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芝诺」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added Category:310 數學總論 using HotCat
 
(未顯示由 4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7 次修訂)
行 3: 行 3:
 
| 外文名    =  Zeno
 
| 外文名    =  Zeno
 
| 图像    =   
 
| 图像    =   
[[File:芝 诺1.jpg|有框|居中|芝诺1]]
+
[[File:芝 诺99.jpg|缩略图| |[https://ss0.baidu.com/6ONWsjip0QIZ8tyhnq/it/u=3982818399,3871510804&fm=173&s=F1A9995554127BC45081D0610300A033&w=325&h=438&img.JPEG 原图链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81525504613476166&wfr=spider&for=pc 来自百度 百科]]]
|缩略图|center|[https://gss0.bdstatic.com/94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crop%3D0%2C3%2C900%2C593%3Bc0%3Dbaike116%2C5%2C5%2C116%2C38/sign=1f163da30255b31988b6d8357e99ae15/78310a55b319ebc40790073b8a26cffc1f1716a3.jpg 原图链接]  [https://baike.baidu.com/pic/%E8%8A%9D%E8%AF%BA/85093/0/b151f8198618367a04306f7224738bd4b21ce5e0?fr=lemma&ct=single#aid=0&pic=78310a55b319ebc40790073b8a26cffc1f1716a30 来自百度 ]]]
 
| 图像说明 =   芝诺 |center
 
 
| 出生地点 =   意大利埃利亚
 
| 出生地点 =   意大利埃利亚
 
| 国籍    =   希腊
 
| 国籍    =   希腊
行 12: 行 10:
 
| 知名作品 =   芝诺悖论
 
| 知名作品 =   芝诺悖论
 
}}
 
}}
'''<big>芝诺</big>''
+
==  资料 ==
 
+
</p><p style="text-indent:2em;"><big>''' 芝诺'''</big> (埃利亚) (Zeno of Elea)约公元前490年生于意大利半岛<ref>[http://baike.baidu.com/item/亚平宁半岛/1026622?fromtitle=意大利半岛&fromid=10850189  百度百科</ref> 南部的[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F%83%E5%88%A9%E4%BA%9A  埃利亚] ;约公元前425年卒。古希腊数学、哲学家。另以芝诺悖论著称,即提出的一系列关于运动的不可分性的哲学悖论。由于量子的发现,这些悖论已经得到完善的解决。
==  芝诺 (古希腊哲学家,埃利亚学派代表 物) ==
+
</p><p style="text-indent:2em;"> 芝诺生活在古代希腊的埃利亚城邦。他是[[ 埃利亚学派]] 的著名哲学家巴门尼德(Parmenides)的学生和朋友.关于他的生平,缺少可靠的文字记载。
芝诺(埃利亚) (Zeno of Elea)约公元前490年生于意大利半岛南部的埃利亚;约公元前425年卒。古希腊数学、哲学家。另以芝诺悖论著称,即提出的一系列关于运动的不可分性的哲学悖论。由于量子的发现,这些悖论已经得到完善的解决。
+
</p><p style="text-indent:2em;"> 中文名 芝诺 外文名 Zeno 别    名 之诺 国    籍 希腊 民    族 希腊 出生地 意大利埃利亚 出生日期 公元前490年(庚戌年) 逝世日期 公元前425年 职    业 数学家,哲学家 主要成就 被亚里士多德誉为辩证法的发明人 代表作品 芝诺悖论 师    承巴门尼德 嗣    响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柏罗丁
芝诺生活在古代希腊的埃利亚城邦。他是埃利亚学派的著名哲学家巴门尼德(Parmenides)的学生和朋友.关于他的生平,缺少可靠的文字记载。
 
中文名 芝诺 外文名 Zeno 别    名 之诺 国    籍 希腊 民    族 希腊 出生地 意大利埃利亚 出生日期 公元前490年(庚戌年) 逝世日期 公元前425年 职    业 数学家,哲学家 主要成就 被亚里士多德誉为辩证法的发明人 代表作品 芝诺悖论 师    承巴门尼德 嗣    响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柏罗丁
 
 
== 人物生平 ==
 
== 人物生平 ==
芝诺生活在古代希腊的埃利亚城邦。他是埃利亚学派的著名哲学家巴门尼德(Parmenides)的学生和朋友.关于他的生平,缺少可靠的文字记载。
+
</p><p style="text-indent:2em;"> 芝诺生活在古代希腊的埃利亚城邦。他是埃利亚学派的著名哲学家巴门尼德(Parmenides)的学生和朋友.关于他的生平,缺少可靠的文字记载。
柏拉图在他的对话《巴门尼德》篇中,记叙了芝诺和巴门尼德于公元前5世纪中叶去雅典的一次访问。其中说:“巴门尼德年事已高,约65岁;头发很白,但仪表堂堂.那时芝诺约40岁,身材魁梧而美观,人家说他已变成巴门尼德所钟爱的了。”按照以后的
+
</p><p style="text-indent:2em;"> 柏拉图在他的对话《巴门尼德》篇中,记叙了芝诺和巴门尼德于公元前5世纪中叶去雅典的一次访问。其中说:“巴门尼德年事已高,约65岁;头发很白,但仪表堂堂.那时芝诺约40岁,身材魁梧而美观,人家说他已变成巴门尼德所钟爱的了。”按照以后的
 
