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苏轼《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苏轼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辛丑:即嘉祐六年(1061)。时苏轼被命凤翔签判,其父留京修礼书,弟苏辙(子由)送至郑州后回京侍父。汪师韩谓此诗“起句突兀有意味。前叙既别之深情,后忆昔年之旧约……轼是时年甫二十六,而诗格老成如是。”[1]

原文

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

归人犹自念庭闱,今我何以慰寂寞?

登高回首坡垅隔,但见乌帽出复没。

苦寒念尔衣裘薄,独骑瘦马踏残月。

路人行歌居人乐,童仆怪我苦悽恻。

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

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

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

译注

兀兀:昏沉貌。白居易《对酒》诗:“所以刘阮辈,终年醉兀兀。”

“归人”句:谓苏辙自郑州回京,侍奉父亲。庭闱,《文选·束晳〈补亡诗·南陔〉》:“眷恋庭闱,心不遑安。”注:“庭闱,亲之所居。”

“登高”二句:《许彦周诗话》:“(《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此真可泣鬼神矣!……东坡送子由诗云:‘登高回首坡垅隔,惟见乌帽出复没。’皆远绍其意。”《吴礼部诗话》称其“模写甚工”,纪昀则谓之“妙写难状之景”。

“寒灯”句:回忆嘉祐五年寓居汴京城南闭户温课准备应制科时对床夜语情景。是时早年兄弟同读唐韦应物《示全真元常》诗:“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恻然感之,乃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见苏辙《逍遥堂会宿诗序》)后在诗词中多次咏及此事。纪昀评曰:“收笔处又绕一波,高手总不使一直笔。”(《纪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