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茶阳位于广东、福建交界处,地理位置特殊。这里没有江南古镇那般热闹,反而显得有些凄凉、静谧。这里的水陆交通都很方便,曾有很多客家商人把这儿作为出海的起点,前往印尼、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 茶阳古镇曾经是“大埔县”的老县城,上世纪60年代时突发一场水患,此后就变得落寞、无人问津。天灾无法抵抗,但也正因如此,古镇才会保留着如此浓厚的古韵。

漫步于茶阳古镇的古街弄巷里,并非如江南古镇一般是“青石板路”,而是如今的水泥路,但丝毫不觉的突兀,这条老街全场一千多米,由7条古街组合而成,初建于明清时期,这条街道当时在粤东可是最大、最繁华的骑楼群。 茶阳古镇的“代表”文物,父子进士牌坊,据说这座牌坊是为了纪念明代本地人饶相父子而建立的,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还被称为”丝纶世美“,是一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文化之深厚,绝对值得令你细细品味。 茶阳古镇虽不是风景区,却保留着众多的古建筑,一步一景值得细细品味,虽破败、不精致,却也让我们见识到了什么是“活”着的古镇。 茶阳老街饱经沧桑的骑楼建筑在跨越了繁华与喧嚣之后,依旧故我,不弃不舍。多数店铺已经关门,留下的只是一些杂货铺和靠手艺谋生的行当,如理发店、钟表店、竹器店等。店面鲜少见到有翻修,老街一直保留着泰然自若的气度,彰显出老态龙钟的端庄。 茶阳古镇至今已有490多年的历史。古语云:阳者,乃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据《大埔县志》载:“因地取舍,依山筑城。”茶阳古镇,便因其背靠茶山,处于茶山之南处而得名。旧时闽商乘船,千里迢迢来到茶阳古镇的汀江码头,出卖土货后,再乘船南下至韩江,最后至汕头埠购回各种海外商品。 有句话叫“大埔半城祖屋半城饶”,指的是大埔县城内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是姓饶,广东姓饶的很多都出自大埔;而当时的大埔县城,就是现在的茶阳古镇。 到茶阳古镇旅游,在古镇里感受旧日时光所遗留下来的独特魅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让自己的身体以及心灵感受到放松。在老街上,可从破旧的店面上方那隐约可辨的招牌字样,想象出当年铺号林立的繁华与热闹,想象出人们站在骑楼下购买日用品的情景。 茶阳的骑楼老街,具有一种别样的风情,犹如封存了许久的陈年老酒,让人回味无穷。站在新街一侧,隔着菜地看一溜高高矮矮、一座挨一座挤在一起的老屋,那斑驳的墙面、破旧的门窗,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风雨冲刷之后,仿佛在告诉人们这里曾经有过的繁华和风韵。 茶阳古镇每年发洪水时,大广播里就会放《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首歌,大伙就连忙把一楼的物件全都运到楼上。一般在清明前后发洪水,一年一年,镇上的人们都习惯了。古镇上的骑楼建得很高大,每年水漫茶阳时,是一根根磐石般的楼脚在保护着老城。 朋友回忆说,以前读书的时候,最盼望发洪水了,不用上课。县城后来搬走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一年要淹几次,一般都是2~3米深(入屋)。最厉害的洪水是1996年暑假时发生的,淹了差不多10米,老屋差点没顶,洪水四天后退去,但街上的淤泥差不多有1.2米深,一直清理了半个月才搞干净。

茶阳古镇的一排排骑楼,黛瓦白墙,鳞次栉比。寻常百姓家里,门总是敞开着,院子里总有鸡粪洒满一地。无数的百年老屋里,住着爱听客家山歌的老人。

目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