+
</p><p style="text-indent:2em;"> 希腊著作家们的意见,这次访问乃是柏拉图的虚构,然而柏拉图在书中记述的芝诺的观点,却被普遍认为是相当准确的。
希腊著作家们的意见,这次访问乃是柏拉图的虚构,然而柏拉图在书中记述的芝诺的观点,却被普遍认为是相当准确的。
+
</p><p style="text-indent:2em;"> 据信芝诺为巴门尼德的“存在论”辩护,但是不象他的老师那样企图从正面去证明存在是“一”不是“多”,是“静”不是“动”,他常常用归谬法从反面去证明:“如果事物是多数的,将要比是‘一’的假设得出更可笑的结果。”他用同样的方法,巧妙地构想出一些关于运动的论点。他的这些议论,就是所谓“芝诺悖论”。芝诺有一本著作《论自然》。
据信芝诺为巴门尼德的“存在论”辩护,但是不象他的老师那样企图从正面去证明存在是“一”不是“多”,是“静”不是“动”,他常常用归谬法从反面去证明:“如果事物是多数的,将要比是‘一’的假设得出更可笑的结果。”他用同样的方法,巧妙地构想出一些关于运动的论点。他的这些议论,就是所谓“芝诺悖论”。芝诺有一本著作《论自然》。
+
</p><p style="text-indent:2em;"> 在柏拉图的《巴门尼德》篇中,当芝诺谈到自己的著作时说:“由于青年时的好胜著成此篇,著成后,人即将它窃去,以致我不能决断,是否应当让它问世。”
在柏拉图的《巴门尼德》篇中,当芝诺谈到自己的著作时说:“由于青年时的好胜著成此篇,著成后,人即将它窃去,以致我不能决断,是否应当让它问世。”
+
</p><p style="text-indent:2em;"> 公元5世纪的评论家普罗克洛斯(Proclus)在给这段话写的评注中说,芝诺从“多”和运动的假设出发,一共推出了40个各不相同的悖论。芝诺的著作久已失传,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和辛普里西奥斯(Simplici-us)为《物理学》作的注释是了解芝诺悖论的主要依据,此外还有少量零星残篇可提供佐证。现存的芝诺悖论至少有 8个,其中关于运动的4个悖论尤为著名。
公元5世纪的评论家普罗克洛斯(Proclus)在给这段话写的评注中说,芝诺从“多”和运动的假设出发,一共推出了40个各不相同的悖论。芝诺的著作久已失传,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和辛普里西奥斯(Simplici-us)为《物理学》作的注释是了解芝诺悖论的主要依据,此外还有少量零星残篇可提供佐证。现存的芝诺悖论至少有 8个,其中关于运动的4个悖论尤为著名。
+
</p><p style="text-indent:2em;"> 关于芝诺之死,有一则广为流传但情节说法不一的故事说,芝诺因蓄谋反对埃利亚(另一说为叙拉古)的僭主,而被拘捕、拷打,直至处死
关于芝诺之死,有一则广为流传但情节说法不一的故事说,芝诺因蓄谋反对埃利亚(另一说为叙拉古)的僭主,而被拘捕、拷打,直至处死。
+
</p><p style="text-indent:2em;">芝诺(Zeno of Elea)生于意大利半岛南部的埃利亚城邦,他是埃利亚学派的著名哲学家巴门尼德的学生和朋友。
 +
</p><p style="text-indent:2em;">据说他在母邦度过了一生,仅在成名之后到过雅典。据传说,芝诺因蓄谋反对埃利亚的君主而被处死。关于他的生平,缺乏可靠的文字记载。柏拉图在他的对话《巴门尼德篇》中,记载了芝诺和巴门尼德于公元前5世纪中叶去雅典的一次访问。其中有这样的文字:“巴门尼德年事已高,约65岁;头发很白,但仪表堂堂。那时的芝诺约40岁,身材魁梧而美观,大家说他已经变成巴门尼德所钟爱的了。”在以后的希腊著作家看来,这次访问是柏拉图虚构的。但柏拉图有关芝诺观点的记叙,却被普遍认为是准确的。在柏拉图的巴门尼德篇中,当芝诺谈到自己的著作(论自然)时,这样说道:“由于青年时的好胜著成此篇,著成后,人即将他窃去,以至我不能决断,是否应当让它问世。 ”芝诺不象他的老师那样企图从正面去证明是一不是多,是静不是动,他常常从反面即归谬法来为“存在论”辩护。公元五世纪的评论家普罗克洛斯说过,芝诺从“ 多”和运动的假设出发,一共推出了40个各不相同的悖论。现存的芝诺悖论至少有8个,其中关于运动的4个悖论最为著名。芝诺的著作早已失传,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和辛普里西奥斯为物理学作的注解是了解芝诺悖论的主要途径,此外只有少量零散的文献可作参考。
 +
</p><p style="text-indent:2em;">直到19 世纪中叶,亚里士多德关于芝诺悖论的引述及批评几乎是权威的,人们普遍认为芝诺悖论不过是一些诡辩。英国数学家B.罗素感慨的说:“在这个变化无常的世界上,没有什么比死后的声誉更变化无常了。死后得不到应有的评价的最典型例子莫过于埃利亚的芝诺了。他虽然发明了四个无限微妙无限深邃的悖论,后世的大批哲学家们却宣称他只不过是个聪明的骗子,而他的悖论只不过是一些诡辩。遭到两千多年的连续驳斥之后这些诡辩才得以正名,…。”19世纪下半叶以来,学者们开始重新研究芝诺。他们推测芝诺的理论在古代就没能得到完整的、正确的报道,而是被诡辩家们用来倡导怀疑主义和否定知识,亚里士多德正是按照被诡辩家们歪曲过的形象来引述芝诺悖论的。学者们对芝诺提出这些悖论的目的还不清楚,但大家一致认为,芝诺关于运动的悖论不是简单的否认运动,这些悖论后面有着更深的内涵。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保存了芝诺悖论的大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功不可没,但他对芝诺悖论的分析和批评是否成功,还不可以下定论。
 +
</p><p style="text-indent:2em;">有关芝诺悖论在古希腊数学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在科学史上众说纷纭。P· 汤纳利首先提出,不是巴门尼德而是毕达哥拉斯学派发现的不可公约量,对芝诺悖论的提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H·赫斯和H·斯科尔斯则认为芝诺是对古代数学的发展起决定影响的人物,他们试图证明,毕达哥拉斯学派曾假定存在无限小的基本线段,想以此来克服因发现不可公约量而引起的矛盾,而芝诺的悖论反对了这种不准确的做法,从而迫使其他数学家去寻找真正的原因所在。另有一些学者持有完全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芝诺对那个时代的数学发展没有作出任何重大的贡献。不管争论的结果如何,人们无须担心芝诺的名字会从数学史上消失,就像美国数学史家E·T·贝尔说的,芝诺毕竟曾“以非数学的语言,记录下了最早同连续性和无限性格斗的人们所遭遇到的困难。”芝诺的功绩在于把动和静的关系、无限和有限的关系、连续和离散的关系惹人注意地摆了出来,并进行了辨证的考察。在哲学上,芝诺被亚里士多德誉为辩证法的发明人,黑格尔在他的哲学史演录中指出:“芝诺主要是客观的辨证的考察了运动,并称芝诺为“辩证法的创始人”。
 +
== 个人理论 ==
 +
[[File:芝诺88.jpg|缩略图|左|[https://ss2.baidu.com/6ONYsjip0QIZ8tyhnq/it/u=19878869,2112358777&fm=173&s=7222D94BEE5254DC8CA9A13C03005013&w=556&h=680&img.JPEG 原图链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81525504613476166&wfr=spider&for=pc 就爱阅读网] ]]]
 +
</p><p style="text-indent:2em;">芝诺悖论(Zeno's paradoxes)是古希腊数学家芝诺(Zeno of Elea)提出的一系列关于运动的不可分性的哲学悖论。
 +
</p><p style="text-indent:2em;">芝诺因其悖论而著名,并因此在数学和哲学两方面享有不朽的声誉。数学史家F.卡约里(Cajori)说,“芝诺悖论的历史,大体上也就是连续性、无限大和无限小这些概念的历史。” 但遗憾的是,芝诺的著作没有能流传下来,我们是通过批评他的亚里士多德及其注释者辛普里西奥斯才得以了解芝诺悖论的要旨的。
 +
</p><p style="text-indent:2em;">直到19世纪中叶,人们对于亚里士多德关于芝诺悖论的引述及批评几乎是深信不疑的,普遍认为芝诺悖论只不过是一些有趣的谬见。
 +
</p><p style="text-indent:2em;">英国数学家B.罗素(Russell)感慨地说:“在这个变化无常的世界上,没有什么比死后的声誉更变化无常了.死后得不到应有的评价的最显眼的牺牲品莫过于埃利亚的芝诺了。他虽然发明了4个无限微妙、无限深邃的悖论,后世的大批哲学家们却宣称他只不过是一个聪明的骗子,而他的悖论只不过是一些诡辩。遭到两千多年的连续驳斥之后,这些“诡辩”才得以正名,…。”
 +
</p><p style="text-indent:2em;">19世纪下半叶以来,学者们开始重新研究芝诺.他们推测芝诺的理论在古代就没有得到完整的、正确的报道,而是被诡辩家们用作倡导怀疑主义和否定知识的工具,从而背离了芝诺的真正宗旨。而亚里士多德正是按照被诡辩家们歪曲过的形象来引述芝诺悖论的。
 +
</p><p style="text-indent:2em;">然而,迄今为止,学者们还找不出可靠的证据足以推翻亚里士多德和辛普里西奥斯关于芝诺悖论的记述。由于对希腊哲学史了解得还不够,对于芝诺提出这些悖论的目的何在尚不清楚。比较一致的意见是:芝诺关于运动的悖论并不是简单地否认运动,芝诺责难“多”也不是简单地把两只羊说成一只羊。在这些悖论后面有着更深层的内涵.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保存了芝诺悖论的大意,功不可没,但是他对于芝诺悖论的分析和批评并非十分成功,是值得重新研究的。
 +
</p><p style="text-indent:2em;">关于芝诺悖论对于古代希腊数学发展的重要性,在科学史学者中的意见是很不一致的.P.汤纳利首先提出,芝诺和巴门尼德哲学的关系并不如古代传说中所肯定的那样密切.相比之下,因毕达哥拉斯学派发现不可公度量而出现的一些问题,对于芝诺具有更加深刻的影响。
 +
</p><p style="text-indent:2em;">基于同样的假设,H.赫斯(Hasse)和H.斯科尔斯(Scholz)想把芝诺说成是对古代数学的发展方向起决定影响的人物。他们试图证明,毕达哥拉斯学派曾假定存在无限小的基本线段(初等线段),想以此来克服因发现不可公度量而引起的困难。芝诺所反对的正是这种处理无穷小的不准确的做法,从而迫使下一代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家去探求更好、更准确的基础。另有一些学者持有完全不同的意见.B.L.范德瓦尔登(van der Waerden)指出,我们已知的关于公元前五世纪下半叶的数学理论——不可公度量的发现无疑是那个时代作出的——并不支持芝诺曾经对那个时代的数学发展作过任何重大贡献的说法
  
