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硝的鉴别方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芒硝的鉴别方法
目录
【鉴定中药材名】
芒硝
【生境分布】
芒硝多产于海边碱土地区、矿泉、盐场附近及潮湿的山洞中。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青海、新疆;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安徽、福建、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亦有分布。主产于河北正定、献县,天津,山东梁山、胶东、威海卫,河南兰考、民权,江苏泗阳、盐城、东台,安徽阜阳,山西介县、运城等地。
【药材来源鉴定】
本品为硫酸盐类矿物芒硝族芒硝,经加工精制而成的结晶体。主含含水硫酸钠。
【药材历史考证】
早在《神农本草经》上就有朴消一药记载,实际上是加工芒消的粗品(原料)。芒硝,原名芒消,其药名的始载本草《名医别录》云:“生于朴消。”但《名医别录》又在消石一药条下谓消石一名“芒消”,致使后世一些本草常将芒消与消石相混。《雷公炮炙论》云:“芒消,是朴消中炼出形似麦芒者,号曰芒消。”
《本草经集注》云:“炼之以朴消作芒消者,但以暖汤淋朴消,取汁清澄,煮之减半,出,著木盆中,经宿即成;状如白石英,皆六道也。”《开宝本草》谓芒硝曰:“此即出于朴消,以暖水淋朴消,取汁炼之,令减半,投于盆中,经宿乃有细芒生,故谓之芒消也。”
《本草图经》曰:“而今医方家所用,亦不复能究其所来,但以未炼成块,微青色者,为朴消。炼成盆中上有芒者,为芒消,亦谓之盆消。”李时珍《本草纲目》曰:“煎炼入盆,凝结在下,粗朴者为朴消,在上有芒者为芒消;有牙者为马牙消。《神农本经》止有朴消、消石,《名医别录》复出芒消,宋《嘉祐本草》又出马牙消。盖不知消石是火消,朴消即是芒消、马牙消。一物有精粗之异尔。诸说不识此,遂致纷纭也。”
根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名医别录》所载芒硝即是朴硝的炼制品,为精制硫酸钠结晶。由于天然产出的硝石(硝酸钾)很少完好晶形,且多为霜华,个体似针状,经过炼制、重结晶,亦可呈芒状晶体。古人从形色命名,故有硝石一名芒消之说。可是后世一些本草的作者不分来源,不明实质,导致两种芒消相混淆。由于其属于矿石之类,后世医书(如《医学启源》)开始将芒消改写成芒硝,一直沿用至今。现今芒硝,均属人工制作的主含硫酸钠的芒硝,或来自矿物芒硝制品,或来自卤水加工品,产区不同,炼制方法不同,所含杂质亦有差异。
【矿物形态鉴定】
芒硝Mirabilite晶体结构属单斜晶系。粒或针状个体,块体松散。无色透明,玻璃光泽。一组解理完全,断口贝壳状。硬度1.5~2,性脆、易碎。相对密度1.8~1.9。性凉,微带苦咸。极易溶于水。干、热条件下失水变为白色、粉末状无水芒硝,火焰色黄。可含微量混入物如氯化钠、氯化钾等。含钙、镁量高的当属粗制品朴硝。
【药材性状鉴定】
本品为棱柱状、长方形或不规则块状及粒状。无色透明或类白色半透明。质脆,易碎,断面呈玻璃样光泽。气微,味咸。[1]
【药材显微鉴定】
透射偏光镜下:多呈板状或板条状;薄片中无色透明;折光率:Np=1.394,Nm=1.396,Ng=1.398,负突起很低。最高干涉色为I级黄;斜消光,消光角:Ng∧C≈31°;。二轴晶;负光性。
【药材理化鉴定】
本品的水溶液显钠盐与硫酸盐的鉴别反应。
【采集加工】
全年均可采集提炼,以秋、冬两季为好,因气温低,容易结晶。加工方法:取天然产之不纯芒硝加水溶解,放置,使杂质沉淀,过滤,滤液加热浓缩,放冷后即析出结晶,取出晾干,如结晶不纯,可重复处理,至得洁净的芒硝结晶即可。或将萝卜洗净切片加水煮烂,滤除萝卜,加适量朴硝至溶,滤过,放冷,析出结晶。
【性能功用】
咸、苦,寒。归胃经、大肠经。泻热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用于实热便秘,大便燥结,积滞腹痛,肠痈肿痛;外治乳痈,痔疮肿痛。内服:6~18g,冲服。外用:适量。孕妇禁用。
【附注】
1.密闭,在30℃以下保存,防风化。
2.玄明粉为芒硝经风化干燥制得。主含硫酸钠。药材性状鉴定:本品为白色粉末。无臭,味咸。有引湿性。性能功用:咸、苦,寒。归胃、大肠经。泻热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用于实热便秘,大便燥结,积滞腹痛;外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目赤,痈肿,丹毒。内服:3~9g,冲服;外用:适量,水化洗敷,或研末吹敷患处。孕妇禁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