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草莓灰霉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草莓灰霉病

中文名称:草莓灰霉病

外文名称:Strawberry Gray Mould

为害作物:草莓

为害部位:叶片、花器、果实、叶柄、果柄

病原:灰葡萄孢

草莓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菌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草莓上的病害。主要危害草莓花器、果实、叶柄和叶片,不同部位表现症状不尽相同。叶片受害症状在发病初期老叶形成"V"字形黄褐色病斑,随着病害加重,叶片焦枯死亡。花器侵染一般先从萼片基部开始,花器变褐干枯,严重时产生浓密的灰色霉层。幼果主要是果柄、果面被侵染,严重时变褐干枯,形成僵果;成熟果实发病初期果实呈水渍状,后颜色加深,果实腐烂,表面产生浓密的灰色霉层。叶柄、果柄被侵染时,首先局部变红,后变红部位出现浅褐色坏死干缩,严重时叶柄可产生稀疏的灰霉;而果柄病斑可通过萼片蔓延到果实,严重时果柄枯死。

草莓灰霉病是草莓生产中一种常见的病害,随着草莓生产的发展,对草莓的危害日益严重,以大棚栽培发生最重,一般减产20-30%,重者在50%以上,甚至绝收。 中国上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草莓灰霉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2-5 月、11-12月。年度间2-3月的月日照时数小于100小时或4月的日照时数小于120小时的年份发病重。

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方法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综合应用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进行防治。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草莓灰霉病

外文名称:Strawberry Gray Mould

为害作物:草莓

为害部位:叶片、花器、果实、叶柄、果柄

病原:灰葡萄孢

症状

主要为果实,也侵害叶片和叶柄。发病多从花期开始,病菌最初从将开败的花或较衰弱的部位侵染,使花呈浅褐色坏死腐烂,产生灰色霉层。叶多从基部老黄叶边缘侵入,形成"V"字形黄褐色斑,或沿花瓣掉落的部位侵染,形成近圆形坏死斑,其上有不甚明显的轮纹,上生较稀疏灰霉。果实染病多从残留的花瓣或靠近或接触地面的部位开始,也可从早期与病残组织接触的部位侵入,初呈水渍状灰褐色坏死,随后颜色变深,果实腐烂,表面产生浓密的灰色霉层。叶柄发病,呈浅褐色坏死、干缩,其上产生稀疏灰霉。

病原

病菌孢子梗数根丛生,褐色,有隔膜,顶端呈1~2次分枝,顶端密生小柄,大小为1452.5~3168.2微米×8.5~11.5微米。分生孢子椭圆形至圆形,单细胞,近无色,大小4.2~10.5微米×3.5~7.5微米。有时产生菌核。

发病特点

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随病残体或菌核在土壤内越冬。通过气流、浇水或农事活动传播。温度0~35℃,相对湿度80%以上均可发病,以温度0~25℃、湿度90%以上,或植株表面有积水适宜发病。空气湿度高,或浇水后逢雨天或地势低洼积水等,特别有利此病的发生与发展。另据调查,平畦种植或卧栽盖膜种植病害严重;高垄、地膜栽培病害轻。[1]

防治方法

(1)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落叶

移栽或育苗整地前对棚膜、土壤及墙壁等表面喷雾,进行消毒灭菌,并配合喷施新高脂膜增强药效。

(2)采用高垄地膜覆盖或滴灌节水栽培

选用紫外线阻断膜抑制菌核萌发。开花前期、开花坐果期和浇水前喷药防治,促进果实发育,重点保花保果,协调营养平衡,防治草莓畸形发生,使草莓丰产优质,浇水后加大放风量。使用霉止70---100倍液进行喷雾。(3)发病处理方法一旦发病,应及时小心地将病叶、病花、病果等摘除,放塑料袋内带棚、室外妥善处理。发病后应适当提高管理温度。

参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