芝诺(Zeno of Elea)生于意大利半岛南部的埃利亚城邦,他是埃利亚学派的著名哲学家巴门尼德的学生和朋友。
 
据说他在母邦度过了一生,仅在成名之后到过雅典。据传说,芝诺因蓄谋反对埃利亚的君主而被处死。关于他的生平,缺乏可靠的文字记载。柏拉图在他的对话《巴门尼德篇》中,记载了芝诺和巴门尼德于公元前5世纪中叶去雅典的一次访问。其中有这样的文字:“巴门尼德年事已高,约65岁;头发很白,但仪表堂堂。那时的芝诺约40岁,身材魁梧而美观,大家说他已经变成巴门尼德所钟爱的了。”在以后的希腊著作家看来,这次访问是柏拉图虚构的。但柏拉图有关芝诺观点的记叙,却被普遍认为是准确的。在柏拉图的巴门尼德篇中,当芝诺谈到自己的著作(论自然)时,这样说道:“由于青年时的好胜著成此篇,著成后,人即将他窃去,以至我不能决断,是否应当让它问世。 ”芝诺不象他的老师那样企图从正面去证明是一不是多,是静不是动,他常常从反面即归谬法来为“存在论”辩护。公元五世纪的评论家普罗克洛斯说过,芝诺从“ 多”和运动的假设出发,一共推出了40个各不相同的悖论。现存的芝诺悖论至少有8个,其中关于运动的4个悖论最为著名。芝诺的著作早已失传,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和辛普里西奥斯为物理学作的注解是了解芝诺悖论的主要途径,此外只有少量零散的文献可作参考。
 
直到19 世纪中叶,亚里士多德关于芝诺悖论的引述及批评几乎是权威的,人们普遍认为芝诺悖论不过是一些诡辩。英国数学家B.罗素感慨的说:“在这个变化无常的世界上,没有什么比死后的声誉更变化无常了。死后得不到应有的评价的最典型例子莫过于埃利亚的芝诺了。他虽然发明了四个无限微妙无限深邃的悖论,后世的大批哲学家们却宣称他只不过是个聪明的骗子,而他的悖论只不过是一些诡辩。遭到两千多年的连续驳斥之后这些诡辩才得以正名,…。”19世纪下半叶以来,学者们开始重新研究芝诺。他们推测芝诺的理论在古代就没能得到完整的、正确的报道,而是被诡辩家们用来倡导怀疑主义和否定知识,亚里士多德正是按照被诡辩家们歪曲过的形象来引述芝诺悖论的。学者们对芝诺提出这些悖论的目的还不清楚,但大家一致认为,芝诺关于运动的悖论不是简单的否认运动,这些悖论后面有着更深的内涵。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保存了芝诺悖论的大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功不可没,但他对芝诺悖论的分析和批评是否成功,还不可以下定论。
 
有关芝诺悖论在古希腊数学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在科学史上众说纷纭。P· 汤纳利首先提出,不是巴门尼德而是毕达哥拉斯学派发现的不可公约量,对芝诺悖论的提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H·赫斯和H·斯科尔斯则认为芝诺是对古代数学的发展起决定影响的人物,他们试图证明,毕达哥拉斯学派曾假定存在无限小的基本线段,想以此来克服因发现不可公约量而引起的矛盾,而芝诺的悖论反对了这种不准确的做法,从而迫使其他数学家去寻找真正的原因所在。另有一些学者持有完全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芝诺对那个时代的数学发展没有作出任何重大的贡献。不管争论的结果如何,人们无须担心芝诺的名字会从数学史上消失,就像美国数学史家E·T·贝尔说的,芝诺毕竟曾“以非数学的语言,记录下了最早同连续性和无限性格斗的人们所遭遇到的困难。”芝诺的功绩在于把动和静的关系、无限和有限的关系、连续和离散的关系惹人注意地摆了出来,并进行了辨证的考察。在哲学上,芝诺被亚里士多德誉为辩证法的发明人,黑格尔在他的哲学史演录中指出:“芝诺主要是客观的辨证的考察了运动,并称芝诺为“辩证法的创始人”。 [1]
 
== 个人理论 ==
 
芝诺悖论(Zeno's paradoxes)是古希腊数学家芝诺(Zeno of Elea)提出的一系列关于运动的不可分性的哲学悖论。
 
芝诺因其悖论而著名,并因此在数学和哲学两方面享有不朽的声誉。数学史家F.卡约里(Cajori)说,“芝诺悖论的历史,大体上也就是连续性、无限大和无限小这些概念的历史。” 但遗憾的是,芝诺的著作没有能流传下来,我们是通过批评他的亚里士多德及其注释者辛普里西奥斯才得以了解芝诺悖论的要旨的。
 
直到19世纪中叶,人们对于亚里士多德关于芝诺悖论的引述及批评几乎是深信不疑的,普遍认为芝诺悖论只不过是一些有趣的谬见。
 
英国数学家B.罗素(Russell)感慨地说:“在这个变化无常的世界上,没有什么比死后的声誉更变化无常了.死后得不到应有的评价的最显眼的牺牲品莫过于埃利亚的芝诺了。他虽然发明了4个无限微妙、无限深邃的悖论,后世的大批哲学家们却宣称他只不过是一个聪明的骗子,而他的悖论只不过是一些诡辩。遭到两千多年的连续驳斥之后,这些“诡辩”才得以正名,…。”
 
19世纪下半叶以来,学者们开始重新研究芝诺.他们推测芝诺的理论在古代就没有得到完整的、正确的报道,而是被诡辩家们用作倡导怀疑主义和否定知识的工具,从而背离了芝诺的真正宗旨。而亚里士多德正是按照被诡辩家们歪曲过的形象来引述芝诺悖论的。
 
然而,迄今为止,学者们还找不出可靠的证据足以推翻亚里士多德和辛普里西奥斯关于芝诺悖论的记述。由于对希腊哲学史了解得还不够,对于芝诺提出这些悖论的目的何在尚不清楚。比较一致的意见是:芝诺关于运动的悖论并不是简单地否认运动,芝诺责难“多”也不是简单地把两只羊说成一只羊。在这些悖论后面有着更深层的内涵.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保存了芝诺悖论的大意,功不可没,但是他对于芝诺悖论的分析和批评并非十分成功,是值得重新研究的。
 
