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百步洪二首并叙》注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百步洪二首并叙》选一首,元丰元年(1078)冬作于徐州。百步洪:在徐州东南五十七里铜山县,即吕梁,一名徐州洪,泗水所经,乱石峭岩,流水迅急,几百余步。汪师韩评曰:“用譬喻入文,是轼所长。此篇摹写急浪轻舟,奇势迭出,笔力破余地,亦真是险中得乐也!后幅养其气以安舒,犹时见警策,收煞得住。”(《汪评》)纪昀曰:“语皆奇绝,亦有滩起涡旋之势。”(《纪批》)[1]
原文
王定国访余于彭城,一日棹小舟,与颜长道携盼、英、卿三子,游泗水,北上圣女山,南下百步洪,吹笛饮酒,乘月而归。余时以事不得往,夜着羽衣,伫立于黄楼上,相视而笑,以为李太白死,世间无此乐三百年矣。定国既去逾月,复与参寥师放舟洪下。追怀曩游,已为陈迹,喟然而叹。故作二诗,一以遗参寥,一以寄定国,且示颜长道、舒尧文,邀同赋云。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四山眩转风掠耳,但见流沫生千涡。
崄中得乐虽一快,何异水伯夸秋河?
我生乘化日夜逝,坐觉一念逾新罗。
纷纷争夺醉梦里,岂信荆棘埋铜驼?
觉来俯仰失千劫,回视此水殊委蛇。
君看岸边苍石上,古来篙眼如蜂窝。
但应此心无所住,造物虽驶如吾何!
回船上马各归去,多言譊譊师所诃。
注释
王定国:名巩,宰相王旦之孙,王素之子,莘县人。本年九月至徐州访苏轼,留十日而去。元丰三年,因收受苏轼文字,贬宾州,元丰七年还,历宗正寺丞、扬州通判,知海州、密州、宿州,然位终不显。为人奇伟有文词,性旷达。附《宋史·王素传》。
颜长道:名复,徐州人,太初之子。嘉祐中,诏访遗逸,试中书第一,赐进士。元祐初为太常博士,历中书舍人、国子祭酒。
盼、英、卿:指歌妓马盼盼、张英英及卿卿。
黄楼:见《九日黄楼作》注。
参寥:僧道潜,字参寥。杭州於潜浮溪村人。俗姓何,能文章,尤喜为诗。熙宁九年来淮南,与秦观、孙莘老游;元丰元年冬,访苏轼于徐州,轼称其诗句清绝,与林逋上下,而通了道义,见之令人肃然。二年春,轼知湖州,与秦观同载于苏轼之船而返杭。六年,轼谪黄州,前往探视。元祐中,轼守杭州,参寥卜智果精舍居之,轼作《参寥泉铭》。后因作诗讥刺时政,责其还俗,建中靖国初,曾肇言其非罪,诏复为僧。崇宁末年示寂,赐号妙总大师。此诗即送参寥者。
舒尧文:名焕,严陵(今浙江富阳)人,苏轼守徐时为府学教授。元祐八年,以左朝散郎为秘书省校对黄本书籍。绍圣初,为熙州通判。
“有如”四句:洪迈《容斋随笔·三笔》卷六评云:“韩(愈)苏两公为文章,用譬喻处,重复联贯,至有七八转者。”查慎行《初白庵诗评》卷中:“联用比拟,局阵开拓,古未有此法,自先生创之。”赵翼《瓯北诗话》卷五谓四句:“形容水流迅驶,连用七喻,实古所未有。”注坡,军事术语。周必大《益公题跋·书东坡宜兴事》:“军中谓壮士驰骏马下峻岅为注坡。”
水伯:河伯,河神。《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乘化:陶渊明《归去来辞》:“聊乘化以归尽。”指顺应自然规律以至死亡。
新罗:古国名,位于朝鲜半岛之南部。《景德传灯录》二十三:“有僧问:‘如何是觌面事?’师(盛禅师)曰:‘新罗国去也。’”此句谓一念之间已过新罗国。
“岂信”句:《晋书·索靖传》:“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此谓不信世事会变。
俯仰:王羲之《兰亭集序》:“俯仰之间,皆成陈迹。”千劫:佛家谓天地从形成到毁灭,谓之一劫。此言时间之速。
委蛇:雍容自得貌。《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造物:造物者,指大自然。《庄子·大宗师》:“伟哉夫造物者,将以予为此拘拘也。”
譊譊(狀á狅):喧嚷争辩之声。师:指参寥。诃:诃责,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