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芒棒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芒棒镇位于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城东南部,高黎贡山北麓,属腾冲东大门,是腾冲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通道,也是腾冲东南部的交通要道。龙川江由北向南从中流过,将全镇分为东西两部分。境内多山地、河谷,最高海拔3374.3米,最低海拔1200米,立体气候明显,水资源丰富。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主产水稻、玉米等。[1]

镇情简介

芒棒镇位于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东南部,龙川江两岸的河谷地带,东临隆阳区潞江镇,南与五合乡相连,西同腾越镇接壤,北与曲石镇、北海乡毗邻。镇政府所在地位于东经98°40'14〞,北纬24°57'17〞,海拔1502米。全镇国土面积296平方千米。芒棒镇立体气候明显,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境内最高海拔3374.3米,最低海拔1200米,年平均气温16.5℃,平均降水量1450至1800毫米,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至8月。高海拔与低纬度相结合的地理特征,给芒棒带来气候的立体性和植物分部的多样性。适合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烤烟、甘蔗等农作物,是典型的立体农业镇。

自然资源

芒棒镇森林资源丰富,林果经济发展空间较大。截至2008年,全镇拥有林地234217.5亩,森林覆盖率达70%。保护区原始森林面积81000亩,优质木材林18000亩,以泡核桃、红花油茶、草果、茶叶及石斛、山葵为主的经济林果发展空间较大。

矿产资源

芒棒镇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境内分布有煤矿、硅藻土等矿产资源,三岔沟煤场是腾冲县唯一合法开采的煤炭企业。截至2008年,全镇初步探明煤矿储量14139万吨,属低瓦斯矿区,煤质优良,低位发热量为4300大卡,煤矿中富含锗、铱、铍、铁等贵稀金属,其它矿中伴生鉫、铷、镁等贵稀金属,以锗、铷、镁为最优。硅藻土储量丰富,纯度达80%以上。经专家分析认为,芒棒盆地有可能成为中国稀有金属最大的聚宝盆,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

民族人口

芒棒镇民族较多,是一个以汉族、回族、傣族、僳僳族为主,为14个民族杂居的半山半坝镇。辖15个村民委员会,2个社区村委会,221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43817人(2017年)。

历史文化

芒棒镇原为芒棒乡,2011年6月撤乡设镇。该镇有“响水湾新石器时期人类遗址”、马家村“腾冲回民抗清作战遗址”、“太平铺烽火台”、“龙川江铁索桥”、“封家古宅”等文化遗址。文化底蕴十分厚重,古茶文化、新石器文化、抗战文化、民族文化、碑刻文化、丝路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形成别具一格的旅游文化资源。芒棒是腾冲县伊斯兰文化传承相对完好的地区,有独具地方特色的清真饮食文化,全镇有清真寺10座。

经济建设

2010年,芒棒镇实现生产总值2.3亿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为80.3:5.2:14.5,其中:农业增加值1.24亿元,工业增加值480万元,服务业增加值748万元。实现财政总收入691万元,一般预算收入591万元。完成财政总支出1622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146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3亿元;贷款余额8296万元。

党建情况

截至2008年,芒棒镇党委下设党总支14个,支部58个。其中:农村党总支13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总支1个;农村支部45个,机关企事业单位支部13个。下设党小组99个,党员1329人,其中:女党员205人,预备党员39人。该镇紧紧围绕“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立足自身实际,重点打造“党员素质提升、基层阵地建设、党员模范塑造”三项重点工程,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积极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2]

发展目标

发展思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腾冲“两个争当”(争当保山经济社会发展龙头,争当云南桥头堡建设排头兵)的目标,坚持以争当南部发展龙头,以推进煤化工片区建设和龙川江水力资源开发为动力引擎,以加快推进特色种植业、发展壮大畜牧业、联动发展服务业为助推的“123”(一头两擎三翼)发展之路,全面推进芒棒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发展目标: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就业渠道不断拓宽,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健全;科技教育发展步伐加快,国民素质有较大提高;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突破。到2015年达8亿元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达2000万元以上;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达1400万元以上;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