关于芝诺悖论对于古代希腊数学发展的重要性,在科学史学者中的意见是很不一致的.P.汤纳利首先提出,芝诺和巴门尼德哲学的关系并不如古代传说中所肯定的那样密切.相比之下,因毕达哥拉斯学派发现不可公度量而出现的一些问题,对于芝诺具有更加深刻的影响。
 
基于同样的假设,H.赫斯(Hasse)和H.斯科尔斯(Scholz)想把芝诺说成是对古代数学的发展方向起决定影响的人物。他们试图证明,毕达哥拉斯学派曾假定存在无限小的基本线段(初等线段),想以此来克服因发现不可公度量而引起的困难。芝诺所反对的正是这种处理无穷小的不准确的做法,从而迫使下一代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家去探求更好、更准确的基础。另有一些学者持有完全不同的意见.B.L.范德瓦尔登(van der Waerden)指出,我们已知的关于公元前五世纪下半叶的数学理论——不可公度量的发现无疑是那个时代作出的——并不支持芝诺曾经对那个时代的数学发展作过任何重大贡献的说法。
 
 
== 悖论学说 ==
 
== 悖论学说 ==
这些悖论由于被记录在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一书中而为后人所知。[1] 芝诺提出这些悖论是为了支持他老师巴门尼德关于“存在”不动、是一的学说。这些悖论中最著名的两个是:“阿基里斯跑不过乌龟”和“飞矢不动”。这些方法可以用微积分(无限)的概念解释,但还是无法用微积分解决,因为微积分原理存在的前提是存在广延(如,有广延的线段经过无限分割,还是由有广延的线段组成,而不是由无广延的点组成。),而芝诺悖论中既承认广延,又强调无广延的点。这些悖论之所以难以解决,是因为它集中强调后来笛卡尔和伽桑迪为代表的机械论的分歧点。
+
</p><p style="text-indent:2em;"> 这些悖论由于被记录在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一书中而为后人所知。 芝诺提出这些悖论是为了支持他老师巴门尼德关于“存在”不动、是一的学说。这些悖论中最著名的两个是:“阿基里斯跑不过乌龟”和“飞矢不动”。这些方法可以用微积分(无限)的概念解释,但还是无法用微积分解决,因为微积分原理存在的前提是存在广延(如,有广延的线段经过无限分割,还是由有广延的线段组成,而不是由无广延的点组成。),而芝诺悖论中既承认广延,又强调无广延的点。这些悖论之所以难以解决,是因为它集中强调后来笛卡尔和伽桑迪为代表的机械论的分歧点。
  
 
== 两分法 ==
 
== 两分法 ==
芝诺:“一个人从A点走到B点,要先走完路程的1/2,再走完剩下总路程的1/2,再走完剩下的1/2……”如此循环下去,永远不能到终点。假设此人速度不变,走一段的时间每次除以2,时间为实际需要时间的1/2+1/4+1/8+......,则时间限制在实际需要时间以内,即此人与目的地距离可以为任意小,却到不了。实际上是这个悖论本身限定了时间,当然到达不了。《庄子·天下篇》中也提到:“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芝诺与庄子悖论的区别为芝诺悖论一定时间内行走的距离不变(即速度不变),而庄子时间不变,这段时间里的工作却越来越少(速度越来越慢),可以看出芝诺限制了时间,而庄子的理论可以使时间为无穷大。
+
</p><p style="text-indent:2em;"> 芝诺:“一个人从A点走到B点,要先走完路程的1/2,再走完剩下总路程的1/2,再走完剩下的1/2……”如此循环下去,永远不能到终点。假设此人速度不变,走一段的时间每次除以2,时间为实际需要时间的1/2+1/4+1/8+......,则时间限制在实际需要时间以内,即此人与目的地距离可以为任意小,却到不了。实际上是这个悖论本身限定了时间,当然到达不了。《庄子·天下篇》中也提到:“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芝诺与庄子悖论的区别为芝诺悖论一定时间内行走的距离不变(即速度不变),而庄子时间不变,这段时间里的工作却越来越少(速度越来越慢),可以看出芝诺限制了时间,而庄子的理论可以使时间为无穷大。
 
== 三个例子 ==
 
== 三个例子 ==
追乌龟
+
</p><p style="text-indent:2em;"> 阿喀琉斯是古希腊神话中善跑的英雄。在他和乌龟的竞赛中,他速度为乌龟十倍,乌龟在前面100米跑,他在后面追,但他不可能追上乌龟。因为在竞赛中,追者首先必须到达被追者的出发点,当阿喀琉斯追到100米时,乌龟已经又向前爬了10米,于是,一个新的起点产生了;
阿喀琉斯是古希腊神话中善跑的英雄。在他和乌龟的竞赛中,他速度为乌龟十倍,乌龟在前面100米跑,他在后面追,但他不可能追上乌龟。因为在竞赛中,追者首先必须到达被追者的出发点,当阿喀琉斯追到100米时,乌龟已经又向前爬了10米,于是,一个新的起点产生了;阿喀琉斯必须继续追,而当他追到乌龟爬的这10米时,乌龟又已经向前爬了1米,阿喀琉斯只能再追向那个1米。就这样,乌龟会制造出无穷个起点,它总能在起点与自己之间制造出一个距离,不管这个距离有多小,但只要乌龟不停地奋力向前爬,阿喀琉斯就永远也追不上乌龟!“乌龟” 动得最慢的物体不会被动得最快的物体追上。由于追赶者首先应该达到被追者出发之点,此时被追者已经往前走了一段距离。因此被追者总是在追赶者前面。”如柏拉图描述,芝诺说这样的悖论,是兴之所至的小玩笑。首先,巴门尼德编出这个悖论,用来嘲笑"数学派"所代表的毕达哥拉斯的" 1-0.999...>0"思想。然后,他又用这个悖论,嘲笑他的学生芝诺的"1-0.999...=0,但1-0.999...>0"思想。最后,芝诺用这个悖论,反过来嘲笑巴门尼德的"1-0.999...=0,或1-0.999...>0"思想。有人解释道:若慢跑者在快跑者前一段,则快跑者永远赶不上慢跑者,因为追赶者必须首先跑到被追者的出发点,而当他到达被追者的出发点,慢跑者又向前了一段,又有新的出发点在等着它,有无限个这样的出发点。芝诺当然知道阿喀琉斯能够捉住海龟,跑步者肯定也能跑到终点。类似阿基里斯追上海龟之类的追赶问题,我们可以用无穷数列的求和,或者简单建立起一个方程组就能算出所需要的时间,那么既然我们都算出了追赶所花的时间,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说阿基里斯永远也追不上乌龟呢?然而问题出在这里:我们在这里有一个假定,那就是假定阿基里斯最终是追上了乌龟,才求出的那个时间。但是芝诺的悖论的实质在于要求我们证明为何能追上。上面说到无穷个步骤是难以完成。以上初等数学的解决办法,是从结果推往过程的。悖论本身的逻辑并没有错,它之所以与实际相差甚远,在于这个芝诺与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时间系统。人们习惯于将运动看做时间的连续函数,而芝诺的解释则采取了离散的时间系统。即无论将时间间隔取得再小,整个时间轴仍是由无限的时间点组成的。换句话说,连续时间是离散时间将时间间隔取为无穷小的极限。其实这归根到底是一个时间的问题。譬如说,阿基里斯速度是10m/s,乌龟速度是1m/s,乌龟在前面100m。实际情况是阿基里斯必然会在100/9秒之后追上乌龟。按照悖论的逻辑,这100/9秒可以无限细分,给我们一种好像永远也过不完的印象。但其实根本不是如此。这就类似于有1秒时间,我们先要过一半即1/2秒,再过一半即1/4秒,再过一半即1/8秒,这样下去我们永远都过不完这1秒,因为无论时间再短也可无限细分。但其实我们真的就永远也过不完这1秒了吗?显然不是。尽管看上去我们要过1/2、1/4、1/8秒等等,好像永远无穷无尽。但其实时间的流动是匀速的,1/2、1/4、1/8秒,时间越来越短,看上去无穷无尽,其实加起来只是个常数而已,也就是1秒。所以说,芝诺的悖论是不存在的。
+
 
