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網絡的圖片

芥,讀音jiè,gài。 芥的筆畫數:7。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芥

拼音; jiè,gài

部首; 艹

字碼; U+82A5

五筆; AWJJ

「釋名」時珍曰∶按∶王安石《字說》雲∶芥者,界也。發汗散氣,界我者也。王禎《農 書》雲∶其氣味辛烈,菜中之介然者,食之有剛介之象,故字從介。

「集解」弘景曰∶芥似菘而有毛,味辣,可生食及作菹。其子可以藏冬瓜。又有莨(音 郎),作菹甚辣。 恭曰∶芥有三種∶葉大子粗者,葉可食,子入藥用;葉小子細者,葉不堪食,子但作齏 ;又有白芥子,粗大白色,如白粱米,甚辛美,從西戎來。

頌曰∶芥處處有之。有青芥,似菘,有毛,味極辣。紫芥,莖葉純紫可愛,作齏最美。 有白芥,見本條。其餘南芥、旋芥、花芥、石芥之類,皆菜茹之美者,不能悉錄。大抵南土 多芥。相傳嶺南無蕪菁,有人攜種至彼種之,皆變作芥,地氣使然耳。

時珍曰∶芥有數種∶青芥,又名刺芥,似白菘,有柔毛。有大芥,亦名皺葉芥,大葉皺 紋,色尤深綠,味更辛辣。二芥宜入藥用。有馬芥,葉如青芥。有花芥,葉多缺刻,如蘿蔔 英。有紫芥,莖葉皆紫如蘇。有石芥,低小。皆以八、九月下種。冬月食者,俗呼臘菜;春 月食者,俗呼春菜;四月食者,謂之夏芥。芥心嫩苔,謂之芥藍,瀹食脆美。其花三月開, 黃色四出。結莢一、二寸。子大如蘇子,而色紫味辛,研末泡過為芥醬,以侑肉食,辛香可 愛。《嶺南異物志》雲∶南土芥高五、六尺,子大如雞子。此又芥之異者也。

莖葉

「氣味」辛,溫,無毒。

詵曰∶煮食動氣與風,生食發丹石,不可多食。大葉者良,細葉有毛者害人。

寧原曰∶有瘡瘍、痔疾、便血者忌之。

思邈曰∶同兔肉食,成惡邪病。同鯽魚食,發水腫。

「主治」歸鼻,除腎經邪氣,利九竊,明耳目,安中。久食溫中(《別錄》)。止咳嗽上 氣,除冷氣(《日華》)。主咳逆下氣,去頭面風(孟詵)。通肺豁痰,利膈開胃(時珍)。

「發明」時珍曰∶芥性辛熱而散,故能通肺開胃,利氣豁痰。久食則積溫成熱,辛散太 盛,耗人真元,肝木受病,昏人眼目,發人瘡痔,而《別錄》謂其能明耳目者,蓋知暫時之 快,而不知積久之害也。《素問》雲∶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此類 是矣。陸佃雲∶望梅生津,食芥墮淚,五液之自外至也。慕而涎垂,愧而汗出,五液之自內 生也。 「附方」新四。

牙齦腫爛,出臭水者∶芥菜稈燒存性,研末,頻敷之,即愈。

飛絲入目∶青菜汁點之如神。(《摘玄方》)。

漆瘡搔癢∶芥菜煎湯,洗之。(《千金方》)。

痔瘡腫痛∶芥葉搗餅,頻坐之。(談野翁《經效方》)。

「氣味」辛,熱,無毒。

時珍曰∶多食昏目動火,泄氣傷精。

「主治」歸鼻,去一切邪惡疰氣,喉痹(弘景)。疰 氣發無常處,及射工毒,丸服之,或搗末醋和塗之,隨手有驗(蘇恭)。

治風毒腫及麻痹,醋研敷之。撲損瘀血,腰痛腎冷,和生薑研塗貼之。又治心痛,酒調 服之(《日華》)。研末作醬食,香美,通利五臟(孟詵)。研末水調,塗頂囟,止衄血(吳瑞)。

