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英国救助儿童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北京

英国救助儿童会

英国救助儿童会是一个国际儿童慈善机构,致力于实现儿童权利、为儿童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 是一个非营利、非政治、非宗教的非政府组织

中国项目机构

英国救助儿童会中国项目在中国设有五个办公室。北京代表处,昆明办公室,西藏办公室、新疆办公室及四川办公室(四川办公室是512地震后新开设的办公室;之前的合肥办公室已经关闭)。所开展的工作覆盖中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与各地政府部门和社区合作, 共同促进儿童在健康、教育和福利方面的发展工作, 重点为弱势儿童如流浪儿童残疾儿童、被拐儿童、少数民族儿童、违法儿童及流动儿童等领域。

项目领域

提高基础服务

提高对少数民族儿童的基础服务的可及性、质量和相关性。

英国救助儿童会对西藏教育的支持始于1990年,目前拉萨河谷基础教育项目着重发展社区、家庭和教育部门在计划、实施和监督教师培训、校内支持、学校创收、社区扫盲和学校卫生教育等活动方面的能力,并建立了一个校际支持模式,每2-4个学校结成一组,为教师支持网络奠定了基础。教师支持网络选定的骨干教师具备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技能和与他人工作的能力,他们为该校的和邻近的同组内学校的教师提供专业指导。英国救助儿童会与县级主管工作人员紧密合作,一起监督校际支持网络的工作,以帮助主管工作人员发展相关技能,使他们能独立工作。[1]

英国救助儿童会在云南也有一个类似的项目,提高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贫困儿童所受教育的质量和他们对教育的可及性。在创建儿童友好学校的总体目标下,该项目共分三个组成部分:为学校创收活动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为项目学校的教师和各级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提供教师培训以提高教学质量和研究等。教师培训部分运用参与式方法引进积极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法和反射教学,随着参加培训的教师对儿童权利的认识和信心逐渐增强,又经过组织了几次到泰国北部的考察,创建儿童友好学校的想法受到了儿童、教师、教育部门工作人员和社区成员的热烈欢迎。女童和男童对教育的可及性差异和双语教育方面的研究也在进行当中,关于少数民族语言与学习之间关系的研究将和西藏教育项目一起联合开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发现了学生的营养问题,并着手在这方面开展工作,如给教师和本地食品供应商提供培训。

英国救助儿童会1991年在拉萨河谷进行了一次健康评估,随之发现供水和卫生是一个紧要问题。拉萨河谷改水改厕项目的目的在于为拉萨市的54个村提供安全用水,项目采用的方法强调社区动员,并在安装供水设施之前先进行个人卫生教育来保证卫生习惯的改善,加强社区对供水系统的拥有感,确保更好的维护。项目活动包括协助社区建设供水系统、培训当地用水者和有关人员,保证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转及维护,协助社区建立资金筹集管理制度来承担供水系统维护人员的维修费用等。

在西藏的农村地区,卫生保健的意识还很淡薄,卫生设施依然很有限,各类卫生问题如母亲健康、儿童健康、营养和肺结核、乙型肝炎等传染病都是明显值得关注的领域,亟需紧急行动。2001年后期英国救助儿童会和地方卫生部门在曾经和即将开展工作的社区合作进行了一次健康需求调查,对寻求早期保健的行为进行了解,包括请训练有素的助产士在生产时予以协助的需求、婴幼儿营养和照顾方式等。

艾滋病综合预防与关怀

英国救助儿童会的工作旨在开发一套艾滋病预防和控制的综合方法,重点在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关怀与保护。艾滋病的传播早期大部分是由静脉注射吸毒引起的,但最近数起由卖血和血制品引起的艾滋病爆发被曝光,引起人们的警觉。近年来,经性传播的艾滋病感染在中国也随着色情业的迅速增长而增加。青少年和儿童易受艾滋病传播的影响,主要是由于缺乏相关知识,生活技能有限,这种脆弱性常因缺乏获得合格、保密的保健和支持的途径而加剧。

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瑞丽市,三面与缅甸接壤,中国第一例有报告的艾滋病就是在此发现的。在瑞丽有中国最大的缅甸流动性工作者人群,英国救助儿童会支持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跨境流动人口是艾滋病和其它性病传播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帮助瑞丽人减少艾滋病和性病传播的风险,使他们(包括当地的缅甸社区)能获得较好的关怀和支持。

主要活动编辑

主要内容

英国救助儿童会在瑞丽支持妇联和卫生局实施项目,主要活动如下:

· 成立了法律、咨询和健康促进中心,下设保密的性病专科诊所,提供艾滋病检测及普通医疗服务;