 +
<p style="text-indent:2em;"> 阿喀琉斯必须继续追,而当他追到乌龟爬的这10米时,乌龟又已经向前爬了1米,阿喀琉斯只能再追向那个1米。就这样,乌龟会制造出无穷个起点,它总能在起点与自己之间制造出一个距离,不管这个距离有多小,但只要乌龟不停地奋力向前爬,阿喀琉斯就永远也追不上乌龟!
 +
 
 +
<p style="text-indent:2em;"> “乌龟” 动得最慢的物体不会被动得最快的物体追上。由于追赶者首先应该达到被追者出发之点,此时被追者已经往前走了一段距离。因此被追者总是在追赶者前面。”如柏拉图描述,芝诺说这样的悖论,是兴之所至的小玩笑。首先,巴门尼德编出这个悖论,用来嘲笑"数学派"所代表的毕达哥拉斯的" 1-0.999...>0"思想。然后,他又用这个悖论,嘲笑他的学生芝诺的"1-0.999...=0,但1-0.999...>0"思想。
 +
 
 +
<p style="text-indent:2em;"> 最后,芝诺用这个悖论,反过来嘲笑巴门尼德的"10.999...=0,或1-0.999...>0"思想。有人解释道:若慢跑者在快跑者前一段,则快跑者永远赶不上慢跑者,因为追赶者必须首先跑到被追者的出发点,而当他到达被追者的出发点,慢跑者又向前了一段,又有新的出发点在等着它,有无限个这样的出发点。芝诺当然知道阿喀琉斯能够捉住海龟,跑步者肯定也能跑到终点。
 +
 
 +
<p style="text-indent:2em;"> 类似阿基里斯追上海龟之类的追赶问题,我们可以用无穷数列的求和,或者简单建立起一个方程组就能算出所需要的时间,那么既然我们都算出了追赶所花的时间,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说阿基里斯永远也追不上乌龟呢?然而问题出在这里:我们在这里有一个假定,那就是假定阿基里斯最终是追上了乌龟,才求出的那个时间。但是芝诺的悖论的实质在于要求我们证明为何能追上。
 +
 
 +
<p style="text-indent:2em;"> 上面说到无穷个步骤是难以完成。以上初等数学的解决办法,是从结果推往过程的。悖论本身的逻辑并没有错,它之所以与实际相差甚远,在于这个芝诺与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时间系统。人们习惯于将运动看做时间的连续函数,而芝诺的解释则采取了离散的时间系统。即无论将时间间隔取得再小,整个时间轴仍是由无限的时间点组成的。换句话说,连续时间是离散时间将时间间隔取为无穷小的极限。
 +
 
 +
<p style="text-indent:2em;"> 其实这归根到底是一个时间的问题。譬如说,阿基里斯速度是10m/s,乌龟速度是1m/s,乌龟在前面100m。实际情况是阿基里斯必然会在100/9秒之后追上乌龟。按照悖论的逻辑,这100/9秒可以无限细分,给我们一种好像永远也过不完的印象。但其实根本不是如此。这就类似于有1秒时间,我们先要过一半即1/2秒,再过一半即1/4秒,再过一半即1/8秒,这样下去我们永远都过不完这1秒,因为无论时间再短也可无限细分。但其实我们真的就永远也过不完这1秒了吗?显然不是。尽管看上去我们要过1/2、1/4、1/8秒等等,好像永远无穷无尽。但其实时间的流动是匀速的,1/2、1/4、1/8秒,时间越来越短,看上去无穷无尽,其实加起来只是个常数而已,也就是1秒。所以说,芝诺的悖论是不存在的。
 +
 
 
== 飞矢不动 ==
 
== 飞矢不动 ==
设想一支飞行的箭。在每一时刻,它位于空间中的一个特定位置。由于时刻无持续时间,箭在每个时刻都没有时间而只能是静止的。鉴于整个运动期间只包含时刻,而每个时刻又只有静止的箭,所以芝诺断定,飞行的箭总是静止的,它不可能在运动。上述结论也适用于时刻有持续时间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时刻将是时间的最小单元。假设箭在这样一个时刻中运动了,那么它将在这个时刻的开始和结束位于空间的不同位置。这说明时刻具有一个起点和一个终点,从而至少包含两部分。但这明显与时刻是时间是的最小单元这一前提相矛盾。因此,即使时刻有持续时间,飞行的箭也不可能在运动。总之,飞矢不动。箭悖论的标准解决方案如下:箭在每个时刻都不动这一事实不能说明它是静止的。运动与时刻里发生什么无关,而是与时刻间发生什么有关。如果一个物体在相邻时刻在相同的位置,那么我们说它是静止的,反之它就是运动的。[2]
+
</p><p style="text-indent:2em;"> 设想一支飞行的箭。在每一时刻,它位于空间中的一个特定位置。由于时刻无持续时间,箭在每个时刻都没有时间而只能是静止的。鉴于整个运动期间只包含时刻,而每个时刻又只有静止的箭,所以芝诺断定,飞行的箭总是静止的,它不可能在运动。上述结论也适用于时刻有持续时间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时刻将是时间的最小单元。假设箭在这样一个时刻中运动了,那么它将在这个时刻的开始和结束位于空间的不同位置。这说明时刻具有一个起点和一个终点,从而至少包含两部分。但这明显与时刻是时间是的最小单元这一前提相矛盾。因此,即使时刻有持续时间,飞行的箭也不可能在运动。总之,飞矢不动。箭悖论的标准解决方案如下:箭在每个时刻都不动这一事实不能说明它是静止的。运动与时刻里发生什么无关,而是与时刻间发生什么有关。如果一个物体在相邻时刻在相同的位置,那么我们说它是静止的,反之它就是运动的。
 +
 
 
== 游行队伍 ==
 
== 游行队伍 ==
首先假设在操场上,在一瞬间(一个最小时间单位)里,相对于观众席A,列队B、C将分别各向右和左移动一个距离单位。◆◆◆◆观众席A▲▲▲▲队列B▼▼▼▼队列CB、C两个列队开始移动,如下图所示相对于观众席A,B和C分别向右和左各移动了一个距离单位。◆◆◆◆观众席A▲▲▲▲队列B……向右移动▼▼▼▼队列C……向左移动而此时,对B而言C移动了两个距离单位。也就是,队列既可以在一瞬间(一个最小时间单位)里移动一个距离单位,也可以在半个最小时间单位里移动一个距离单位,这就产生了半个时间单位等于一个时间单位的矛盾。因此队列是移动不了的。
+
</p><p style="text-indent:2em;"> 首先假设在操场上,在一瞬间(一个最小时间单位)里,相对于观众席A,列队B、C将分别各向右和左移动一个距离单位。
 +
 
 +
<p style="text-indent:2em;"> ◆◆◆◆观众席A▲▲▲▲队列B▼▼▼▼队列CB、C两个列队开始移动,如下图所示相对于观众席A,B和C分别向右和左各移动了一个距离单位。
 +
<p style="text-indent:2em;"> ◆◆◆◆观众席A▲▲▲▲队列B……向右移动▼▼▼▼队列C……向左移动而此时,对B而言C移动了两个距离单位。也就是,队列既可以在一瞬间(一个最小时间单位)里移动一个距离单位,也可以在半个最小时间单位里移动一个距离单位,这就产生了半个时间单位等于一个时间单位的矛盾。因此队列是移动不了的。
  