溫中散寒,豁痰利竅,治胃寒吐食,肺寒咳嗽,風冷氣痛,口噤唇緊,消散癰腫瘀血(時珍)。

「發明」時珍曰∶芥子,功與菜同。其味辛,其氣散,故能利九竅,通經絡,治口噤、 耳聾、鼻衄之證,消瘀血、癰腫、痛痹之邪。其性熱而溫中,故又能利氣豁痰,治嗽止 吐,主心腹諸痛。白芥子辛烈更甚,治病尤良。見後本條。

「附方」舊八,新十六。

感寒無汗∶水調芥子末填臍內,以熱物隔衣熨之,取汗出妙。(楊起《簡便單方》)。

身體麻木∶芥菜子末,醋調塗之。(《濟生秘覽》)。

中風口噤,舌本縮者∶用芥菜子一升研,入醋二升,煎一升,敷頷頰下,效。(《聖惠方》)。

小兒唇緊∶用馬芥子搗汁曝濃,揩破,頻塗之。(崔氏《纂要方》)。

喉痹腫痛∶芥子末,水和敷喉下,干即易之。又用辣芥子研末,醋調取汁,點入喉內。

待喉內鳴,卻用陳麻骨燒煙吸入,立愈。(並《聖惠方》)。

耳卒聾閉∶芥子末,人乳汁和,以綿裹塞之。(《外台秘要》)。

雀目不見∶真紫芥菜子,炒黑為末,用羊肝一具,分作八服。每用芥末三錢,捻肝上, 筍籜裹定,煮熟冷食,以汁送下。(《聖濟總錄》)。

目中翳膜∶芥子一粒,輕手 入眼中。少頃,以井華水、雞子清洗之。(《總錄》)。 眉毛不生∶芥菜子、半夏等分,為末,生薑自然汁調搽,數次即生。(孫氏《集效方》)。 鬼疰勞氣∶芥子三升,研末,絹袋盛,入三斗酒中七日,溫服,一日三次。(《廣濟方》)。 熱痰煩運∶方見白芥。

霍亂吐瀉∶芥子搗細,水和敷臍上。(《聖濟總錄》)。

反胃吐食∶芥子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千金方》)。

上氣嘔吐∶芥子末,蜜丸梧子大,井華水寅時下七丸,申時再服。(《千金方》)。

臍下絞痛∶方同上。

腰脊脹痛∶芥子末調酒,貼之立效。(《摘玄方》)。

走注風毒作痛∶用小芥子末,和雞子白塗之。(《聖惠》)。

一切癰腫∶豬膽汁和芥子末貼之,日三上。豬脂亦可。(《千金翼》)。

癰腫熱毒∶家芥子末同柏葉搗塗,無不愈者,大驗。得山芥更妙。(《千金翼》)。

熱毒瘰 ∶小芥子末,醋和貼之。看消即止,恐損肉。(《肘後》)。五種 疾∶芥子末, 以水、蜜和敷,干即易之。(《廣濟方》)。

射工中人有瘡∶用芥子末和苦酒濃塗之。半日痛即止。(《千金方》)。

婦人經閉不行,至一年者,臍腹痛,腰腿沉重,寒熱往來∶用芥子二兩,為末。每服二 錢,熱酒食前服。(《仁存方》)。

陰證傷寒,腹痛厥逆∶芥菜子研末,水調貼臍上。(《生生編》)

編碼信息; 五筆輸入法:awjj

筆畫數:7

筆順編號:1223432

基本解釋

一、jiè

1、芥菜。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種子黃色,味辛辣,磨成粉末,稱芥末,作調味品。按用途分為葉用芥菜(如"雪裡蕻");莖用芥菜(如"榨菜");根用芥菜(如"大頭菜")。

