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芙蓉樓送別辛漸(唐朝王昌齡詩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芙蓉樓送別辛漸(唐朝王昌齡詩作)

王昌齡詩作
圖片來自搜狗網

《芙蓉樓送別辛漸》,作者王昌齡,這是一首送別詩。首句從昨夜秋雨寫起,為送別設置了淒清的氣氛。二句中的「平明」點明送客的時間;「楚山孤」,既寫出了友人的去向,又暗寓了自己送客時的心情。三、四句,寫的是自己,仍與送別之意相吻合。因為辛漸是詩人的同鄉,辛漸返鄉,親友一定要問到詩人的情況,所以詩人送別辛漸時特別囑託他:「家鄉的親友如果問到我現在的情況,你就說,我的為人就象那晶瑩剔透的一塊冰,裝在潔白的玉壺之中。」表明自己不為遭貶而改變玉潔冰清的節操。構思新穎,委屈、怨恨之情含而不露。

《芙蓉樓送別辛漸》 王昌齡   別館蕭條風雨寒,扁舟月色渡江看。 酒酣不識關西道,卻望春江雲尚淺。

注釋

① 芙蓉樓:故址在今江蘇省 鎮江市的西北角。辛漸: 王昌齡的朋友。這首詩是王昌齡在芙蓉樓送別辛漸去洛陽時所作。 ②「寒雨」二句的意思是說:昨夜下了一場秋雨,水漲江滿;天亮時送你回洛陽,遠望你將行經的楚地,使我感到孤獨。寒雨:秋雨。連江: 滿江。夜入吳:夜晚秋雨入鎮江。鎮江屬吳地,故說「夜入吳」。平明:天剛亮。客:指辛漸。楚山:指辛漸將行經的楚地。 ③「洛陽」二句的意思是說:如果洛陽的親友向你問起我的情況,你就告訴他們:我的心就象盛在 玉壺的冰那樣潔白透明。

譯詩

昨夜,秋雨綿綿灑向吳地 江天, 今晨,我在芙蓉樓送客面對孤獨的楚山。 洛陽的親朋好友如果詢問我的近況, 請告訴他們我依然冰心一片,裝在潔白的玉壺中。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首句從昨夜秋雨寫起,為送別設置了淒清的氣氛。二句中的「平明」點明送客的時間;「楚山孤」,既寫出了友人的去向,又暗寓了自己送客時的心情。三、四句,寫的是自己,仍與送別之意相吻合。因為辛漸是詩人的同鄉,辛漸返鄉,親友一定要問到詩人的情況,所以詩人送別辛漸時特別囑託他:「家鄉的親友如果問到我現在的情況,你就說,我的為人就象那晶瑩剔透的一塊冰,裝在潔白的玉壺之中。」表明自己不為遭貶而改變玉潔冰清的節操。構思新穎,委屈、怨恨之情含而不露。

[1]

參考文獻

人物簡介

王昌齡(王江寧,698年—757年),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今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

他早年貧苦,30歲左右進士及第,初任秘書省校書郎,而後又擔任博學宏辭、汜水尉,因事被貶嶺南,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被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有「開天聖手」「詩天子」的美譽,代表作有《從軍行七首》《出塞》《閨怨》等。 開元二十八年(740 年),王昌齡北歸,游襄陽,訪著名詩人孟浩然。孟浩然患疽病,快痊癒了,兩人見面後非常高興,孟浩然由於吃了些許海鮮而癰疽復發,竟因此而死,在這時期,王昌齡又結識了大詩人李白,有《巴陵送李十二》詩,還有《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冬,王昌齡離京赴江寧丞任,此時已與名詩人岑參相識,岑參有《送王大昌齡赴江寧》詩,王昌齡也有詩留別。途經洛陽時,又與綦毋潛、李頎等詩人郊遊,也都有留詩。

天寶三載甲申(744年),四十七歲,在江寧丞任。四月曾因事暫至長安,與辛漸、李白、王維過從。

天寶七載戊子(748年),五十一歲,至此年,官江寧丞前後共八載。此年昌齡乃自江寧丞貶為龍標尉。昌齡自金陵首途赴龍標,基本上是溯江前往,曾順道游南陵,有《至南陵答皇甫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