 
== 历史评价 ==
 
== 历史评价 ==
虽然芝诺时代已经过去二千四百多年了,但是围绕芝诺的争论还没有休止。不论怎样,人们无须担心芝诺的名字会从数学史上一笔勾销.正如美国数学史家E.T.贝尔(Bell)所说,芝诺毕竟曾“以非数学的语言,记录下了最早同连续性和无限性格斗的人们所遭遇到的困难。
+
</p><p style="text-indent:2em;"> 虽然芝诺时代已经过去二千四百多年了,但是围绕芝诺的争论还没有休止。不论怎样,人们无须担心芝诺的名字会从数学史上一笔勾销.正如美国数学史家E.T.贝尔(Bell)所说,芝诺毕竟曾“以非数学的语言,记录下了最早同连续性和无限性格斗的人们所遭遇到的困难。
芝诺的功绩在于把动和静、无限和有限、连续和离散的关系惹人注意地摆了出来,并进行了辩证的考察.虽然不能肯定他对古典希腊数学的发展有无直接的重要影响,但是有一点决不是偶然的巧合:柏拉图写作对话《巴门尼德》篇的时候,因为其中讨论的主要话题之一是芝诺的观点,芝诺也是书中的主角之一,因此在柏拉图学园中很自然地热烈讨论起芝诺悖论来。当时欧多克索斯(Eudoxus)正在柏拉图学园中攻读和研究数学与哲学。欧多克索斯在稍后的时间里创立了新的比例论(《几何原本》第五卷中的主要内容),从而克服了因发现不可公度量而出现的数学危机;并完善了穷竭法,巧妙地处理了无穷小问题。因此,在希腊数学发展的这个关键时刻,很难说芝诺没有对它的发展作出过有意义的贡献。
+
</p><p style="text-indent:2em;"> 芝诺的功绩在于把动和静、无限和有限、连续和离散的关系惹人注意地摆了出来,并进行了辩证的考察.虽然不能肯定他对古典希腊数学的发展有无直接的重要影响,但是有一点决不是偶然的巧合:柏拉图写作对话《巴门尼德》篇的时候,因为其中讨论的主要话题之一是芝诺的观点,芝诺也是书中的主角之一,因此在柏拉图学园中很自然地热烈讨论起芝诺悖论来。当时欧多克索斯(Eudoxus)正在柏拉图学园中攻读和研究数学与哲学。欧多克索斯在稍后的时间里创立了新的比例论(《几何原本》第五卷中的主要内容),从而克服了因发现不可公度量而出现的数学危机;并完善了穷竭法,巧妙地处理了无穷小问题。因此,在希腊数学发展的这个关键时刻,很难说芝诺没有对它的发展作出过有意义的贡献。
芝诺在哲学上被亚里士多德誉为辩证法的发明人。黑格尔在他的《哲学史讲演录》中指出:“芝诺主要是客观地辩证地考察了运动”,并称芝诺是“辩证法的创始人”。
+
</p><p style="text-indent:2em;"> 芝诺在哲学上被亚里士多德誉为辩证法的发明人。黑格尔在他的《哲学史讲演录》中指出:“芝诺主要是客观地辩证地考察了运动”,并称芝诺是“辩证法的创始人”。
 +
==参考文献==
 +
 
 +
[[Category:哲學家]]
 +
[[Category:150 邏輯總論]]
 +
[[Category:希臘人]]
 +
[[Category:310 數學總論]]

於 2020年5月22日 (五) 20:29 的最新修訂

芝諾
原文名 Zeno
出生 意大利埃利亞
國籍 希臘
別名 之諾
職業 數學家,哲學家
知名作品 芝諾悖論

個人資料

芝諾(埃利亞) (Zeno of Elea)約公元前490年生於意大利半島[1]南部的埃利亞;約公元前425年卒。古希臘數學、哲學家。另以芝諾悖論著稱,即提出的一系列關於運動的不可分性的哲學悖論。由於量子的發現,這些悖論已經得到完善的解決。

芝諾生活在古代希臘的埃利亞城邦。他是埃利亞學派的著名哲學家巴門尼德(Parmenides)的學生和朋友.關於他的生平,缺少可靠的文字記載。

中文名 芝諾 外文名 Zeno 別 名 之諾 國 籍 希臘 民百 族 希臘 出生地 意大利埃利亞 出生日期 公元前490年(庚戌年) 逝世日期 公元前425年 職 業 數學家,哲學家 主要成就 被亞里士多德譽為辯證法的發明人 代表作品 芝諾悖論 師 承巴門尼德 嗣 響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柏羅丁

人物生平

芝諾生活在古代希臘的埃利亞城邦。他是埃利亞學派的著名哲學家巴門尼德(Parmenides)的學生和朋友.關於他的生平,缺少可靠的文字記載。

柏拉圖在他的對話《巴門尼德》篇中,記敘了芝諾和巴門尼德於公元前5世紀中葉去雅典的一次訪問。其中說:「巴門尼德年事已高,約65歲;頭髮很白,但儀表堂堂.那時芝諾約40歲,身材魁梧而美觀,人家說他已變成巴門尼德所鍾愛的了。」按照以後的

希臘著作家們的意見,這次訪問乃是柏拉圖的虛構,然而柏拉圖在書中記述的芝諾的觀點,卻被普遍認為是相當準確的。

據信芝諾為巴門尼德的「存在論」辯護,但是不象他的老師那樣企圖從正面去證明存在是「一」不是「多」,是「靜」不是「動」,他常常用歸謬法從反面去證明:「如果事物是多數的,將要比是『一』的假設得出更可笑的結果。」他用同樣的方法,巧妙地構想出一些關於運動的論點。他的這些議論,就是所謂「芝諾悖論」。芝諾有一本著作《論自然》。

在柏拉圖的《巴門尼德》篇中,當芝諾談到自己的著作時說:「由於青年時的好勝著成此篇,著成後,人即將它竊去,以致我不能決斷,是否應當讓它問世。」

公元5世紀的評論家普羅克洛斯(Proclus)在給這段話寫的評註中說,芝諾從「多」和運動的假設出發,一共推出了40個各不相同的悖論。芝諾的著作久已失傳,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和辛普里西奧斯(Simplici-us)為《物理學》作的注釋是了解芝諾悖論的主要依據,此外還有少量零星殘篇可提供佐證。現存的芝諾悖論至少有 8個,其中關於運動的4個悖論尤為著名。

關於芝諾之死,有一則廣為流傳但情節說法不一的故事說,芝諾因蓄謀反對埃利亞(另一說為敘拉古)的僭主,而被拘捕、拷打,直至處死。

芝諾(Zeno of Elea)生於意大利半島南部的埃利亞城邦,他是埃利亞學派的著名哲學家巴門尼德的學生和朋友。

據說他在母邦度過了一生,僅在成名之後到過雅典。據傳說,芝諾因蓄謀反對埃利亞的君主而被處死。關於他的生平,缺乏可靠的文字記載。柏拉圖在他的對話《巴門尼德篇》中,記載了芝諾和巴門尼德於公元前5世紀中葉去雅典的一次訪問。其中有這樣的文字:「巴門尼德年事已高,約65歲;頭髮很白,但儀表堂堂。那時的芝諾約40歲,身材魁梧而美觀,大家說他已經變成巴門尼德所鍾愛的了。」在以後的希臘著作家看來,這次訪問是柏拉圖虛構的。但柏拉圖有關芝諾觀點的記敘,卻被普遍認為是準確的。在柏拉圖的巴門尼德篇中,當芝諾談到自己的著作(論自然)時,這樣說道:「由於青年時的好勝著成此篇,著成後,人即將他竊去,以至我不能決斷,是否應當讓它問世。 」芝諾不象他的老師那樣企圖從正面去證明是一不是多,是靜不是動,他常常從反面即歸謬法來為「存在論」辯護。公元五世紀的評論家普羅克洛斯說過,芝諾從「 多」和運動的假設出發,一共推出了40個各不相同的悖論。現存的芝諾悖論至少有8個,其中關於運動的4個悖論最為著名。芝諾的著作早已失傳,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和辛普里西奧斯為物理學作的註解是了解芝諾悖論的主要途徑,此外只有少量零散的文獻可作參考。

