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芦 |
芦,多年生,根状茎十分发达。秆直立,高1-3 (8)米,直径1-4厘米,具20多节,基部和上部的节间较短,最长节间位于下部第4-6节,长20-25 (40)厘米,节下被腊粉。叶鞘下部者短于而上部者,长于其节间;叶舌边缘密生一圈长约1毫米的短纤毛,两侧缘毛长3-5毫米,易脱落;叶片披针状线形,长30厘米,宽2厘米,无毛,顶端长渐尖成丝形。圆锥花序大型,长20-40厘米,宽约10厘米,分枝多数,长5-20厘米,着生稠密下垂的小穗;小穗柄长2-4毫米,无毛;小穗长约12毫米,含4花;颖具3脉,第一颖长4毫米;第二颖长约7毫米;第一不孕外稃雄性,长约12毫米,第二外稃长11毫米,具3脉,顶端长渐尖,基盘延长,两侧密生等长于外稃的丝状柔毛,与无毛的小穗轴相连接处具明显关节,成熟后易自关节上脱落;内稃长约3毫米,两脊粗糙;雄蕊3,花药长1.5-2毫米,黄色;颖果长约1.5毫米。染色体2n=36(Tischler 1942,Labadie 1976 a)44,46,48(Hunter 1934,Vachova 1976),49,50,51,52,54(Avdolov 1928,1931),84(Tarnavschi 1948),96(Gorenflot et al.1972)。为高多倍体和非整倍体的植物。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芦
外文名称; reed
别名; 芦苇
秆高; 1-3 (8)米
秆直径; 1-4厘米
叶片长; 30厘米
分布范围
产全国各地。生于江河湖泽、池塘沟渠沿岸和低湿地。为全球广泛分布的多型种。除森林生境不生长外,各种有水源的空旷地带,常以其迅速扩展的繁殖能力,形成连片的芦苇群落。模式标本采自澳大利亚。
折叠编辑本段芦苇概述
地下具粗壮的匍匐根状茎。秆高1~3米,节下通常具白粉。叶鞘圆
筒形,叶舌有毛,叶片广披针形,排列成两行。夏秋开花,圆锥花序,顶生,疏散,长10~40厘米,稍下垂,小穗含4~7朵花。生长于池沼、河岸、河溪边多水地区,常形成苇塘。
广布于全国温带地区,为保土固堤植物。苇秆可作造纸和人造丝、人造棉原料,也供编织席、帘等用;嫩时含大量蛋白质和糖分,为草鱼等的优良饲料;嫩芽也可食用;花序可作扫帚;花絮可填枕头;根状茎叫做芦根,含天门冬酰酸,中医学上入药,性寒、味甘,功能清胃火,除肺热;有健胃、镇呕、利尿之功效。
主要品种
1、白毛苇,产河北白洋淀一带。叶中型,淡绿色,叶面有白色腊腺,高达5米,早春能生长于1米以上深水层,生命力很强,生长速度亦快,但对养分要求较高,皮厚、性脆,为造纸的良好材料。
2、白皮苇,产河北白洋淀一带。叶中型,叶舌有短绒毛,叶鞘绿色,边缘紫色,穗小型,紫色。茎秆较粗,高约4米,色纯白,茎壁坚韧,宜于编织。
3、盘锦6号,产辽宁。叶小型,色青绿,叶舌生有多量易于脱落的长毛,株高1.5~2米,抽穗开花早,根状茎多集中土壤上层,细而密,节上的侧芽萌芽率很高,在地上茎基部的侧芽多能抽生较大分蘖,每株平均有2.5个分蘖,密度大,产量较低。
4、盘锦101号,产辽宁,叶大型,色绿,叶舌为短毛状,叶身大,密生易脱落的绒毛,株高2密以上,靠近地表的侧芽形成分蘖小,多为单株,密度小。
5、河柴(也称白苇),产江苏里下河地区。茎秆白色较矮,高仅1.5~2.5米,花白色,花穗长,纺锤形,花穗分散,排列较为松散,材质较松,耐瘠薄土质。
6、紫金花,产江苏里下河地区。茎秆高大,高2.5~3米,白色,秆壁较厚,较坚实,花紫色,花穗椭圆形,排列较密,品质较好。
7、黄芦子,产江苏里下河及沿江地区。茎秆高大,高2.5~3米,黄白色,秆壁坚厚,花白色,花穗近圆形,品质好,要求土壤肥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