· 与当地政府部门和其它组织合作启动艾滋病/性病预防、咨询和治疗项目;

· 在瑞丽公众和脆弱群体中普遍开展提高艾滋病/性病意识的教育,包括提供如何预防艾滋病/性病的信息、知识和技能,及如何保护自己不受不安全性行为和吸毒行为的伤害等;

· 为公众,特别是性工作者、吸毒人员、流动人口和少数民族提供获得保密的艾滋病/性病诊疗服务的途径,包括咨询、症状治疗、血检、诊断和治疗等;

· 通过缅甸中心、社区网络、健康教育、诊疗服务和深入社区等多种途径发放合格的安全套;

· 增加非正式教育和早期儿童教育等内容来丰富缅甸中心的活动;

· 在学校教育中开发生活技能方案,包括艾滋病和生育健康教育等;

· 开展频繁的能力建设活动,包括咨询、项目管理、宣传教育材料制作、引导技能和考察等;

· 建立多部门的领导委员会,由多个政府部门的代表组成,负责总体管理和项目走向;

· 倡导妇女和儿童有获得信息和保健的权利,确保他们能够保护自己。

其他内容

英国救助儿童会还参与中国的其它艾滋病预防活动,包括把最早在云南开展的的同伴教育项目延伸推广到安徽西藏新疆等省。学生接受艾滋病预防培训,培训结果显示同伴教育不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证明学生培训者比成人更活跃。有关生育健康、毒品和生活技能的信息也用同伴教育方法传递给学生,这样,更多的儿童和青少年对自己的生活做出了积极的知情选择。

儿童关怀保护

由于社会经济转型压力不断增大、传统支持体系逐渐减弱、毒品问题和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儿童和青少年越来越多地陷入与法律的冲突中。英国救助儿童会正在中国提倡以权利为基础、以儿童为中心的青少年司法途径,鼓励儿童及其生活的社区参与预防犯罪的活动和项目,帮助与法律冲突的儿童。我们支持开发以社区为基础的康复性的青少年司法替代途径,主要活动有:

北京主要活动

· 支持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的工作,中心正在建设青少年法律援助律师协作网络,专门从事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并在全国范围内倡导儿童的合法权益。律师协助网已经在北京设立了青少年法律援助热线。英国救助儿童会支持了网络的建立及通过简报发布信息的工作,并支持律师协作网在中国建立的其它四个中心的工作,树立为已经与法律冲突的、或处于与法律冲突风险的青少年提供支持的模范。

昆明主要活动

· 以昆明为起点开发预防犯罪试点项目,让青少年参与专门设计的活动,提高他们对儿童权利、未成年人法律法规和生活技能的意识,例如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等。开展以学校为基地的项目,提高对犯罪影响的认识,鼓励青少年树立信心和对他们所生活的社区的责任感。同时还计划为处于更边缘的儿童开发校外项目,由警方和法律工作者参与,联合学校、教师、处于与法律冲突风险的儿童及其家庭以及其他社区成员一起与困境儿童共同开展工作。

· 在昆明的盘龙区政府管辖下成立青少年司法社区项目中心,通过跨部门合作,开发以社区为基础的对与法律冲突的青少年进行帮教的方式,支持将青少年从拘留和刑事司法程序中分流出来。整个项目包括提倡社会工作者在以社区为基础的青少年司法中的重要作用,建立警方、法院、检察院、教师和其他与违法少年工作的相关人士对儿童权利和保护的意识,推动家庭参与解决违法少年的烦恼和担忧。支持和提倡采用调解方式,让违法少年、监护人和当事人聚在一起,协商出适当的解决等其它方法。

英国救助儿童会还关注减少儿童与家庭分离,提供给予受虐儿童或分离儿童的关怀、福利和保护的标准,促进可持续的有效的分离儿童的重新融合,这方面的活动包括有:

· 研究造成分离的主要原因;

· 研究现行流浪儿童和被拐儿童预防策略的效力;

· 提供预防分离和拐卖的策略;

· 提高儿童关怀与保护的标准,强调以社区为基础的替代院舍照顾的方式;

· 为合作伙伴提供培训和支持,提高他们对儿童虐待问题的认识,有意识地开发改善儿童保护状况的机制和系统;

· 开发各种模式和措施,包括持续性的培训策略和宣传教育材料以回应儿童长期的和即时的需求;

