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人格构成(李东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英雄的人格构成》是中国当代作家李东辉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英雄的人格构成
周君海臣约我写一篇关于英雄的稿子,放下他的电话,心中顿感一片茫然,如同一块透明的玻璃落上几滴透明的水珠,原本透明的视觉一下子变的模糊起来。英雄,一时间成了高山顶上一棵云雾缭绕、若隐若现的大树,虽确信他的存在,却难以辩清其真实而具体的本来面目。
受了这么多年有关英雄和英雄主义的教育,也曾将英雄的情节作为人生理想去追求,而今,却不能把握英雄二字的含义,这简直是一种悲哀。
为了不至于贻笑大方,便去翻书,词海把英雄解释为:杰出的人物。这不免让我疑惑,因为我心目中的英雄似乎比词海的解释更复杂一些。英雄是杰出的人物,固然有理,然而,“杰出”二字是一个很泛泛的词语,它可以加在任何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身上,并非英雄独有的特质。英雄所以有别于其他的杰出人物,就在于他有着特定的人格构成和人生信念。
英雄首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在英雄的人格意识中,崇高感与献身精神是他面对社会、人生的制高点与切入点。胸中有天下,舍身济苍生是英雄的情怀。然而理想主义者往往又是一个唯美主义者,这注定了英雄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其崇高感的确认与世俗生活的价值取向之间的相互冲突与撞击,时常让英雄的心灵世界动荡不安。于是,英雄成了一个孤独的行者,他身在红尘中,活在世俗外,理想主义是引领他前行的灯盏,坚持崇高成了他说服自己的理由。
英雄的人生选择是非功力化的。这便是英雄与其他杰出人物的区别所在。“君王自神武,驾驭必英雄。”这两句诗是诗圣杜甫对君王与英雄的社会定位,只是诗圣说的过于堂皇了些。其实,君王所以是君王,就在于他据天下为己有,而英雄所以是英雄,就在于他以天下为己任。
叛逆与反抗是英雄人格的另一特质,面对现实生活中太多的不可改变和如山般命运的欺辱与压迫,英雄是敢于说“不!”的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英雄的本色。生命的尊严在反抗与叛逆中得以完成和体现,这是英雄的自我选择。
读大学的时候,曾看过一幅国画。画面是一座高山,一头老牛,山气势雄伟,高入云端,牛健美壮硕,神态憨拗,山与牛相比如同铁拳之于蝼蚁。然而,牛却不识时务,非要把山顶翻不可。于是,画面呈现出近乎滑稽愚蠢的视觉效应。憨傻的老牛,伸腰绷腿,头角插进岩缝,毫无意义的做功,眼眸中满含悲愤、执拗而又略带伤感的目光。看罢此画,我全无滑稽之感,我的心灵被某种叫做精神的力量震撼了。可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精神,那时我还说不清。二十年后的今天,蓦然想起这幅画作,突然明白了那精神力量的确切含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英雄便是以这样的人生理念在叛逆与反抗中诠释着英雄的人格特质。
英雄人格的救世情节与悲剧意识是英雄主义的两面旗帜,仅就每一个体英雄而言,救世情节与悲剧意识是其一生难以逃脱的宿命。从弑父娶母的神话英雄俄狄浦斯王到人文主义精神的代言人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从逐日而死的夸父到力拔山西气盖世最终自刎乌江的西楚霸王,无疑不是具有强烈的救世情节,而又终将以悲剧告终的杰出人物。无法摆脱的救世情节,和渗入骨髓的悲剧意识是英雄的必然。他的自救是在救世的追求中得以实现的;英雄将人生的缺憾与完美寓于对生命终极价值的追问之中,英雄便是以这样的姿态超拔于世俗之上,特立于红尘之中,独行在理想主义的荆棘路上,然后,就孤独的死去。
台湾学者南怀谨曾对英雄与君子作过一番比较。他说:“英雄只想征服世界,而不想征服自己;君子只想征服自己,而不想征服世界;英雄是把自己的苦难让别人来承担;君子是把别人的苦难让自己来承担。”如此看来,英雄的境界似乎比君子的境界差了一些。我想,南老先生所说的英雄大概是指的那些成功者。诸如帝王将相之辈,功成名就之流,若非如此,我宁愿把君子看作真正的英雄。
江河浩荡东流去,不尽红尘滚滚来。英雄!你在哪里! [1]
作者简介
李东辉,男,1962年生。1984年大学毕业后不久因病导致双目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