直到19 世紀中葉,亞里士多德關於芝諾悖論的引述及批評幾乎是權威的,人們普遍認為芝諾悖論不過是一些詭辯。英國數學家B.羅素感慨的說:「在這個變化無常的世界上,沒有什麼比死後的聲譽更變化無常了。死後得不到應有的評價的最典型例子莫過於埃利亞的芝諾了。他雖然發明了四個無限微妙無限深邃的悖論,後世的大批哲學家們卻宣稱他只不過是個聰明的騙子,而他的悖論只不過是一些詭辯。遭到兩千多年的連續駁斥之後這些詭辯才得以正名,…。」19世紀下半葉以來,學者們開始重新研究芝諾。他們推測芝諾的理論在古代就沒能得到完整的、正確的報道,而是被詭辯家們用來倡導懷疑主義和否定知識,亞里士多德正是按照被詭辯家們歪曲過的形象來引述芝諾悖論的。學者們對芝諾提出這些悖論的目的還不清楚,但大家一致認為,芝諾關於運動的悖論不是簡單的否認運動,這些悖論後面有着更深的內涵。亞里士多德的著作保存了芝諾悖論的大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功不可沒,但他對芝諾悖論的分析和批評是否成功,還不可以下定論。

有關芝諾悖論在古希臘數學發展中起到的作用,在科學史上眾說紛紜。P· 湯納利首先提出,不是巴門尼德而是畢達哥拉斯學派發現的不可公約量,對芝諾悖論的提出產生了深刻的影響。H·赫斯和H·斯科爾斯則認為芝諾是對古代數學的發展起決定影響的人物,他們試圖證明,畢達哥拉斯學派曾假定存在無限小的基本線段,想以此來克服因發現不可公約量而引起的矛盾,而芝諾的悖論反對了這種不準確的做法,從而迫使其他數學家去尋找真正的原因所在。另有一些學者持有完全不同的觀點,他們認為芝諾對那個時代的數學發展沒有作出任何重大的貢獻。不管爭論的結果如何,人們無須擔心芝諾的名字會從數學史上消失,就像美國數學史家E·T·貝爾說的,芝諾畢竟曾「以非數學的語言,記錄下了最早同連續性和無限性格鬥的人們所遭遇到的困難。」芝諾的功績在於把動和靜的關係、無限和有限的關係、連續和離散的關係惹人注意地擺了出來,並進行了辨證的考察。在哲學上,芝諾被亞里士多德譽為辯證法的發明人,黑格爾在他的哲學史演錄中指出:「芝諾主要是客觀的辨證的考察了運動,並稱芝諾為「辯證法的創始人」。

個人理論

芝諾悖論(Zeno's paradoxes)是古希臘數學家芝諾(Zeno of Elea)提出的一系列關於運動的不可分性的哲學悖論。

芝諾因其悖論而著名,並因此在數學和哲學兩方面享有不朽的聲譽。數學史家F.卡約里(Cajori)說,「芝諾悖論的歷史,大體上也就是連續性、無限大和無限小這些概念的歷史。」 但遺憾的是,芝諾的著作沒有能流傳下來,我們是通過批評他的亞里士多德及其注釋者辛普里西奧斯才得以了解芝諾悖論的要旨的。

直到19世紀中葉,人們對於亞里士多德關於芝諾悖論的引述及批評幾乎是深信不疑的,普遍認為芝諾悖論只不過是一些有趣的謬見。

英國數學家B.羅素(Russell)感慨地說:「在這個變化無常的世界上,沒有什麼比死後的聲譽更變化無常了.死後得不到應有的評價的最顯眼的犧牲品莫過於埃利亞的芝諾了。他雖然發明了4個無限微妙、無限深邃的悖論,後世的大批哲學家們卻宣稱他只不過是一個聰明的騙子,而他的悖論只不過是一些詭辯。遭到兩千多年的連續駁斥之後,這些「詭辯」才得以正名,…。」

19世紀下半葉以來,學者們開始重新研究芝諾.他們推測芝諾的理論在古代就沒有得到完整的、正確的報道,而是被詭辯家們用作倡導懷疑主義和否定知識的工具,從而背離了芝諾的真正宗旨。而亞里士多德正是按照被詭辯家們歪曲過的形象來引述芝諾悖論的。

然而,迄今為止,學者們還找不出可靠的證據足以推翻亞里士多德和辛普里西奧斯關於芝諾悖論的記述。由於對希臘哲學史了解得還不夠,對於芝諾提出這些悖論的目的何在尚不清楚。比較一致的意見是:芝諾關於運動的悖論並不是簡單地否認運動,芝諾責難「多」也不是簡單地把兩隻羊說成一隻羊。在這些悖論後面有着更深層的內涵.亞里士多德的著作保存了芝諾悖論的大意,功不可沒,但是他對於芝諾悖論的分析和批評並非十分成功,是值得重新研究的。

關於芝諾悖論對於古代希臘數學發展的重要性,在科學史學者中的意見是很不一致的.P.湯納利首先提出,芝諾和巴門尼德哲學的關係並不如古代傳說中所肯定的那樣密切.相比之下,因畢達哥拉斯學派發現不可公度量而出現的一些問題,對於芝諾具有更加深刻的影響。

基於同樣的假設,H.赫斯(Hasse)和H.斯科爾斯(Scholz)想把芝諾說成是對古代數學的發展方向起決定影響的人物。他們試圖證明,畢達哥拉斯學派曾假定存在無限小的基本線段(初等線段),想以此來克服因發現不可公度量而引起的困難。芝諾所反對的正是這種處理無窮小的不準確的做法,從而迫使下一代的畢達哥拉斯學派的數學家去探求更好、更準確的基礎。另有一些學者持有完全不同的意見.B.L.范德瓦爾登(van der Waerden)指出,我們已知的關於公元前五世紀下半葉的數學理論——不可公度量的發現無疑是那個時代作出的——並不支持芝諾曾經對那個時代的數學發展作過任何重大貢獻的說法。

悖論學說

這些悖論由於被記錄在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一書中而為後人所知。 芝諾提出這些悖論是為了支持他老師巴門尼德關於「存在」不動、是一的學說。這些悖論中最著名的兩個是:「阿基里斯跑不過烏龜」和「飛矢不動」。這些方法可以用微積分(無限)的概念解釋,但還是無法用微積分解決,因為微積分原理存在的前提是存在廣延(如,有廣延的線段經過無限分割,還是由有廣延的線段組成,而不是由無廣延的點組成。),而芝諾悖論中既承認廣延,又強調無廣延的點。這些悖論之所以難以解決,是因為它集中強調後來笛卡爾和伽桑迪為代表的機械論的分歧點。

