妃寢園,名曰思陵。下所司給袁妃居宅,贍養終其身。

有宮人魏氏者,當賊入宮,大呼曰:「我輩必遭賊污,有志者早為計。」遂躍入御河死,頃間從死者一二百人。宮人費氏,年十六,自投眢井中。賊鈎出,見其姿容,爭奪之。費氏紿曰:「我長公主也。」群賊不敢逼,擁見李自成。自成命中官審視之,非是,以賞部校羅某者。費氏復紿羅曰:「我實天潢,義難苟合,將軍宜擇吉成禮。」羅喜,置酒極歡。費氏懷利刃,俟羅醉,斷其喉立死。因自詫曰:「我一弱女子,殺一賊帥足矣。」遂自刎死。自成聞大驚,令收葬之。

《舊京遺事》

中宮周娘娘質厚少文,以恭儉起關雎之化,宮中翕然從風。

毅宗烈皇周氏,鍾祥茂苑,天啟中選於龍邸,時皇太后崩,神廟劉昭妃主太后事,中宮之政,稟成於張皇后。烈皇后聖質端凝,少頎頎之美,張皇后欽遲之意見於色端。昭妃曰:今信王殿下,睿質方沖,黃花女得婚姻配合,自然長大,合得配信王。贊襄之下,乾坤因而定位矣。初,嘉定伯以窮售醫,而醫頗不售,家尤日窮。皇后玉體,從容而定。初無金張四性之心,及進謁至尊之前,神人佑助,國色朝酣,見者識其有鳳翥之貴矣。崇禎元年,聖上即祚,皇后正位宸極。甲申之變,遂為一代烈母。體泉芝草,豈偶然哉?

《彤史拾遺》

上念寇禍,茹蔬斷庖割,後見上體瘁,具酒肴,為上解。菜上,接瀛國夫人奏。瀛國夫人者,孝純太后母也。瀛國夜夢孝純歸語上瘁而哭,言動舉止如平時。又云:「翼日有為解菜者,上勿卻也。」上持奏入宮,見後解菜,驚詢曰:「汝何以為此,豈亦有所聞耶?」曰:「無有。」因念先後慈在冥冥,尚保惜至此。乃出奏示後,再拜舉箸,相向哭,淚溢盤槅。

後家本節嗇,而入典宮政,務減儉,裁宮中縻費,不為外家乞恩澤。即歲時大臣、命婦入朝賀,亦賞賚必以禮。時天下饑饉,府庫虛。上憂勞議節用,而後所行合上意,上甚敬之。初,神廟以孝養故,設兩宮百戲,自宮中舊戲,以及民間爨弄,無不備。至是悉裁革,而獨留舊戲承應。如所稱過錦戲者,仿佛古優伶供養,取時事諧謔,以備規諷。時旱蝗,中州賊大起,戲者作驅蝗及避賊狀。後見之,徐謂上曰:「有此耶。」因掩面泣,上亦泣,是日遂罷戲。(原評曰:後語只三字,而仁心、靜質、減言、嗇事種種聖德無一不見。)

後嚴正自處,而性最仁。母丁太夫人,入宮必先朝後,始行家人禮。後見母之朝己也而泣,欲太子為謝,左右力言不可,乃止。後聞寇漸棘,微言曰:「吾南中尚有一家居」,蓋意在南遷也。上問:「何從知之」,後不語。後凡有所言,不欲盡,且不欲言,外多類此。

《甲申紀事》

嘉定伯周奎,以繼室丁夫人生後。家貧,後尚幼,躬操作,不苟言笑。嘗歲時出拜親故,當之者輙暝眩不自持,貴後始知其異。

《崇禎宮詞》

後有恭儉之德,既定位,首減椒房資用,衣浣衣,內治克修。

後性慎,每裁抑外家恩澤。宮中禮數,加嚴於舊。定位數年矣,賜黃乃敢服。

陳文莊仁錫嘗舍於周皇親家,後少時出見焉。仁錫奇其容貌,謂後父曰:「君女天下貴人。」使以通鑑教之,後以此書最詳貫。

宮眷暑衣從未有用純素者,葛亦惟帝用之,余皆不敢用。後始以白紗為衫,不加蓋飾。上笑曰:「此真白衣大士也,」自後穿純素暑衣,一時宮眷裙衫俱用白紗裁製,內襯以緋交襠紅袙腹,掩映而已。

