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芝山岩隘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芝山岩隘門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

圖片來自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基本資料

等級    直轄市定古蹟

公告日期  1985年8月19日

登錄類別  關塞

地理位置  臺北市士林區至誠路1段326巷26號

建成年代  大清道光5年(1825年)

芝山岩隘門位於臺北市士林區至誠路一段326巷26號(惠濟宮)的西側,約創建於清道光五年(1825年)。位於台北芝山岩山麓,為1825年所建的小型隘門[1]

資產簡介

  • 芝山岩隘門位於今芝山公園側門入口拾級而上的小徑上,按門額上落款「乙酉」,因為於日治時期中改建,不敢再刻「道光乙酉」。
  • 小徑右側有塊碩大的岩石,上面刻著貢生潘母埒在同治年間所題的「洞天福地」,此處便是隘門所在。牆垣由砂岩砌造而成,垣頂有石塊壘砌成雉堞及銃眼,雉堞之後為平坦的馬道,專供丁勇行走、護身及守衛之用。
  • 牆垣中央,開門洞一處,牆頭上有長條形的砂岩石楣,楣題:「芝山岩」三字。楣下尚可看見安門軸用的門臼,只是不見開閉用的板門。

牆垣上並無城樓。

  • 隘門左側有怪石林立,其中兩塊特別突出,狀若蛙蛇,故稱為蛇蛙石。通過隘門過去,順著石階向上攀登,可見芝山岩惠濟宮悄然聳立。
  • 就形式而言,芝山岩隘門堅實雄偉,宛若具體而微的城牆,有陡壁蟠岩的英姿,居高臨下的特色,也有易守難攻的優越,有一般街衢巷路的隘門難有的慨然壯麗及盎然古意,堪稱臺灣罕見的民間防禦佳構。  

歷史背景

  • 隘門為傳統聚落中,為了防守村落,於險要處設置如牆門或堡壘的防禦設施。而芝山岩隘門,正是19世紀分類械鬥中,以芝山岩為避難所的漳州人為防範泉州人進犯所興建。
  • 19世紀,漳州人興建的隘門中,比較重要的,除了1825年所建的芝山岩之東西南北四隘門之外,還有1860年於八芝蘭新街(今士林夜市)所建的四方位隘門。
  • 20世紀,多座隘門陸續被先後拆除,僅留下芝山岩的北隘門,與西隘門。

名稱由來

  • 芝山岩為臺北市士林大直一帶的獨立小山丘,標高約51.5m,當地人也稱此山為「圓山仔」。
  • 18世紀,大量中國福建漳州移民移居該山丘附近的台北八芝蘭(今士林區),因其小山丘風景很像中國漳州芝山,故芝山岩為名,除此,一般來說,該地名命名方式與山頂上的芝山巖廟宇也有很大關係。(巖與岩同音。)

械鬥衝突

  • 分類械鬥主要發生在18世紀中到19世紀末,清治台灣時期,自我認知不同族群間的武裝衝突。
  • 「分類」的意思除了意指這種以武力為主的衝突有著自我與敵人「分門別類」的特殊性,也指台灣這階段的「集體械鬥」型態分成了「閩粵」、「漳泉」、「頂郊」等不同種類。
  • 台灣分類械鬥衝突中,漳泉兩族也常常參與其中。自西元9世紀以來的族群衝突,從中國漳州泉州,延續到18世紀的台灣。移民八芝蘭地區的漳州人經過泉州人數度侵擾後,決定將約十公頃的芝山岩當作八芝蘭漳州聚落緊急避難所,基此理由,漳州人於是於1825年於芝山岩四個通道設置四個隘門。
  • 另外此隘門,亦有保護漳州宗廟芝山巖惠濟宮的功能。

隘門概述

  • 四簡單石頭隘門依芝山巖四山麓險要而立,約只能有兩個人通行,高則五公尺左右。隘門後側,還設有類似短城牆的數公尺壕溝可供防守兵勇攀登掩護,另外,牆上還設有碟口等防禦措施設置。
  • 1859年,泉州人攻入八芝蘭街道,將八芝蘭舊街全部焚毀,漳州人因此退避芝山岩。數月間,此四隘門成為漳泉兩族群攻守要地。經過多日攻防後,漳州人終因此隘門得以保全宗廟與性命。
  • 1860年,情勢稍緩。漳州人回八芝蘭重建街道。除了將新街道建築(今士林夜市)構築成如城牆的大北街,大南街,大東街,大西街之外,也仿照芝山岩隘門,於新街道四要道建立四座隘門。
  • 20世紀,這些因為防範泉州人所興建的小隘門,多數被陸續拆除。僅留下芝山岩西側的西隘門與芝山岩北麓的北隘門。而現今芝山岩入口的百二十崁(一百二十階樓梯)則為舊時芝山岩最重要出口南隘門。

參考文獻

  1. 臺北市 芝山岩隘門02,數位島嶼,2016年08月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