2、小草,喻輕微纖細的事物。草芥;纖芥;芥舟。

3、芥藍 〖cabbagemustard〗。一、二年生草本植物,莖粗壯、直立,分枝性強,邊緣波狀或有小齒,總狀花序,花白或黃色,嫩花莖作蔬菜。

摺疊編輯本段詳細解釋 1、形聲字。艹表意,表示芥菜屬草本植物;介表聲,介有甲義,表示芥菜的莖皮厚如甲。本義是芥菜

2、同本義。

芥,芥菜也。--《說文》

天地之行,芥苦味也。--《春秋繁露》

膾,春用蔥,秋用芥。--《禮記·內則》

又如:芥子(芥菜的種子,顆粒很小,可榨油或制芥末);芥孫(芥菜於霜雪中再發的嫩牙);芥盡(芥子用完。佛教用語。比喻時間之久或劫數之多);芥苔(芥菜開花新生的嫩莖)。

3、小草。

芥為之舟。--《莊子·逍遙遊》

似尋針芥。--《聊齋志異·促織》

又如:芥豆(小草和豆子);芥豆大小人家(比喻小戶人家);芥舟(比喻小舟);芥拾(比喻輕易地取得)。

4、梗塞。

恨無乖崖老,一洗芥蒂胸。--蘇軾《送路都曹》

又如:芥蒂(細小的梗塞物,比喻積在心中的怨恨或不快);介納須彌(佛教說法:小小的芥子可包容須彌大山或整個世界。須彌:傳說中的古印度山名);芥蠆(芥蒂)。

5、通"介" 。如:芥羽(指用以角斗的雞。鬥雞之時,把芥末播撒在雞的羽毛上,迷濛對方雞的眼而取勝)。

6、比喻輕微纖細的事物 。如:草芥;纖芥;芥視(輕視,不看重);芥舟(小船)。

常用詞語

芥菜 、芥末、芥子 、芥子氣 。

字源演變

jiè 見紐、月部;見紐、怪韻、古拜切。

形聲字。從艸,介聲。本義是指芥菜,為一二年生草本植物。《說文》:"芥,菜也。"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七引《字林》:"芥,辛菜也。"《禮記·內則》:"膾,春用蔥,秋用芥。"亦可指小草。《方言》卷三:"蘇、芥,草也。江、淮、南楚之間曰蘇,自關而西或曰草,或曰芥。" 《左傳·哀公元年》:"其亡也,以民為土芥。"杜預注:"芥,草也。"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字部】芥 ·康熙筆畫:10 ·部外筆畫:4

《唐韻》古拜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拜切,$音戒。《說文》菜也。《禮·內則》秋用芥。《儀禮·公食大夫禮》炙南醢以西,豕胾、芥醬、魚膾。《注》芥醬,芥實醬也。《揚子·方言》蘴蕘,趙、魏之閒謂之大芥,其小者謂之辛芥,或謂之幽芥。《爾雅翼》芥似菘而有毛,極辛苦。《續博物志》食芥墮淚。

又草芥。《揚子·方言》自淮以西,或曰草,或曰芥。

又纖芥,細微貌。《繁露·王道篇》《春秋》記纖芥之失。

又蔕芥,見蔕字注。

又《集韻》訖黠切,音戛。小草。

又葉居吏切,音記。《王粲·浮淮賦》軸轤千里,名卒億計。運茲威以赫怒,淸海隅之舞芥。 《直音》作芥。芥從艸作。

經籍籑詁 ~辛菜也一切經音義七引【字林】○~苦味也【春秋繁露天地之行】○蕪菁趙魏之郊謂之大~其 2043小者謂之辛~或謂之幽~【方言三】○~也【淮南】俶眞視天下之閒猶飛羽負~也注○~草~也【孟子離婁下】君之視臣如草~注○~小草也【莊子逍遙遊】則~為之舟釋文引李注○~草也自關而西或曰草或曰~【方言三】○蔕~刺鯁也文選西京賦注引【張揖子虛賦注】○~醬~實醬也【儀禮公食大夫禮】~醬注。

方言集匯

◎粵語:gaai3。

◎客家話:[客英字典] gai5、[台灣四縣腔] kie5 gai5、[東莞腔] gai5 [海陸豐腔] gai5、[寶安腔] gai5、[陸豐腔] gai5、[梅州腔] ke.5 giai5 gai5、[客語拼音字彙] gai4 giai4 gie4

◎贛語:grai4,芥菜

◎潮州話 gai3

◎韓語 KAY 개[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