兩分法

芝諾:「一個人從A點走到B點,要先走完路程的1/2,再走完剩下總路程的1/2,再走完剩下的1/2……」如此循環下去,永遠不能到終點。假設此人速度不變,走一段的時間每次除以2,時間為實際需要時間的1/2+1/4+1/8+......,則時間限制在實際需要時間以內,即此人與目的地距離可以為任意小,卻到不了。實際上是這個悖論本身限定了時間,當然到達不了。《莊子·天下篇》中也提到:「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芝諾與莊子悖論的區別為芝諾悖論一定時間內行走的距離不變(即速度不變),而莊子時間不變,這段時間裡的工作卻越來越少(速度越來越慢),可以看出芝諾限制了時間,而莊子的理論可以使時間為無窮大。

三個例子

阿喀琉斯是古希臘神話中善跑的英雄。在他和烏龜的競賽中,他速度為烏龜十倍,烏龜在前面100米跑,他在後面追,但他不可能追上烏龜。因為在競賽中,追者首先必須到達被追者的出發點,當阿喀琉斯追到100米時,烏龜已經又向前爬了10米,於是,一個新的起點產生了;

阿喀琉斯必須繼續追,而當他追到烏龜爬的這10米時,烏龜又已經向前爬了1米,阿喀琉斯只能再追向那個1米。就這樣,烏龜會製造出無窮個起點,它總能在起點與自己之間製造出一個距離,不管這個距離有多小,但只要烏龜不停地奮力向前爬,阿喀琉斯就永遠也追不上烏龜!

「烏龜」 動得最慢的物體不會被動得最快的物體追上。由於追趕者首先應該達到被追者出發之點,此時被追者已經往前走了一段距離。因此被追者總是在追趕者前面。」如柏拉圖描述,芝諾說這樣的悖論,是興之所至的小玩笑。首先,巴門尼德編出這個悖論,用來嘲笑"數學派"所代表的畢達哥拉斯的" 1-0.999...>0"思想。然後,他又用這個悖論,嘲笑他的學生芝諾的"1-0.999...=0,但1-0.999...>0"思想。

最後,芝諾用這個悖論,反過來嘲笑巴門尼德的"10.999...=0,或1-0.999...>0"思想。有人解釋道:若慢跑者在快跑者前一段,則快跑者永遠趕不上慢跑者,因為追趕者必須首先跑到被追者的出發點,而當他到達被追者的出發點,慢跑者又向前了一段,又有新的出發點在等着它,有無限個這樣的出發點。芝諾當然知道阿喀琉斯能夠捉住海龜,跑步者肯定也能跑到終點。

類似阿基里斯追上海龜之類的追趕問題,我們可以用無窮數列的求和,或者簡單建立起一個方程組就能算出所需要的時間,那麼既然我們都算出了追趕所花的時間,我們還有什麼理由說阿基里斯永遠也追不上烏龜呢?然而問題出在這裡:我們在這裡有一個假定,那就是假定阿基里斯最終是追上了烏龜,才求出的那個時間。但是芝諾的悖論的實質在於要求我們證明為何能追上。

上面說到無窮個步驟是難以完成。以上初等數學的解決辦法,是從結果推往過程的。悖論本身的邏輯並沒有錯,它之所以與實際相差甚遠,在於這個芝諾與我們採取了不同的時間系統。人們習慣於將運動看做時間的連續函數,而芝諾的解釋則採取了離散的時間系統。即無論將時間間隔取得再小,整個時間軸仍是由無限的時間點組成的。換句話說,連續時間是離散時間將時間間隔取為無窮小的極限。

其實這歸根到底是一個時間的問題。譬如說,阿基里斯速度是10m/s,烏龜速度是1m/s,烏龜在前面100m。實際情況是阿基里斯必然會在100/9秒之後追上烏龜。按照悖論的邏輯,這100/9秒可以無限細分,給我們一種好像永遠也過不完的印象。但其實根本不是如此。這就類似於有1秒時間,我們先要過一半即1/2秒,再過一半即1/4秒,再過一半即1/8秒,這樣下去我們永遠都過不完這1秒,因為無論時間再短也可無限細分。但其實我們真的就永遠也過不完這1秒了嗎?顯然不是。儘管看上去我們要過1/2、1/4、1/8秒等等,好像永遠無窮無盡。但其實時間的流動是勻速的,1/2、1/4、1/8秒,時間越來越短,看上去無窮無盡,其實加起來只是個常數而已,也就是1秒。所以說,芝諾的悖論是不存在的。

飛矢不動

設想一支飛行的箭。在每一時刻,它位於空間中的一個特定位置。由於時刻無持續時間,箭在每個時刻都沒有時間而只能是靜止的。鑑於整個運動期間只包含時刻,而每個時刻又只有靜止的箭,所以芝諾斷定,飛行的箭總是靜止的,它不可能在運動。上述結論也適用於時刻有持續時間的情況。對於這種情況,時刻將是時間的最小單元。假設箭在這樣一個時刻中運動了,那麼它將在這個時刻的開始和結束位於空間的不同位置。這說明時刻具有一個起點和一個終點,從而至少包含兩部分。但這明顯與時刻是時間是的最小單元這一前提相矛盾。因此,即使時刻有持續時間,飛行的箭也不可能在運動。總之,飛矢不動。箭悖論的標準解決方案如下:箭在每個時刻都不動這一事實不能說明它是靜止的。運動與時刻里發生什麼無關,而是與時刻間發生什麼有關。如果一個物體在相鄰時刻在相同的位置,那麼我們說它是靜止的,反之它就是運動的。

遊行隊伍

首先假設在操場上,在一瞬間(一個最小時間單位)里,相對於觀眾席A,列隊B、C將分別各向右和左移動一個距離單位。

◆◆◆◆觀眾席A▲▲▲▲隊列B▼▼▼▼隊列CB、C兩個列隊開始移動,如下圖所示相對於觀眾席A,B和C分別向右和左各移動了一個距離單位。

◆◆◆◆觀眾席A▲▲▲▲隊列B……向右移動▼▼▼▼隊列C……向左移動而此時,對B而言C移動了兩個距離單位。也就是,隊列既可以在一瞬間(一個最小時間單位)里移動一個距離單位,也可以在半個最小時間單位里移動一個距離單位,這就產生了半個時間單位等於一個時間單位的矛盾。因此隊列是移動不了的。

歷史評價

雖然芝諾時代已經過去二千四百多年了,但是圍繞芝諾的爭論還沒有休止。不論怎樣,人們無須擔心芝諾的名字會從數學史上一筆勾銷.正如美國數學史家E.T.貝爾(Bell)所說,芝諾畢竟曾「以非數學的語言,記錄下了最早同連續性和無限性格鬥的人們所遭遇到的困難。

芝諾的功績在於把動和靜、無限和有限、連續和離散的關係惹人注意地擺了出來,並進行了辯證的考察.雖然不能肯定他對古典希臘數學的發展有無直接的重要影響,但是有一點決不是偶然的巧合:柏拉圖寫作對話《巴門尼德》篇的時候,因為其中討論的主要話題之一是芝諾的觀點,芝諾也是書中的主角之一,因此在柏拉圖學園中很自然地熱烈討論起芝諾悖論來。當時歐多克索斯(Eudoxus)正在柏拉圖學園中攻讀和研究數學與哲學。歐多克索斯在稍後的時間裡創立了新的比例論(《幾何原本》第五卷中的主要內容),從而克服了因發現不可公度量而出現的數學危機;並完善了窮竭法,巧妙地處理了無窮小問題。因此,在希臘數學發展的這個關鍵時刻,很難說芝諾沒有對它的發展作出過有意義的貢獻。

芝諾在哲學上被亞里士多德譽為辯證法的發明人。黑格爾在他的《哲學史講演錄》中指出:「芝諾主要是客觀地辯證地考察了運動」,並稱芝諾是「辯證法的創始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