一日,後忤帝意,帝怒詈之。後憤甚,連呼信王雲。

後本大度,然以田貴威固寵,欲裁之以禮,歲時朝賀,翟車止廡下,良久方進。後御正座受其拜,拜已遽下,矜重無他言。

六月某日,後着珍珠暑衫,每珠五粒,簇一寶石為梅花綴於衫上,對鏡梳洗。帝從後調之,後展手以扞,適為進瓜內侍所見,後深恚焉。

後喜茉莉,坤寧有六十餘株,花極繁。每晨摘花,簇成球,綴於鬢髻。凡服御之物,亦俱挹取其香。

八年三月,後諭蘇州織造太監進草棉紡車二十四具,以教官婢,督責甚力,無一能者,後怒焚之。

後母丁夫人入宮,拜畢,始行家人禮。後見母之為己屈也而泣,欲太子為謝。左右諍曰:「此為天下主,不可。」乃止。

宮眷歲節朝賀,俱穿紵靴,或緞靴。後獨穿棉鞋,從不穿靴,想以示別也。

十一月,袁貴妃偶忤後意,後怒。是夜帝幸翊坤宮,後已聞之亦。次日見帝,後固問曰:「昨宿於何處。」帝囁嚅久之,曰:「袁。」後佯笑,帝默然。

五年,皇后千秋節,諭沉香班優人演《西廂記》五六出。十四年,演《玉簪記》一二出。止此兩次。

內監秦某,年十一,侍帝於坤寧宮。後問曰:「而識字否。」曰:「不識。」後即寫數字教之。少頃以問,俱忘之,罰跪於堦。帝笑曰:「我請於先生,以赦汝何如。」後曰:「壞了學規。」秦遂謝恩起。

帝回宮見後曰:「大事去矣,而為天下母,當死。」後慟哭曰:「妾事陛下十八年,卒不聽一語,今日同死社稷,亦復何恨。」遂自盡。

附:明朝選皇后的八級考試

明朝後宮:想當皇后要通過八級考試。在大明一朝,誰想貴為皇后,就得像今天英語專業考級那樣,四六八級逐級過關,一直考過「八級」,才有資格母儀天下。據《明史·后妃傳》記載,朱元璋汲取歷朝後宮亂政的教訓,於洪武元年修纂《女訓》作為管理后妃的「家法」。在后妃的遴選上,為防範朝中權臣與後宮勾結,規定「凡天子、親王之後、妃、宮嬪,慎選良家女為之,進者弗受,故妃、後多采之民間。」而且偏重於選擇清貧之家的女子,試圖以此輔佐皇帝去節儉勤政。當然,這不過是一個良好的願望罷了。但明代選后妃的制度卻是十分規範,其過程大致分為「八級」,逐級加以篩選淘汰。

第一級是「海選」。在皇帝屆大婚年齡時,派遣宦官到全國各地挑選十三至十六歲之間的良家美少女,從中海選出五千名。這五千人相當於拿到了一張選美「准考證」。皇家則支付若干銀幣作為聘金與路費,令被選少女父母按規定時限送女兒京城應選。

第二級叫初選。這初選得選擇一個大場子,由太監們把少女每百人排成一行,按年齡大小排序,逐一察看後,把那些或稍高、或稍矮、或稍胖、或稍瘦的少女淘汰。這初選便會淘汰掉一千人。

第三級叫複選。一般於初選的第二天,這些初選過關的少女繼續列隊,太監們用十分挑剔的標準,仔細察看每人的五官、頭髮、皮膚,當然也包括「三圍」,只要有一項不合規定,即令「靠邊站」。然後就是讓大家自報門第、姓名、年齡等,以考察音色、儀態,淘汰掉嗓音粗濁、口齒不清、儀態欠雅者。如此又篩掉二千人。

第四級是精選。太監們用尺子細量少女的手足,再讓她們走上幾十步「台步」,看看步姿與風韻。於是,那些腳稍大的,手腕稍粗的,舉止不端的,又遭淘汰。最終留下一千名美女召入宮中繼續參加「考級」。而太監們的使命也至此打上了句號。

第五級是留宮。分頭安排宮中的老宮娥,將美女們逐一「引至密室,探其乳,嗅其腋,捫其肌理」。其體檢的嚴格程度不亞於選「航天員」。通過體檢,確定其中的三百人成為入選留宮的宮女。

第六級是晉嬪。這三百名留宮的美女,由皇帝的特派專員詳細觀察一個月,依據她們的性情言語,判斷是否性格溫柔敦厚,是否具有智慧並且賢惠。據此,再篩掉二百五十人,剩下的五十人便自動晉級為嬪妃。

第七級是「選三」。所謂「選三」,就是由皇太后或太妃從五十人中選出三個供皇帝欽定。這倒有點類似科舉廷試後張榜的「一甲三名」。以明熹宗選後為例,當年由太妃劉氏親召五十人,「與之款語,試以書算詩畫諸藝」後選定三人,即皇后張嫣,貴妃王氏、段氏。

第八級是欽定。劉太妃先把張嫣等三人的美態轉告皇帝,熹宗再親自召見三人,直接進行面試。熹宗見着三個姝艷絕倫的美人,真有些左右為難,舉棋不定,便讓趙選侍決斷。趙建議定張嫣,於是欽定張嫣為中宮皇后,王氏封為良妃,段氏封為純妃。是年,張嫣年方十五。

一般「選三」後陪選的兩名美女,都會被封為貴妃,但也有被賜予金銀幣退回家的。如明光宗當太子時選太子妃,劉大姑與郭氏姐妹進入最後一輪角逐,郭氏老大被選為太子妃,其妹與劉大姑落選,賜給金幣後返回家中。據載,這位劉大姑自感身價百倍,回故里後不願再嫁凡夫俗子,做了一輩子老處女。

令人不無遺憾的是,明朝如此苛刻的選後制度,選出來的后妃終未能輔佐朱元璋的子孫們,保住那大明的一片江山。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