· 发现和学习有效的分离儿童重新融合方式,建立让儿童回归并与家庭和社区重新融合的程序。

儿童福利

工作简介

中国,身患残疾的14岁以下儿童据估计约有六百万左右,他们在社会上受到各种不公平的待遇和歧视,这种状况因有限的资源、专业能力和技术而有所加剧。

因为父母无法承受羞辱和照顾孩子的费用,许多残障儿童依然遭到遗弃。由于贫困和传统上对男童的偏爱,女童遭遗弃尤其普遍。对许多弃儿和孤儿而言,福利院照顾的质量极低,员工也缺乏能力。

英国救助儿童会在安徽已工作多年,创建了孤儿和弃儿的家庭小单元照顾模式,及让残障儿童融入普通学前教育的一体化教育模式。这两个模式获得了国家认可。

在儿童院舍照顾方面,民政部已要求继续与英国救助儿童会合作,制定儿童关怀服务的国家政策和质量标准以及实际工作的指导原则等。

活动内容

英国救助儿童会的在残障方面开展的项目希望影响政府、公民社会和服务提供者,以此保证全社会对残障儿童的接纳。活动包括:

· 对培训者的培训,制作培训材料以引起社会对残障问题的重视;

· 支持家长俱乐部网络的工作,让家长之间互相提供如何给予残障儿童日常照顾和有关残障情况的准确信息等;

· 开发综合服务模式-强化地方员工、父母和志愿者对残障的社会模式的认识,获得适当的技能来提倡对残障儿童的接纳;

· 采取社区主导的措施回应残障儿童的特殊需求,提倡让残障儿童留在他们生活的社区;

· 提倡和支持为深度聋儿开设的双语教育试验班。

按照政府加强社区建设、改善社会福利的政策,英国救助儿童会安徽项目正在开发城市和农村的社区发展模式,结合从国际社会福利中吸取的经验教训,旨在为中国的儿童福利政策和服务开发行之有效的示范模式。

在多个政府部门、特别是妇联的支持下,英国救助儿童会与云南省公安厅合作预防儿童拐卖。活动包括在云南南部拐卖现象较为严重的两个县进行深入的个案调查、制作适宜的宣传教育材料、编写预防拐卖的手册以及社区主导的预防措施等。在新疆开展的工作包括流浪儿童问题研究,并从中发现拐卖是主要成因之一,提出预防分离和拐卖的策略等。

儿童权利参与

工作简介

中国于1990年签署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并于1992年获得通过。在那些做出决策影响儿童生活的人当中,对儿童权利和权利对儿童的意义的意识仍然很低。

英国救助儿童会帮助各种与儿童有关的组织按照《儿童权利公约》的精神开展工作,努力在各个领域提高儿童权利意识。我们与政府、教师、地方社区、官员和公众一起,提高和增强对儿童需求的意识和了解。

目标及内容

我们的目标是将儿童权利的理念带给直接与儿童工作的人们,和日常工作涉及影响儿童生活的政策和实践的人们,参与的原则贯穿项目的所有活动,具体包括:

· 对合作伙伴和员工等进行《儿童权利公约》内容和含义的培训;

· 编写中国第一部《儿童权利公约》培训手册;

· 支持中国儿童中心出版儿童权利简报;

· 和合作机构一起帮助特殊困境中的儿童,包括童工、街头儿童、流动儿童、少数民族儿童和残障儿童等;

· 继联合国儿童特别会议,在国家层面上首开儿童参与之先河后,再次支持全国妇联于2002年5月启动全国性的儿童参与推广活动。 通过与流浪儿童一起工作,维护与倡导儿童权利。流浪儿童通常是由于贫困、歧视或虐待而从家庭迁居出来,有些则可能是被拐卖。他们特别容易成为成年人剥削的对象,处于易做出危险行为的风险之中,尤其是不加保护的性行为和吸毒行为,由此增加感染艾滋病的风险。极少有流浪儿童具有自我保护的策略,他们也没有获得基础服务的途径。

英国救助儿童会已经支持了一些研究以增强对人口流动和流浪儿童问题的了解,我们对家庭、社区小组、政府工作人员和机构进行儿童权利和相关中国法规的培训,提高对流浪儿童权利和深层问题如歧视和拐卖的认识。

为流浪儿童举办的参与式培训班把与儿童工作的崭新方法引入中国。政府设立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是为流浪儿童提供服务的主要机构,英国救助儿童会已支持了许多中心的工作。

灾害援助

英国救助儿童会积极应对中国的灾害,特别关注在我们工作的地区。我们的救援行动包括重建学校、按照家庭小单元模式重建福利院、发放救援物资如燃料、食物和童装等。[2]

参考文献

  1. 英国救助儿童会. [2012-11-27]. 
  2. 英国救助儿童会. [2012-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