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苞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苞片

苞片(bract)是花序内不能促进植物生长的变态叶状物。广义上,任何和花序有关的叶片均称为苞片。[1]

简介

苞片又称苞。花下方或花序外围的变态叶。比一般叶小,或变为鳞叶状,与叶颜色相同,有保护花芽作用。在总花梗上着生的苞片称总苞;在每一朵花花梗上的苞片称小苞片。每种植物的苞片各不相同,如马蹄莲的火焰苞,栗子树的果实为坚果,坚果外面的壳斗也都为苞片,小麦穗上有无数个小穗,小穗外面都包有“颖”颖也是苞片 。[2]

苞片的形状、大小、着生位置和刺的多少,是不同品种的一个重要特征。苞片的形状有卵形椭圆形披针形、长披针形等。苞片的姿态分为:闭合与张开两种。

着生位置

苞片着生位置有4种:

  1. 花球基、中、顶部均有;
  2. 花球基中部有;
  3. 仅花球基部有;
  4. 花球光滑无总苞苞片。

苞片刺

苞片刺的数目划分为:无、少、中、多4种。苞片刺着生位置分为:

  1. 仅尖端着生;
  2. 尖端和少数顶部着生;
  3. 尖端和少数基部着生;
  4. 尖端和沿着整个叶缘着生;
  5. 仅叶缘着生等5类 。

红花苞片

红花苞片各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红花的苞片着生于果球基部、基中部,姿态为张开,苞片较小,卵圆或椭圆形,成熟叶片叶缘全缘,大多为无刺品种。苞片着生于果球基、中、顶部,姿态为闭合,苞片为披针形或长披针形,成熟叶片叶缘为浅裂、深裂,叶片为披针形,多为有刺品种。

红花苞片和片刺通过长期人为选择和自然变异差异很大。如果种植地区以花用为主,无刺品种就为人们所喜爱而选留下来;种植地区以油用为主,特别是利用机械化作业,多刺对生产就不成其为影响因素。中国红花以花入药或由花提取色素为主,无刺品便于采摘。当然在危害较严重的地区,种植有刺、多刺品种也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

形态特征

苞片多数聚生在花序外围的称为总苞(involucre),总苞的形状和轮数为种属鉴别的特征之一。着生于花序梗上的小的苞片称为小苞片(bractlet)。

分布范围

无地域区分,全球各地均有苞片(bract)分布。

主要作用

通常着生于大花梗和花序主轴的节(node)上,但花序之内也可能着生其他苞片。它们的主要作用系吸引传粉者(pollinator)、和保护(protect)幼花。

具体描述

花茎基部的叶子,常用来保护芽体[注 1]。在包裹叶芽和花蕾的扁平叶片中,一般把比较大形的叶片称为苞叶,比较小形的叶片称为鳞片,两者的区别不一定明确。冬芽的外面明显地覆盖着几层鳞片,花芽外面也有覆盖着与叶芽不同特征的某种形态的苞叶。不论苞叶和鳞片,都是变态叶的一种,象山茶(Camellia japonica)、柿(Diospyros kaki)等的鳞片叶与普通叶相同,但如光叶榉(Zelkovaserrata)、钝齿水青冈(Fagus crenata)等的鳞片则又类似托叶,它们的系统发生和发育形式是不相同的。花芽和花蕾展开后不久就脱落下来,但也有长期宿存在茎上的,或者有的鳞片的基部进行次生生长,发展成为普通叶。苞叶通常包被于腋生的花或花序,按其在茎轴上的位置、排列和形态的不同,另有小苞片和总苞之别。其作用是保护植物的芽。很多植物的苞片类似托叶,在花芽和花蕾展开后便会慢慢凋谢、脱落,只有少数植物的苞叶能保存下来,最终发育成普通的种子。

注释

  1. “芽体”:在发芽过程中产生的一个芽;尤指海绵的一个内部有抵抗性的无性生殖体(如淡水海绵属Spongilla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