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茶叶悖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茶叶悖论

茶叶悖论是爱因斯坦1926年发表的一篇论文,描述茶叶在茶杯中当被搅动后的现象:茶叶会游到杯底的中央,而非预想的在螺线型离心力作用下被推动到杯底的边缘。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茶叶悖论

提出人;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提出内容; 解释河岸侵蚀问题(拜尔定律)

提出时间; 1926年

来源

最初的解释来自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926年一篇用于解释河岸侵蚀问题(拜尔定律)的论文。

科学解释

搅动液体使其在杯中旋转,产生向外的离心现象。然而,靠近底部外侧的液体由于于杯壁的摩擦减慢旋转,那里的离心力减弱从而使得压差对水流的作用大于离心力。这就是被称为边界层或更确切为埃克曼层。

由于离心现象,沿边缘的作用力大于中间。如果全部的液体作为一个固体旋转,内部的向心力与外部(向心力)与转速关联,所以就没有向内或向外的运动。

在一个茶杯中,旋转在底部较慢,压力坡度产生并随之产生沿底部的向内的波流。向上一些,液体流向外侧。这个第二波流沿底部向内流从而把边缘外部的茶叶聚集到中央。由于茶叶的重量无法上升,所以它们停留在底部中心。结合第一旋转波流的作用,这些茶叶将沿底部向内螺旋。

可应用于洋流中的漂浮运动。[1]

参考文献

  1. 茶叶悖论,个人图书馆,2016-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