灾害事故

2011年6月20日,腾冲县芒棒镇(原芒棒乡)发生5.2级地震,造成4人受伤,震中所在地大部分房屋不同程度受损,财产损失达5000万元人民币。

2011年8月9日20时左右,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与隆阳区交界(北纬25.0,东经98.7)处发生5.2级地震,震源深度11.0公里。震中位于腾冲县芒棒镇,距县城40余公里,腾冲县城以及周边州市均有震感。地震发生后,中共腾冲县县委书记余炳武、副书记段生荣、副县长段兆锦已经带领当地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赶往震区。腾冲消防大队救援官兵也紧急赶赴现场。截至10日凌晨3时,地震致3人受伤,其中1人重伤,造成10474户、44341人受灾。至10日2时,地震中受重伤的伤员已被送至腾冲县人民医院紧急救治,地震造成保山市腾冲县、龙陵县和隆阳区30个乡镇10474户、44341人受灾,已紧急转移安置灾民441人,灾区民房不同程度受损22823间,教育、卫生、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受损。公安、消防部队及应急救援队480余人已赶至灾区,有序开展救援工作,灾区社会秩序稳定。截至8月10日下午5点,地震已造成6人受伤,94000多人受灾。

新农村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对农民增收投入的力度,搞好乡村建设规划。投资50余万元建成马家寨乡级新农村示范点。切实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助农、惠农政策,全年发放到农户手中的种粮直接补贴和生产资料补贴共计131.89元。结合我乡实际,将新农村建设项目与以奖代补试点、整村推进项目进行有机整和,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搞好1000户以上家居环境改善,全面完成芒棒、郑山2个建制村试点和17个乡级新农村试点的规划任务;2007年重点完成了7个点整村推进项目的申报。分别为5个省级试点,包括赵营、张家村麦子田、坪田田心、大田坡刀金寨、城河村坡头坡脚大房子。2个县级点,包括红豆树老寨子、上营村新寨;把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民居防震减灾工程结合起来,在芒棒、上营、马场、坪地四个村完成了120户加固改造和60户拆除重建的民居防震减灾工程;马家寨新农村建设工作已基本结束,试点示范作用异常明显;窜龙村塘梨坝村民小组已被县新农办确定为县级以奖代补建设点。

招商引资

立体气候明显,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境内最高海拔3374.3米,最低海拔1200米,年平均气温16.5℃,平均降水量1450-1800毫米,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8月。高海拔与低纬度相结合的地理特征,给芒棒带来了气候的立体性和植物分部的多样性。土地肥沃,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在大蒿坪已成功种植山葵,在坪地村、上营村等已成功种植石斛,经济效益明显。高黎贡山古茶树是腾冲茶树的鼻祖,窜龙是腾冲茶叶的发源地。芒棒镇农产品资源丰富,发展潜力较大。龙川江自北向南从芒棒镇穿过,流径长,落差大,在沿江两岸建电站有较大潜力。

森林资源丰富,林果经济发展空间较大。全镇拥有林地234217.5亩,森林覆盖率达70%。保护区原始森林面积54万亩,优质木材林12万亩,以泡核桃、红花油茶、草果、茶叶为主的经济林果发展空间较大。

矿产资源独特,储量丰富开采价值广阔。境内分布有煤矿、硅藻土等矿产资源,三岔沟煤场是全县唯一合法开采的煤炭企业,煤田理论储量1000万吨,属低瓦斯矿区,煤质优良,低位发热量为5024.29大卡,因煤层广泛分布在人口密集区,开采能力有限,煤场每年生产的煤远远不能满足腾冲的需煤量。硅藻土储量丰富,纯度达80%以上。

民族较多,文化底蕴厚重。芒棒镇是一个以汉、回、傣、僳僳为主,14个民族杂居的半山半坝镇。境内有“响水湾新石器时期人类遗址”、马家村“腾冲回民抗清作战遗址”、“太平铺烽火台”、“龙川江铁索桥”、“封家古宅”等文化遗址。文化底蕴十分厚重,古道文化、碑刻文化、民族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形成别具一格的旅游文化资源。芒棒是全县伊斯兰文化传承相对完好的地区,有独具地方特色的清真饮食文化,全镇有清真寺10座,马家寨清真寺气势恢宏,堪称滇西清真寺的一朵奇葩。

芒棒镇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 镇党委政府坚持“规范、透明、守信、热情、高效”的宗旨,最大限度地为投资者提供低成本,高回报地投资环境。期待有识之士的投资开发,共创美好明天。[3]

相关视频

我的家乡-芒棒镇

参考文献